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智和在2025年9月29日的WTT中国大满贯男单首轮比赛中,以2比3的比分输给了中国选手陈俊菘,这场失利直接导致他连续两站赛事都止步于首轮。就在一个月前的澳门冠军赛上,他同样在开局阶段就出局,这次北京的比赛让他世界排名第四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日本媒体对这个结果反应强烈,他们在报道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失望,第一声哀鸣直指张本智和的反复一轮游,第二声则点出中国选手实力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用排名来判断。整个事件从比赛打响到赛后舆论发酵,层层叠加,暴露了日本乒乓球在面对中国体系时的痛点。
比赛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张本智和先下一城,以11比8拿下第一局,那时候他还保持着稳定的进攻节奏。第二局陈俊菘扳回一城,12比10险胜,第三局他继续发力,11比8再下一城,大比分2比1领先。张本智和在第四局找回状态,11比8追平比分。决胜第五局,张本智和一度领先到9比6,但陈俊菘从6比9落后开始连追五分,以11比9结束比赛。这场五局大战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张本智和的失利不是偶然,之前澳门赛他首轮就输给了另一位中国选手,那次也是直落三局。日本媒体在分析时反复提到这个连续性,指出张本智和最近状态起伏大,尽管他8月份在横滨WTT冠军赛上夺冠击败王楚钦,但进入9月后就连续遇挫。
日本媒体的报道风格一如既往地直接,比如《朝日新闻》的体育版面在30日凌晨就发了专栏,标题就强调张本智和“再度首轮出局”,文章里列出了他的近期战绩:8月横滨冠军,9月澳门首轮败,9月北京又败。媒体人写道,这种反复让日本球迷看不懂,张本智和的排名虽在前四,但实战中总在关键局掉链子。他们还对比了对手陈俊菘的背景,这位20岁的选手世界排名113位,今年在亚洲青年锦标赛上拿下男子双打和混双两冠,这是两人职业生涯首次正式交手。日本媒体特别注意陈俊菘的打法,左手生胶风格,在决胜局的逆转中发挥了作用,那五连分的过程被他们描述为“抓住了张本的节奏变化”。报道中没有过多责怪张本,但隐约透出对日本队整体备战的质疑,为什么一个排名低的中国选手能这么轻松地爆冷。
转到第二声哀鸣,日本媒体更深入地挖了挖中国乒乓球的根基,他们说,中国选手的实力往往超出排名,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举例来说,陈俊菘这样的青年选手平时在国内联赛中积累经验,机会一到就爆发,日本队则更多依赖少数几人扛大旗。媒体引用了数据,中国队在2025年WTT系列赛中,青年组胜率高达85%以上,而日本队只有65%。他们还拉出历史对比,过去十年,日本队在世乒赛团体赛上对阵中国,从没赢过关键场次,这次张本的失利只是冰山一角。报道里提到,日本乒协今年加大了青训投入,建了多个训练中心,但效果还没显现,中国那边从基层到顶尖的梯队体系太稳固了。媒体人感慨,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追上的,单纯靠技术钻研不够,还得在比赛密度和心理韧性上补课。
事件发酵到赛后采访环节,张本智和在接受日本记者提问时,直接把失利归咎于观众干扰,他说场边的喊声让他分心,尤其在第五局领先时噪音最大。这话一出,立刻在中文社交平台上炸锅,中国球迷翻出他以往比赛的旧账,比如之前在日本主场时,他自己就用过类似借口赢球。日本媒体转载了这段采访,但没帮腔,反而在跟进文章中淡化了这个点,转而聚焦比赛本身的技术失误,比如张本第五局的拉球落点偏出三次。媒体认为,干扰说只是情绪化表达,真问题在于张本对高压环境的适应力不足,中国大满贯的氛围本就热烈,日本选手过去几年多次在这里吃亏。
中国媒体的报道则更侧重陈俊菘的发挥,他们在30日的跟进中,详细拆解了第五局的得分过程:陈俊菘从落后追分时,用短球控制逼张本上前抢攻,结果张本失误增多。陈俊菘赛后在采访中提到,这次胜仗能给队伍提振士气,他还点名了张本之前赢王楚钦后的态度。日本媒体看到了这个采访,第二声哀鸣的部分就从这里延伸,他们说,中国选手不光技术硬,心态也稳,输赢间总能保持血性。日本队在这种对比下,就显得经验老道却少了点锐气。媒体还列举了类似案例,2024年巴黎奥运会,张本团体赛虽拿铜,但单打首轮就出局,那次对手也是中国青年选手。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