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牌带火“纸片经济”

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双11”预售期,潮玩圈的焦点意外聚焦于一张张“纸片”——收藏卡牌。


  10月20日晚8点,由全球知名收藏卡牌品牌TOPPS(隶属于Fanatics Collectibles)打造的TOPPS XTHE MONSTERS/拉布布系列收藏卡正式上线,即便设置了“60天预售期和一人限购五套”的高门槛,这套原价469元的卡牌仍迅速售罄。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手平台上该套装溢价已达约30%,部分报价突破600元。


  近年来,伴随收藏文化兴起与圈层经济繁荣,卡牌收藏已从小众爱好走入大众视野,受众从青少年延伸至全年龄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容,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新兴增长点。

卡牌市场升温


  如今,“纸片经济”战场硝烟弥漫,宝可梦携简体中文版卡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卡游等头部厂商激战渠道与赛事;爱奇艺、阅文等文娱巨头跨界入场,影视IP(知识产权)卡牌GMV(商品交易总额)破亿元……


  从承载青春记忆的动漫卡牌,到兼具收藏与投资价值的体育球星卡,卡牌市场的受众扩容与规模增长已形成明确趋势。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卡牌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1000家,2024年新增超700家;财通证券预测,未来3年中国卡牌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中信证券更指出2024年国内卡牌市场以25%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预计2027年规模将达351亿元。


  二手交易市场的活跃更印证了这一热度。垂类平台集换社2023年成交卡片总量超3400万张,同比增长145.31%。而此次拉布布卡牌的“秒空”与溢价,正是这一市场的真实写照。


  在业内人士看来,卡牌之所以能吸引不同群体,核心在于其融合了策略深度、社交属性、收藏乐趣与叙事沉浸感,满足多元需求。不同卡牌玩法各异,过程中可搭建社交场景;而早期经典卡牌如《万智牌》《宝可梦》等TCG不仅是游戏工具,更具备“可流通藏品”属性。


  据了解,此次拉布布卡牌并非泡泡玛特自研,而是与TOPPS合作推出。这引发了行业对“泡泡玛特自研卡牌能否成功”的讨论。


  卡牌市场分析师、《卡有江湖》主编杨躺躺直言:“一定会火一阵,但能火多久很难说。”在杨躺躺看来,泡泡玛特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战略与资源分流,当前其重心侧重化妆品、饰品等“有用”的IP延伸,布局纯收藏卡牌的动力不足,且资金与热度分流可能冲击核心盲盒业务;二是玩法体系构建难,“能长久运营的卡牌需要像宝可梦那样,有强大的TCG集换式卡牌玩法和赛事体系支撑,而非仅靠收藏价值。让拉布布这类IP搭建有生命力的对战玩法,挑战很大。”

多方势力入局


  过去两年,中国卡牌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竞争浪潮。


  对此,国际头部IP早已抓住机遇。全球卡牌巨头宝可梦2022年推出简体中文版卡牌,并在北上广深等地开设场馆,其推出的简体中文版产品屡屡“秒空”,推动集换式卡牌生态爆发。


  在华创证券研究所传媒分析师赵海楠看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人口基数与消费能力双重提升,为宝可梦提供了巨大增长空间。虽无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但2022年后宝可梦全球营收与卡牌销量显著提速,卡牌销售数量提升了一个量级。”


  国内企业也在加速布局。行业格局逐渐清晰:卡游、闪回、集卡社等头部厂商在渠道、赛事、IP版权上激烈竞争;爱奇艺、阅文集团、姚记科技等文娱巨头跨界入局,推动“影游联动”;泡泡玛特等潮玩品牌则探索“潮玩加卡牌”联动,通过艺术家联名、限量发售、拆盒机制强化收藏属性。

市场痛点仍存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宝可梦等国际产品,国内卡牌普遍面临生命周期短的问题。


  例如,今年上半年,伴随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播,相关卡牌曾引发追逐热潮,但热度仅持续数月;曾经占据国内市场超七成份额的卡游,曾风靡校园的奥特曼卡牌也逐渐回归冷静。


  某卡游业内人士表示,该企业基因偏产品属性,始终将卡牌作为娱乐产品打造,“不会通过限量参与二级市场炒作,只想靠大发行量和高品质留住用户”。而从市场整体来看,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与国外市场不同,当前中国卡牌市场仍以“爱好”为主,受众年龄偏小,投资属性较弱。


  杨躺躺认为,这一现状与企业运营思维相关:“中国卡牌市场已进入‘内卷’阶段,但很多企业没有深耕单一IP的想法,更多用快消品思维做卡牌,而非收藏品思维。其实IP热度的维持,离不开二级市场的良性刺激。”


  尽管存在痛点,当前中国卡牌市场正趋向成熟与多元化。赵海楠分析,一方面,更多IP实现卡牌化衍生,客群年龄结构伴随IP多元化更趋均衡,“现在用户以15岁至35岁为主,男性占多数,但女性比例稳步上升”;另一方面,市场短期波动虽不可避免,但整体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对于卡牌市场的长远发展,业内共识是:需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规范体系构建,跳出“线上乱象循环”,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的规范繁荣”。


  赵海楠认为,卡牌市场若要实现从“爱好”到“投资”的过渡,需完善四大基础设施:具备公信力的评级机构、统一的卡牌品控标准、成熟的二级交易平台,以及配套法律监管。而稀缺性把控则是市场可持续的核心——“控制发行量、限定比例、打击黄牛等很关键,若大量复刻高价值经典卡、稀释稀缺性,会导致‘供给过剩、需求透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游戏   纸片   经济   市场   收藏   中国   玩法   属性   业内人士   热度   受众   泡泡   核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