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每天吃一片叶酸,对哪些病有好处?有副作用吗?答案来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像叶酸这种老早就被妇科医生提及的维生素,常常被人认为是孕妇的专用品。

其实一过了60岁,它的作用不止一星半点,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干什么的,更不清楚这东西吃多了是不是还会有问题。

从名字上来看,叶酸是从绿叶植物里提取的一种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群里的一个成员,编号叫B9。它的作用主要集中在细胞分裂、DNA合成,还有蛋白质代谢这一块。

说白了,身体的“修补”功能很多时候都得靠它撑着。这个在年轻人那儿还不算啥,但一旦到了60岁以后,身体的很多“更新换代”变慢了,叶酸的缺口就一下子冒出来。

先讲个最被忽略的角度,就是叶酸和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很多人年纪大了以后,老是记不住东西,说过的话转头就忘,家人还老以为是老糊涂了。

实际上,有研究已经发现,大约有超过45%的老年认知障碍人群,血清叶酸水平处在偏低的范围。

中国一项覆盖江苏、广东、山东三省的老年人营养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叶酸水平低于正常下限者,其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1.67倍。

长期叶酸不足,会使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这种物质对脑血管和神经系统有直接毒性,容易引发脑微小血管病变,进一步干扰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而且认知退化还不是最严重的。有一部分人开始表现为脾气变得暴躁、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度抑郁状态,这时候往往没人会想到跟维生素有关。

但其实研究早就揭示过,叶酸参与了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合成过程,而这两种物质是大脑情绪调控的关键因子。

特别是在老年阶段,这种合成途径如果卡顿了,不但影响情绪,还可能加速认知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在服用叶酸补充剂12周后,老年抑郁患者中约有37%的人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改善,这个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一些轻度抗抑郁药物的效果。

心血管这块是另外一个被盯紧的点。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的风险,而叶酸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上。

这种物质一旦在血液中浓度过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催化剂”。

2002年美国Framingham研究数据指出,高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微摩尔/升,冠心病风险上升20%以上。

而补充叶酸,能够在4到8周内显著降低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使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缓动脉硬化进程。

不过有些人以为叶酸就是降血脂的,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对血脂没有直接影响,但它能从源头上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间接保护心脏和脑血管。

除了脑和心,肿瘤防控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叶酸在DNA合成中的作用其实也牵涉到肿瘤的发生机制。

细胞要不断复制的时候,DNA必须要复制得精确,如果叶酸缺乏,复制过程中就容易出错,一出错,突变率就上来了。

突变多了就可能变成癌。尤其是在肠道和胃粘膜更新特别快的地方,这种影响更明显。

比如结肠癌,全球数据早就显示,低叶酸摄入是一个明确的危险因素。

在欧洲营养调查EPIC数据中发现,摄入叶酸最少的四分之一人群,比摄入最多的那一组,结肠癌发生率高出近30%。

在亚洲人群中,也有类似发现,特别是在男性中,长期低叶酸摄入会显著增加消化道肿瘤的风险。

不过这个地方有个需要注意的点,就是叶酸的补充量不能太高,否则可能反而会“喂养”某些潜在的肿瘤细胞,使它们更活跃。

所以量的把控特别关键,一般推荐每天补充400微克,超过800微克就得慎重了。

再讲个不太常被提到但很重要的问题——骨骼。老年人经常摔跤,骨折率高,很多人归咎于钙和维生素D,其实也有叶酸的影子。

高半胱氨酸水平会影响骨基质的交联过程,使骨密度下降。

有些人可能要问了,既然有好处,那是不是能多吃点?

叶酸是水溶性维生素,多余的部分确实能通过尿液排出,但长期大剂量服用会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

这是个麻烦问题。B12缺乏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比如四肢麻木、走路不稳、认知障碍等等,而这些症状在服用大量叶酸的情况下会被“遮盖”,等到发现时已经比较晚了。

还有一个副作用是对肿瘤的潜在促进作用。

如果一个人本身已经处于癌前病变状态,比如胃黏膜异型增生、肠道腺瘤等,再额外摄入过多叶酸,可能会让这些细胞增殖得更快,增加癌变的可能。

所以医生在开这类营养补充剂的时候,都会评估个人病史、做血液检查,看是否适合长期吃,不能自己随便乱补。

也别忘了跟药物之间的关系。有不少老年人吃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这些药有些会干扰叶酸的吸收或代谢,

像是甲氨蝶呤、苯妥英、巴比妥类这些药物,长期服用者本身就容易叶酸缺乏,这时候补是有必要的。

但如果和某些补铁制剂一起吃,又可能会影响互相的吸收效率,最好分开时间吃。

回头讲个生活方式的问题,很多老年人并不缺叶酸,只是吸收差。年纪大了以后,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变薄,这些会影响叶酸的活化和吸收。

所以一部分人需要通过活性叶酸或亚叶酸盐的形式补充,这种形式生物利用率高,不容易浪费。

有个点倒是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喝酒。老年人饭局多,有些人每天小酒不断,哪怕是少量。

酒精会直接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影响叶酸的吸收效率,而且还会加快它在体内的代谢清除速度。

调查显示,长期饮酒者叶酸缺乏的比例比不喝酒人群高了2倍以上,这个是纯数据,不掺水。

如果一个老年人平时吃得挺好,但身体吸收能力差,那还用天天吃叶酸片吗?

这个问题得分两头讲。一方面,吃得好不代表吃得对,很多人虽然摄入了绿叶菜、豆类、全谷物这些富含叶酸的食物,但本身胃肠功能不好,吸收率可能不足20%。

尤其在患有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综合征的人群中,营养的摄入和利用之间有不小的落差。

另一方面,光靠饮食不一定能补足每日需要,特别是在代谢加速或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群中,额外补充叶酸片更保险。

此时采用活性叶酸补充剂能跳过胃肠吸收的第一关,直接被利用,是不少医生推荐的方式。

但前提是,服用前需要明确血清叶酸和高半胱氨酸的水平,别盲目乱补,把好事补成负担。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石仁丽,丁选胜,王俐,等.叶酸对心血管相关疾病作用机制及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6,14(05):516-52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叶酸   半胱氨酸   肠道   副作用   老年人   肿瘤   维生素   认知   老年   好处   作用   水平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