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抗战遗址】贡井井神庙抗战时期自贡市保育院旧址

井神庙遗址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贡井街道老街社区天池路5组,从旭川中学西环路往北环路方向100米左右,左侧高高的条石堡坎就是井神庙遗址。

据资料介绍,井神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古富荣西场盐商集资修建的用于祭祀井神梅泽的寺庙,也为井灶业主之会馆。


井神庙原由大小6个四合院组成,木柱结构,穿斗抬梁构架,小青瓦屋面,悬山式间歇山式屋顶,以山门为起点和中轴线,由外到内自下而上,从左至右布局前后两大殿堂,左右厢房,以及左右侧院。


井神庙依山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庙前的平坝建在五级石阶之上,再登上五级石阶才能入内,可见当年的井神庙是贡井老街何等气派的建筑。


井神庙遗址拆建后变成一个大三合院,院内植绿树较多,整体颇为荒凉。


井神庙遗址是自贡盐业兴衰的重要历史见证,踏着一块块岁月留痕的石板都能感受其历史的厚重,可惜现在只能从一块块条石切成的基址和残墙中感受井神庙曾经的风采。

自贡市保育院

井神庙遗址是不仅是自贡盐业兴衰的重要历史见证,在抗战烽火中,这里还是自贡市保育院即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第六保育院旧址。


当时,自贡市正值井盐增产赶运、盐场蓬勃发展之际,经济基础良好。同时,自贡距离重庆较近,地理位置优越,也因此成为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设立分院的优选城市。

1938年7月26日,四川盐务管理局关于保留贡井区井神庙作为自贡市保育院院址致自贡市市政筹备处的公函


1938年6月,四川省政府向自贡市市政筹备处下发一则训令,指出“自抗战以来,战区儿童多因避难棲流异地。亲属离散,乏人教养。其于国家民族之损失至巨且大。现战区扩大,流亡儿童日益众多。各地慈善机关及有识之士已纷起从事于儿童保育及教养等工作”,饬令自贡市市政筹备处尽量协助,开办战时儿童保育机构。


1938年8月20日,因战区扩大、难童激增,到达四川的难童达数千名之多,财政部盐务总局由此将自贡市保育院的额定收容数量提高到1000名。然而,贡井井神庙仅有500名的收容能力。随即,自贡市市政筹备处派专员前往贡井查勘。


经调查,贡井天后宫修缮成本低,且可容纳500名难童,由此提出修缮天后宫作为第二院址。四川盐务管理局对此建议表示赞同并请予办理。两个院址的相继修缮以及相关设施的采购、布置,使自贡市保育院初具收容1000名难童的能力。


1938年9月29日,自贡市保育院即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第六保育院(简称川六院)正式成立(重庆歌乐山川一院、永川临江乡川二院、五通桥川三院、重庆沙坪坝川四院、合江广驿巷川五院、泸州二郎庙川七院、江北水土沱川八院)。该院隶属于财政部盐务总局协济难民难童委员会,经费由川康盐务管理局协济难民难童委员会拨发。第一任院长为胡惇五。


1939年2月22日,在取得贡井乡士绅同意并报荣县县长、荣县征收局局长同意后,自贡市保育院从贡井乡联保办公处接管了天池寺。天池寺由此成为自贡市保育院第三院址,用于修建教室、工厂和农场。为满足院务需要,此外还租用了谢家祠堂、三元井修建宿舍和诊疗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历史   抗战时期   自贡市   保育院   旧址   神庙   遗址   筹备处   天池   自贡   儿童   战时   战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