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500年前的‘高考地图’带你通关明朝科举全副本

一、开场:把科举比作一场大型 RPG

如果把明朝的科举想象成一款角色扮演游戏,那么——

- 出生地:任意州县乡村

- 初始身份:童生(0级白板)

- 副本入口:县学、府学、贡院、紫禁城

- 终极大 Boss:殿试皇帝

- 通关奖励:状元、榜眼、探花,以及立即兑现的“做官资格+北京户口+高薪俸禄”

下面,让我们沿着时间轴和等级轴,一步一步拆解这场史上最漫长的“晋升赛”。

二、第一关:童试——“村级海选”

1. 参赛资格

只要你是民籍男子(军、匠、灶户亦可,但需本籍保送),年满 15 岁,无犯罪记录,即可向所在县礼房报名。

2. 三轮淘汰

① 县考:知县主考,考《四书》文一篇、五言六韵诗一首。录取比例约 1/10,通过者称“县学生员”,俗称“秀才候选人”。

② 府考:知府主考,重考经义、策论各一篇。再刷掉一半。

③ 提学道院试:省学政(提学官)巡回主持,考三场,每场一天。最终录取者正式获得“生员”身份,俗称“秀才”。

3. 生员内部等级

- 廪膳生(廪生):成绩最前列,每月领米六斗、银四两,国家包吃包住。

- 增广生:扩招名额,无津贴,但可免徭役。

- 附学生:再扩招,无津贴,仅免本身杂役。

4. 待遇与出路

秀才虽不能直接做官,却可穿蓝衫、见官不跪、免丁粮二石。更重要的是,他们拿到了下一关准考证——乡试资格。

三、第二关:乡试——“省级总决赛”

1. 时间与地点

每三年一次,子、卯、午、酉年八月初九至十五,在各省省城贡院举行。

2. 考试科目

三场:

- 初九《四书》义三篇

- 十二经义四篇

- 十五策论五道

每场一天,天黑交卷,弥封糊名。

3. 录取与等级

录取率约 1/60,录取者统称“举人”。

- 第一名:解元(可直接授京官,但多数人继续冲刺)

- 第二名:亚元

- 其余:文举人

4. 待遇直通车

① 立即授官:举人到吏部报到,可候选知县、州同、教授等缺。

② 公车赴京:国家报销路费,举人进京参加会试。

③ 免徭终身:本人及父母、妻子都可免杂泛差役。

④ 民间地位:地方称“老爷”,可建牌坊、着青袍、束银带。

四、第三关:会试——“全国精英赛”

1. 时间地点

乡试次年,二月初九至十五,北京贡院。

2. 考官阵容

主考由内阁大学士或礼部尚书担任,同考十八人,皆翰林。

3. 录取等级

- 贡士:录取三百名左右,统称“中式贡士”。

- 第一名:会元(荣誉极高,但非官阶)。

4. 待遇升级

贡士已属“准进士”,可穿绯袍、系金带,赴琼林宴,但需再闯最后一关——殿试。

五、终极关:殿试——“皇帝亲自面试”

1. 时间与仪制

三月十五,紫禁城保和殿。皇帝亲策问“时务策”一道,限一日交卷。

2. 阅卷流程

读卷大臣八人,昼夜轮阅,分“圈、尖、点、直”四级。

3. 放榜与分等

-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4. 立即兑现的“大礼包”

-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年薪 96 石米 + 银 60 两。

- 榜眼、探花:编修,正七品。

- 二甲前 10 名:选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三年后可升侍读、侍讲。

- 其余进士:分发六部主事、行人、评事等,正七品起步。

- 户口:一律落籍京师,赐宅或给房银。

- 旌表:父祖封赠如其官,母、妻封孺人。

六、特殊通道:贡监、例监与恩荫

1. 贡生

- 岁贡:府州县学每年保送 1 名资深廪生入国子监,称“岁贡生”。

- 选贡、恩贡、拔贡:逢庆典或特科增选。

贡生肄业期满,可参加“廷试”,成绩优者授府同知、州判,次者授教谕、训导。

2. 例监

纳粟、纳马入监,俗称“捐监”,社会地位低于正途,但可跳过童试。

3. 恩荫

三品以上京官可荫一子入监读书,结业后授八品小京官或卫所指挥,属“拼爹模式”。

七、纵向对比:明科举 VS 前朝

1. 与唐宋相比

- 录取名额:唐每科进士不过 30 人,明嘉靖后一科 300+,人才池扩大 10 倍。

- 童试制度:唐宋无县级预考,明创童试三级,基层晋升路径清晰。

- 八股定型:明以八股取士,文章格式高度标准化,减少主观舞弊。

2. 与元朝相比

- 族群平等:元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榜,明则“天下一家”。

- 考试内容:元重经义、词赋,明增策论,培养治国实务能力。

3. 防弊机制

- 糊名、誊录、锁院、搜检,层层设防,比唐宋更严密。

- 考官“回避法”:祖孙、父子、兄弟、甥舅、师生皆不得同场,违者革职。

4. 社会流动效应

据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统计:明进士中 43% 来自平民家庭,远高于唐 15%、宋 30%。科举成为打破世袭的最大杠杆。

八、一张图看懂“做官路线图”

童生 秀才(廪/增/附) 举人(解元/亚元) 贡士(会元) 进士(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

- 秀才:可任教职、幕僚,不能主政。

- 举人:可任知县、州同,但多为“候补”。

- 进士:立即授京官或外官主政,十年左右可升知府、道员,三十年可入阁拜相。

-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条“铁律”让殿试成为权力金字塔顶端唯一的门票。

九、尾声:当科举走进历史

1905 年,清政府一纸诏书废科举。回望明朝 276 年,共开 89 科,录取进士 24,594 人,他们中走出了张居正、海瑞、徐光启、袁崇焕……

今天,我们用一张思维导图重新打开它:

- 它是一套精准的“国家人才筛选器”;

- 它是一条跨越阶层的“社会安全绳”;

- 它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游戏   明朝   科举   副本   年前   地图   进士   京官   举人   殿试   秀才   榜眼   探花   策论   贡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