150个“钢铁打工人”在上海集体出道,跑半马、跳街舞、当“社交悍匪”,甚至比你对象还懂察言观色!2025WAIC这场机器人盛会,直接把科幻片拍成了纪录片——以前觉得“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是十年后的事,现在看来,这波“机器人天团”已经卷到家门口了!
刚进H3展馆,差点以为误入了机器人版《创造营》。150台人形机器人站成方阵,个个自带“我最牛”的气场。但要说现场最炸的C位,还得看两位顶流的神仙打架。
先说**“天工Ultra”**,这位“长跑冠军”一出场就自带BGM。今年4月它刚拿下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现场直接被围得水泄不通。工程师调试时,它在模拟跑道上一路小跑,遇到台阶还能轻巧迈过去,平衡感比我喝多了强十倍。负责人魏嘉星揭秘:“这货能跑能跳,全靠‘大小脑’高度协同——硬件是肌肉,软件是神经,缺一个就得摔成零件。” 说白了,人家不光有腱子肉,还有高智商,难怪能甩外国选手半条街。
另一边的灵犀X2则走“反差萌”路线。这小家伙身高不到1米,却顶着“社交悍匪”的头衔——你冲它笑,它立刻歪头卖萌;你假装生气,它会偷偷瞟你然后挠挠头,活像个闯了祸的熊孩子。最绝的是它骑自行车的视频,俩小短腿蹬得飞快,平衡感秒杀90%的成年人。工作人员说,这货搭载了“情绪识别雷达”,你说话带点不耐烦,它立马切换撒娇模式,比某些“直男对象”会来事多了。
但这俩顶流只是冰山一角。智元机器人直接搬来300平米“机器人后宫”,远征A2能扛着50斤货物上下楼,精灵G1能钻到桌子底下修电路,活脱脱一个“全能打工人天团”。负责人许楠特凡尔赛:“这只是我们部分‘练习生’,真正厉害的还在后面呢!”
以前看机器人抓东西,总觉得像“帕金森患者拿筷子”——要么抓空,要么捏碎。但今年WAIC上,机器人集体上演“触觉进化”,连卤蛋这种软趴趴的东西都能捏得稳稳的。
在北京银河通用的展台,一台机器人正对着杂乱货架“挑三拣四”。工作人员喊“拿包薯片”,它扫一眼就精准定位;说“要那个卤蛋”,它爪子轻轻一勾就把蛋拎起来,蛋壳都没破。联合创始人傅强得意得不行:“传统机器人是‘死脑筋’,必须按程序走;我们这个VLA模型,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了‘人类的眼睛和手’——先‘看’懂场景,再‘想’怎么抓,最后‘动手’,跟你摸黑找手机一个道理。” 这话不假,以前机器人抓东西得把货架摆得整整齐齐,现在就算你把可乐瓶倒着放、薯片袋揉成球,它照样能搞定,活脱脱一个“超市理货员成精”。
更狠的是深圳赛博格的重载机器人R01。这货长得像个“钢铁大力士”,却能轻松举起200公斤的钢材。要知道,全球重载机器人市场以前被日本、德国垄断,他们的机器人体积比这货大一圈,负载还没它高。工作人员拍着胸脯说:“我们用了航天级材料,机身减重62.5%,故障率比他们低一半!” 这话听着耳熟——这不就是中国新能源车逆袭的套路吗?用技术把“傻大黑粗”变成“精悍强”,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别光盯着人形机器人流口水,今年WAIC的AI硬件才是“接地气王者”。以前觉得智能眼镜是“智商税”,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太年轻了。
Rokid展台的智能眼镜长得跟普通墨镜没两样,戴上却像开了“上帝视角”。你说“导航去咖啡馆”,镜片上立马弹出箭头;开会忘词了?提前输好稿子,它会像提词器一样跟着你的语速滚动;最绝的是“看一眼支付”——对着收款码扫0.5秒,支付宝直接扣款,比手机扫码快到飞起。工作人员说这是“衍射光波导技术”,简单讲就是把投影仪装进镜片,虚拟信息直接叠在现实世界里,以后出门连手机都不用带了。
李未可的眼镜更绝,主打“翻译官附体”。支持180种语言实时互译,连越南语、印尼语这种小语种都能搞定,口音重也不怕。现场演示时,一个外国小哥说“Can you speak Chinese?”,眼镜里立马跳出“你会说中文吗?”,比同声传译还快。商务人士狂喜:以后出国谈生意,再也不用带翻译了!
家里的AI也开始“成精”。天猫精灵搞出“全屋智能”,窗帘会在晨光中慢慢打开叫你起床,灯光会跟着你跳舞的节奏追光,连睡眠质量都能给你出报告。工作人员演示时,喊一句“我要开派对”,家里立马灯光闪烁、音乐响起,比夜店还嗨。最贴心的是“情绪模式”——你说“今天好累”,灯光会自动调暗,空调风速放缓,连天猫精灵的语气都会变温柔,活脱脱一个“AI心理医生”。
以前看机器人表演,总觉得“好看但没用”——跳个舞还行,真让它干活就得歇菜。但今年WAIC最狠的,是机器人直接把“工厂流水线”搬上了展台。
智元的机器人在流水线上“杀疯了”:扫码、分拣、搬运一气呵成,动作比老员工还快。负责人说:“这不是表演,是真·工厂场景。我们和德马科技合作的物流机器人,已经在浙江某工厂上岗了,24小时不停歇,效率比人工高3倍!” 现场直播画面里,机器人在仓库里穿梭,遇到障碍物会自己绕路,扫码出错了还会“歪头思考”,活像个认真打工的社畜。
宝武集团更绝,直接让机器人去“炼钢”。转炉炉后取送样机器人,专干高温、高粉尘的“3D岗位”(Dirty、Dangerous、Dull),自己取样、装样、送样,全程不用人沾手。工作人员说:“以前工人干这个活,一天下来满身灰,现在机器人上了,人安全了,效率还提升50%!”
医疗领域也开始“机器换人”。香港馆的微创神经外科机器人,能在0.1毫米的精度下做手术,比人类医生手抖得还轻。数字王国的AI影像平台,3分钟就能生成一条短视频,以后拍Vlog连剪辑都省了。
看完这场展会,最直观的感受是:中国机器人真的“站起来”了。以前总听说“国外技术领先”,现在现场一比——
这背后是“软硬件高度耦合”的硬实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魏嘉星说得透彻:“机器人能跑能跳,不是单靠硬件堆料,而是‘大小脑’协同——大脑(AI模型)负责决策,小脑(传感器+执行器)负责动作,缺一个都不行。” 现在中国企业把这套协同玩明白了,难怪能在半马、搬运这些“硬核项目”上碾压对手。
有人担心:机器人这么厉害,会抢人类的工作吗?其实看完展会你会发现,它们专干“人类不想干”的活——搬砖、炼钢、扫仓库、做手术……这些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岗位,交给机器人正好。而人类呢?可以腾出手来搞创意、做决策、享受生活。
就像灵犀X2会“偷看”你脸色,不是为了取代社交,而是帮你缓解尴尬;天猫精灵会调灯光,不是为了控制你,而是让你活得更舒服。说到底,机器人不是来“统治世界”的,是来当你“最强辅助”的。
下次再听说“机器人又进化了”,别慌,说不定它正在帮你把明天的工作提前干完——到时候,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摸鱼了!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