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新闻,和大家分享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
小骆今年4月份,入职了杭州一家小米之家体验店,成为了一名汽车销售。
6月16号上午8点33分,雷军在微博账号上发布消息,说是“大家非常期待的小米YU7将于6月底发布”。
雷总发布微博后,咨询YU7的人暴增,小骆把这些意向客户拉到了一个群里,方便给大家介绍产品,以及后续的订单转化。
因为YU7之前已经亮相,大家当下最在意的就是价格,在群里,大家讨论最多的也是小米YU7到底会卖多少钱。
小骆为了促成大家提前下定,便根据自己的判断,预测了3款配置的售价。
“像YU7的标准版,是奔着特斯拉Model Y打的,然后它配置要比SU7 Pro要高,所以说它价格就是SU7 Pro和Model Y之间,就是25万、26万。”
“Pro版本的话,可以通过那个成本导向评价法,加了一个电机和一个空气悬挂嘛,很容易就算出来了。”
关于小米YU7三款车型的价格,小骆猜测的价格分别是25万、28万、32万。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发布,公布的价格分别是25.35万,27.99万和32.99万。
可以说非常接近了!
就在小骆美滋滋地认为自己是“神算子”的时候,店长突然把他喊到了办公室,对他说:不好意思,你被开除了。
小骆当时一听瞬间懵了,这…这是啥情况?
通过店长的手机,他才明白,当时拉的意向客户群里,有人把他预测的价格发到了网上。
两天后,小骆收到了公司的处理通报,辞退+扣除当月工资的50%,原因是严重违反公司规定。
不仅自己受到了处罚,连带的主管和店长也受到了牵连,公司后续还要等待小米官方的处罚。
被开除已经成了既定事实,但小骆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我就预测对了价格而已,本质上还是想增加点业绩,而且我也没有签署过什么保密文件啊,就一个本分老实的打工人而已,凭啥开除我?
小骆越想越气,随后申请了仲裁,不仅如此,他还找了1818黄金眼等媒体,向对方讲述了自己的不公平遭遇。
媒体随即联系上了小骆原公司的人事主管,对方表示:
从官方角度来讲,在未上市的车型和产品发布会之前,工作人员是不能随意去揣测的,尤其是还将猜测的价格发到了网络上。你穿上工作服,代表的就是企业、公司,小米是有这个规定的。
而且发生这个事情后,公司承担了所有的损失,并没有让小骆赔偿,公司已经仁至义尽了。
那小骆究竟有没有参加过类似保密的培训?
小骆说没见过,但小米公关回复,经核实,员工和门店签署了相关合规承诺书。
目前,小骆和公司还在拉扯中……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网友们对此意见不一:
不赞成公司做法的网友觉得,完全是小题大做,个人预测算不上泄密:
觉得小骆有责任的网友认为,其他人都可以预测,但员工这么做不妥:
车叔认为:小骆的做法的确不妥,即便没有培训过,这么做也不合适,表面上,只是做了道数学题,当了一回“预言家”,实则却犯了职场的大忌。
就和上述网友说的一样,任何人都可以猜价格,但唯独你销售不能猜,更不能把猜测的价格发出来,因为你面对的是消费者,是真金白银掏钱要买车的人。
你穿上小米工服,用企业微信发出预测的那一刻,性质就变了。
客户眼中,这不是普通车迷瞎猜,而是带着官方背书的暗示,那些收到消息的客户转头就把信息晒到社交平台,全网疯传——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小米官方“泄密”。
设想一下:你看到销售发来“预测价”,会不会觉得他有内幕消息?如果最终价格更高,你会不会觉得被忽悠而放弃购买?如果价格更低,会不会觉得占了便宜坐等打折?销售的身份让每句推测都裹上了权威感,这正是公司果断挥下解约刀的关键。
其实这件事儿也给我们所有人划出了一条职场金线——身份即边界。
就像银行职员不能随口预测利率,医药代表不能臆测药品定价……特定岗位的每句话都可能被市场放大解读。小骆的失误不在于聪明,而在于忘了工服象征的组织信用,当客户把推测当官宣时,个人行为已升级成企业风险。
小米这一刀切得看似冷酷,实则保护了更多人的饭碗。
毕竟,当客户对品牌失去信任,倒下的将是整艘船。
你觉得呢?
*部分图片来源于《1818黄金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