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这个名字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他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人称“少帅”,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从东北的掌权者到西安事变的推动者,再到半个多世纪的软禁囚徒,最后在美国夏威夷平静去世。
他活了101岁,2001年去世时留下了一笔据说高达6亿美元的遗产。然而,他没把这笔钱留给子女,也没捐给中国,而是全部捐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这事儿一出,国内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不爱国,有人说他有自己的苦衷。
张学良1901年出生在辽宁海城,那时候东北还是军阀混战的地盘。他爹张作霖是个狠角色,从土匪出身一步步爬到奉系军阀的老大,掌控了东北这片富得流油的地方。张学良作为长子,从小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他受过不错的教育,不光读了四书五经,还学了英语,接触过西方的军事和管理理念。后来他进了军事学院,又被送到日本观察军队训练,眼界比一般军阀子弟开阔得多。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27岁就得扛起奉系的大旗。那时候东北局势乱得不行,内部有老将不服,外面有日本虎视眈眈。他顶住压力,稳住了局面,还推动了东北的“易帜”,把奉系的地盘归到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旗下。这一步棋看着是国家统一的大义,但也让他跟日本彻底撕破脸。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眼睁睁看着东三省丢了。这事儿让他背了一辈子的骂名,很多人叫他“卖国贼”,说他软弱无能。他后来解释,说自己是听命令,想保存实力,可老百姓不买账,舆论铺天盖地地骂。这段历史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之一。
到了1936年,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西安事变。他跟杨虎城一块儿把蒋介石扣了,逼他停止内战,跟共产党联手抗日。这事儿确实促成了抗战统一战线,但代价是他自己被蒋介石软禁。从1936年到1990年,整整54年,他几乎与世隔绝,先在大陆,后在台湾,过着囚徒一样的日子。
1990年,台湾放了他,他已经89岁了。他没回大陆,也没留在台湾,而是带着家人去了美国夏威夷,过起了低调的晚年生活。2001年,他在夏威夷去世,101岁。去世前,他把遗产全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这事儿成了他人生最后的大新闻。
说张学良留了6亿美元遗产,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唬人,但具体多少其实没那么明确。英文资料里找不到确切的6亿记录,中文媒体倒是常提这个数,可能是估算或者夸大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确实很有钱,遗产规模不小。那这钱是哪来的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挖一挖。
张作霖当年在东北混得风生水起,手里有土地、矿山、铁路,还有各种商业买卖。据说1920年代末,他的资产就值5000万美元,那时候的钱可比现在值钱多了。张作霖死后,这些东西大部分传给了张学良。光是东北的地产和资源,就够他吃几辈子了。
张学良当过东北军的统帅,后来又是国民政府的高级将领,薪水和津贴不少。即便被软禁后,国民政府还按上将待遇给他发钱。虽然花不了多少,但几十年攒下来也不少。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老婆,家里本来就是富商。她1936年后去了美国,把一部分家族资产带了过去。她在华尔街投了股票,买了地产,手挺巧,赚了不少。1990年她去世,把这些钱都留给了张学良。这块儿估计是遗产里的大头。
有说法称张作霖1920年代就在瑞士开了账户,存了黄金和外汇。张学良作为继承人,后来能动用这笔钱。战后这些资产升值,可能是遗产的一部分。
张家收藏了不少宝贝,字画、古董、瓷器啥都有。这些东西拿到国际市场,值老鼻子钱了,也算遗产里的一块。综合来看,他的遗产可能包括现金、股票、地产、海外资产和文物,总值不小。6亿这个数可能是媒体炒出来的,但几千万到上亿的规模是跑不了的。
张学良死前说了一句:“我的钱是不会捐给中国的。”这话听着挺刺耳,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这么重要的人,为啥不把钱留给祖国?
张学良跟中国的政治关系太纠结了。他当年是国民党的将领,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关了半辈子,跟国民党有旧账。共产党这边呢,他虽然促成了联共抗日,但也没啥交情。1990年他自由后,大陆和台湾都盯着他。他要是捐给大陆,台湾肯定不乐意;捐给台湾,大陆又得炸锅。他可能觉得,与其卷进这堆破事儿,不如找个中立的地方把钱扔了,省心。
“九一八事变”是他一辈子的心病。东北丢了,他被骂得狗血淋头,虽然他说是不抵抗政策的问题,但谁信呢?他可能觉得自己对不起国家,把钱捐回去怕被人说“拿钱洗白”,干脆不碰这烫手山芋。
张学良一直挺看重教育,当年在东北就支持过学校。他选哥伦比亚大学,可能觉得这地方能把他的钱用在正道上。哥大有名的汉学研究,能研究中国历史,把他的资料和文物留在这儿,也算间接为文化做贡献。
他晚年跟哥大关系不浅。1990年代,哥大的历史学家唐德刚给他做了口述历史,记下了不少回忆。哥大还答应给他建个藏馆,保存他的东西。他可能觉得这地方靠谱,能把他的遗产管好。
张学良的几个孩子都在美国长大,跟中国没啥感情,那些文物和资料留给他们也管不好。捐给哥大,至少专业团队能处理,不至于散了。
他虽然爱国,但被关了54年,心里肯定有疙瘩。国民党对他不仁,大陆这边也没啥表示。他可能觉得,中国没给他啥好回报,凭啥要把钱捐回去?综合这些,他选哥大而不是中国,既有现实考虑,也有个人情绪在里面。
张学良的遗产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具体咋用的没太多公开报道,但有些事儿是清楚的。哥大建了个“毅荻书斋”,放他的手稿、信件和文物。这些东西对研究中国近代史挺有价值,比如他跟蒋介石、宋美龄的通信,还有西安事变的笔记,学者看了能挖出不少细节。
这笔钱还支持了哥大的中国研究项目,资助了些奖学金和研究,培养了不少汉学家。国内有人觉得这钱没直接帮中国挺可惜,但从学术角度看,确实让张学良的遗产发挥了作用。
这事儿传回中国,反应两极化。有人觉得他不爱国,说他好歹是中国人,钱咋能给美国佬?还有人说他辜负了东北老乡,东北当年多苦啊,他咋不帮一把?但也有人替他说话,说他被关了那么多年,心里苦,选择捐给中立的地方也能理解。
国际上,学术圈挺欢迎这笔捐款。哥大的学者拿到了第一手资料,研究中国历史的资源更丰富了。但普通老外可能压根不知道这事儿,毕竟张学良在国外名气不大。
1990年获释后,张学良去了夏威夷,住在一栋靠海的小房子里。他生活很简单,每天看看报,跟老朋友聊聊天,基本不掺和政治。大陆几次邀他回去,他都谢绝了,说自己跟国民党关系太深,不想惹麻烦。
2001年,他因肺炎去世,走得很安静。去世前,他把遗产的事安排好,没留一分钱给子女,全给了哥大。他的墓地也在夏威夷,挺朴素,跟他晚年的风格挺搭。
张学良把6亿遗产捐给哥大的决定,没法简单说对错。他一生太复杂了,功过掺半。东北丢了,他有责任;西安事变,他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被关54年,他吃了大苦头。他最后的选择,可能是不想再跟中国的恩怨纠缠,也可能是想让自己的遗产有点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这事儿有点扎心,毕竟他是个民族英雄级的人物。但换个角度,他选了教育和历史研究,也算有长远眼光。6亿这数可能不准,但他的决定确实留下了痕迹。他的故事,就像20世纪中国的缩影,乱世里的人,都有自己的无奈。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