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4年报告显示,阿富汗贸易逆差高达67亿美元,90%家庭削减口粮开支。6月,仅五天内,欧盟援助、巴基斯坦放行、油田终止三重冲击叠加。
中国新疆中亚石油(CAPEIC)5.4亿美元投资计划化为泡影。39亿元一夜消失,阿富汗经济棋局急转直下。
2023年1月5日,喀布尔见证了阿富汗副总理巴拉达尔与中国大使王宇共同举杯的画面。那天,阿姆河盆地油田开发权正式落地。
新疆中亚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与塔利班政府签下25年合约,承诺三年内投资5.4亿美元,首年即到位1.5亿美元。合同内容详尽,中资持股75%,要求在三省建设炼油厂、雇佣3000名本地工人、原油禁止出口、按时缴纳特许权使用费,首年未履约则可终止。
油田横跨萨尔普尔、朱兹詹、法里亚布三省,储量8000万桶,理论可满足阿富汗全国数年能源需求。2010年阿前政府曾授予中国公司开采权,战乱搁置多年。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经济重建需求迫切,中方成为塔利班首选合作对象。
签约仪式被多国媒体视为“阿富汗经济自主的里程碑”,外界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寄予厚望。中国企业希望以油田为突破口切入阿富汗能源市场,塔利班则冀望借助外资推动经济转型。
2023年项目年报公布,现实远逊于预期。中方实际投资仅4600万美元,未及首年承诺三分之一。油田现场看不到新设备,炼油厂建设停滞,唯一的变化是修复苏联老旧设施。阿方账本里,特许权使用费与奖金几乎挂零,合同收益未见兑现。
技术层面,阿富汗矿业部官员批评中企未能按合同标准推进炼油厂项目,只完成“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场地)。本地就业承诺也未达标。社会责任与环保措施被指不足,阿方对合同履约极为不满。
联合委员会调查后,阿方宣布合同终止。声明中,塔利班政府强调违约多项:投资额不足、项目进展拖延、技术与社会责任不到位。中企并未对外作出明确解释。阿富汗经济学家普遍批评中企资金到位慢,影响国家油田开发效率。
6月,阿富汗政经格局迎来急剧变化。6月15日,欧盟宣布对阿富汗投放1.61亿欧元援助,专用于粮食、医疗等领域。布鲁塞尔此举被国际舆论解读为对塔利班财政困境的“及时雨”,也被看作西方对阿矿产开发的意向表态。
6月17日,阿富汗矿产部官员侯马雍正式宣布终止与CAPEIC的合同。当天,阿副总理办公室同步公布阿姆河油田重新招标,寻求“更权威的国际合作伙伴”。
两天内,巴基斯坦大幅放宽阿富汗商品通关,667辆卡车获准通行,银行担保被保险担保替代,瓜达尔港迎来阿富汗专属货轮。地区经济联系增强,为阿富汗商品打开南方通道。
外部动作并非巧合。欧盟援助、巴基斯坦通关同步落实,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对中国投资的“精准截胡”。阿富汗在天平两端反复衡量,西方援助和南方出口通道让塔利班政权底气倍增。
美国政策也在波动。年初,白宫对塔利班高官解除悬赏,第三方暗中接触,刺激塔利班外交“重新站队”意愿。阿富汗高层对西方资本和外交承认的期待骤然上升,对中国企业的战略价值随之贬值。
阿富汗方面高调宣布,合同终止属于商业操作,不影响中阿整体关系。但官方也承认,信任重建难度激增。油田重新招标旨在吸引更大国际资本和技术,但现实令人尴尬。欧盟数据库显示,近十年阿富汗只引入4个外资新项目,远远落后于同区动荡国家。
合同终止后,5.4亿美元投资化为泡影,计划中的炼油厂、3000个就业岗位、数千万美元税收全部流失。联合国数据显示,阿富汗经济本已陷入泥潭,此次油田项目流产只会加重困境。
中国企业损失同样惨重。CAPEIC前期投入设备与工程费用高达4600万美元,撤离费用数百万美元。公司本身存在管理和合规短板,2023年曾因国内超采砂矿被罚,员工数锐减至13人。这些问题成为阿方“违约指控”的有力支撑。
中国政府反应审慎,官方在联合国安理会公开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对阿持对话与人道援助立场。中国坚持对阿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聚焦民生与经济重建,但在高风险环境下,务实和警觉始终并重。
巴基斯坦的政策松绑是阿富汗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667辆卡车通关、瓜达尔港迎来阿富汗专属货轮,意味着阿富汗商品首次大规模南下。贸易壁垒松动,为塔利班政府争取到关键的外汇通道,也为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加分。
欧盟的人道援助在表面上以粮食、医疗为名,实则为阿富汗财政输血。布鲁塞尔外交圈内普遍认为,持续援助将视阿政府在国际合作中的表现而定,阿富汗不得不在外交和经济政策上作出权衡。
美国的政策调整、欧盟的援助、巴基斯坦的通道开放同时发力,阿富汗迅速获得“双保险”——财政输血与出口通道双管齐下。中国企业的战略价值一夜之间大幅缩水,“精准截胡”不只是意外,更是地缘力量博弈下的必然结果。
在阿富汗高风险环境下,国际投资者面临政策不确定、商业信任脆弱与安全风险交织的三重挑战。此次油田合作流产,为中国企业和全球资本敲响警钟。
CAPEIC在国内违规被罚、管理缩水,成为阿富汗单方面撕毁合同的突破口。未来中国企业在高风险国家投资,必须严格合规、强化本地化管理,避免给对方留下借口。海外项目一旦失信,不仅损害企业利益,还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和后续国际合作空间。
阿富汗方面短期获得了外部援助和贸易红利,但如果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未改善,外资仍难持续注入。油田项目流产后,阿富汗吸引新合作伙伴的难度只会加大,经济复苏前景依旧黯淡。
国际投资者普遍认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不确定性和合规管理缺失,是导致阿富汗此类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各国企业若想在动荡地区长期立足,必须有过硬的合规体系和灵活的应急机制。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2025-07-19 00:29:伊拉克库区油田频繁遭袭 安全部队开展大规模搜查行动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