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塑化剂的“独白”

【来源:濮阳疾控】

大家好,我叫塑化剂,不是“塑料花”的亲戚,也不是“速效剂”的兄弟,学名叫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被誉为塑料界的“瑜伽大师”,专治各种塑料的“骨质疏松”。没有我,PVC水管硬得像少林棍,有了我,它才能弯成你家淋浴管。

其实我可不只混塑料圈,社交范围极其广泛,比如你用的包包,穿的鞋子,孩子玩的塑料小黄鸭玩具,家装地板和壁纸,外卖食品包装袋,甚至医院的输液管和血袋都有我们的身影。

我知道你们人类对我有点‘怕怕’,主要是因为我们庞大的家族里有些‘坏分子’(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某些成员),它们不太安分:有些家伙长得像你们的‘荷尔蒙’,能浑水摸鱼混进人体内分泌系统开派对,科学家管这叫‘内分泌干扰物’,派对开多了,可能搞得身体有点‘遭不住’(比如潜在影响生殖发育、代谢等);还有些家伙特别喜欢脂肪,如果遇到含油食物或者人体脂肪,容易赖着不走,存在蓄积的可能性。然而正如人有好坏之分,我们也是如此,现在越来越多更安全的“乖孩子”正在上岗(比如柠檬酸酯类、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逐渐在取代那些名声不好的“老油条”。

但是别慌!记住这几招,可以轻松避开‘坏分子’的骚扰:

1. 买有品牌、有标识(特别是食品接触材料看“QS标志”或“食品接触材料”字样)、符合国标的产品。地摊上三无“软塑料”,请敬而远之,它可能请了‘黑教练’(非法添加劣质塑化剂)。

2. 别用普通塑料袋/塑料盒装滚烫的油条、麻辣烫!高温和油脂是‘坏分子’越狱的黄金通道,用玻璃、陶瓷、不锈钢的更稳妥。

3. 给娃买的玩具、文具,请认准“3C认证”,闻闻有没有刺鼻怪味(劣质塑料味往往伴随高风险)。能选木头、硅胶、布的,优先考虑。

4. 看清包装说明!“PE/PVDC”保鲜膜相对安全,但“PVC”保鲜膜(通常特别透明粘手)别碰热和油的食物。

5. 摸完大量塑料制品(尤其新的),洗洗手再吃东西。尽量别让孩子啃玩具(呃…虽然很难完全避免)。

其实,我本无善恶,全看人类怎么使用。我是现代工业的‘柔软功臣’,但也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刺客’。所以给人类几句忠告:正规渠道买,看清标识用。高温油腻远,洗手好习惯。儿童用品严,安全放心选。

供稿|理化检验科 范传彩

编辑|陈少凡

审核|孙 鸣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养生   塑化剂   独白   健康   塑料   坏分子   保鲜膜   人类   玩具   食品   闻闻   脂肪   濮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