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圈有个挺反常的事,以前美国一招呼,欧盟往往跟着附和,可这次面对特朗普“对中国和印度加征100%关税”的要求,欧盟却直接摇头说不。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明白白表示,决策得从欧盟自身利益出发,不能跟着别人瞎折腾,难道欧盟这是突然转性,开始对中国释放善意了?
还是说背后藏着什么难言之隐,毕竟100%的关税真要落地,不管对中国还是欧盟,影响都不小,更关键的是,欧盟这个选择,对中国来说到底能拿到多少实在好处?
要搞懂欧盟这次的选择,得先看看整个西方阵营的反应,不只是欧盟,连之前常跟着美国走的日本,这次也明确说不会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
这和几年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比如2018年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时,欧盟虽然心里不情愿,最后还是被动跟着执行了,可这次却敢直接和美国唱反调,明显能感觉到西方阵营的分化。
特朗普提出的100%关税,理由是惩罚中印购买俄罗斯能源,但稍微懂点贸易的人都知道,这关税要是真落地,后果有多严重。
就拿中国对欧出口的家电来说,假设一台空调原本在欧洲卖100欧元,加税后成本直接翻倍,终端售价可能超过200欧元,这对欧洲普通家庭来说,相当于每个月家电支出要多掏三成,老百姓肯定不答应。
美国会提这么夸张的要求,本质上还是觉得自己能拿捏住盟友,觉得欧盟、日本不敢不听,毕竟过去中美贸易谈判里,美国一直想拉着盟友一起给中国施压。
不过话说回来,欧盟真的是因为看重中国才拒税吗,其实不然,从欧盟的处境来看,这更像是一场不拒不行的自救,毕竟现在的欧盟,早就没了跟着美国折腾的底气。
欧盟敢顶住美国压力,核心原因就两个:经济已经经不起折腾,内部反美情绪快压不住了,这两件事凑到一起,让欧盟根本没精力跟着美国对中国下手。
先说说经济上的麻烦,现在欧盟的经济状况,可不是增速慢能概括的,而是低增速、人口老龄化、工业空心化三个难题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死结。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欧元区GDP增速才0.6%,几乎快停摆了,老年人口占比更是达到21.8%,一方面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年轻人,生产效率上不去,另一方面政府要花更多钱在养老保障上,能投入经济发展的资金越来越少。
工业空心化的问题更严重,就拿德国来说,作为欧洲工业强国,2024年中低端制造业外流率已经达到12%,现在市面上的普通消费品,超过60% 都得靠进口。
以前欧盟还能靠高端制造业撑场面,可现在中国和美国在高端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欧盟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
更要命的是美国还在一旁添乱,过去几年美国没少从欧盟身上薅羊毛,最典型的就是俄乌冲突后,美国一边逼着欧盟减少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一边把自家的液化天然气以高价卖给欧盟。
当时美国对欧出口的天然气价格,是对亚洲出口价的1.8倍,2023年美国能源企业光靠这事儿就赚了300多亿美元,这种损人利己的操作,让欧盟的经济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根本离不开中国和印度,印度能给欧盟提供廉价的煤炭,2024年印度对欧煤炭出口量同比增长18%,占了欧盟煤炭进口总量的15%,帮欧盟缓解了能源短缺的压力。
中国则是欧盟最重要的商品供应国,中国占欧盟机电产品进口份额的32%,小到家电零部件,大到新能源汽车电池,要是没中国的稳定供应,欧洲不少工厂都得停产,物价也会跟着飞涨。
要是真听美国的话加征100% 关税,中国商品的成本直接翻倍,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嫁到欧洲消费者身上,很可能引发像 2022 年那样的大规模抗议。
当时欧洲因为能源涨价,爆发了500多场抗议活动,直接导致3个国家的政府换届,这种风险,现在的欧盟根本承担不起。
经济之外,政治压力也逼着欧盟不得不对美国硬气,现在欧盟民众的反美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2024年欧盟民众对美国的信任度只有38%,创了历史新低。
这种情绪直接催生了右翼政党的崛起,意大利的右翼政党已经上台执政,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启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谈判,还公开反对美国对俄制裁加码的提议,法国的右翼势力也在壮大,对现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
就算是像冯德莱恩这样倾向亲美的政客,也不敢完全跟着美国走,要是她一味顺从美国,忽视国内的反美情绪,很可能会被右翼政党抓住把柄,最后丢掉执地位。
意大利就是前车之鉴,法国也有类似的苗头,所以冯德莱恩拒绝美国,本质上是为了稳住自己的执政地位,避免欧盟的政治局面进一步混乱。
虽然欧盟拒税是为了自救,但客观来说,这对中国确实有两大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每一个都在削弱美国的优势。
这种趋势一旦形成,美国对盟友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弱,以前那种 美国一声令下,盟友纷纷响应的局面会越来越少。
更重要的是,其他国家会越来越清楚美国的利己本质,未来在和美国合作时会更加谨慎,甚至会主动寻求和中国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过咱们也得清醒一点,欧盟的选择是出于自身利益,不是对中国的恩赐,所以中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最靠谱的还是抓住自己的核心优势,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中国现在有两张关键的底牌,一张是制造业,另一张是稀土,制造业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高铁、飞机零部件,几乎都能自主生产。
而且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和效率都很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在全球都是顶尖的,2024 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15%,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对欧出口同比增长22%,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也升到了30%,打破了欧洲的垄断。
稀土方面,中国的优势更明显,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手机芯片、高端军工装备都离不开它,中国不仅稀土储量丰富,在开采和加工技术上也领先全球。
还主导制定了全球首部稀土绿色开采国际标准,2024年中国稀土加工技术专利占全球的70%。
德国大众集团就曾公开表示,要是脱离中国的稀土供应,他们的动力电池生产会陷入困境,这足以说明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说到底,欧盟拒对华加征关税,不是什么善意示好,而是自身困境下的无奈自救,但这个选择客观上帮了中国,让美国的筹码变少,也加速了西方阵营的分化。
对中国来说,与其关注欧盟的态度变化,不如专注提升自己的实力,只要把制造业和稀土这两张底牌握牢,就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朝着自己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进。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