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独立首枪!安世中国恢复供货,但必须人民币结算,荷兰玩脱了

你可能没听过安世半导体,但你坐的汽车里,大概率有它的芯片。

比如控制车门开关、调节座椅角度的那些基础芯片,全球每10辆车里,就有4辆用的是这家的货,而这些芯片,70%都得靠中国东莞的一家工厂加工完成。

就是这么一家靠中国产能撑起来的企业,荷兰政府前段时间突然动手了,冻结资产、换管理层,说要“掌控”这家公司。

结果呢?安世中国区企业反手宣布恢复供货,还说了:以后在国内买芯片,只能用人民币结账。

荷兰这波操作,不仅没拿到主动权,反而把自己架在了火上烤。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荷兰为啥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东莞工厂才是“真核心”

先搞清楚一个关键:安世半导体的“根”在哪儿?荷兰的总部办公楼是根,但整个公司的核心在东莞的生产车间里。

这家东莞工厂,承担了安世全球80%的产能,尤其是芯片最关键的“封装测试”环节,芯片从晶圆上切下来后,得在这里装壳、测试,不然就是块没用的硅片。

全球汽车厂商要的车载芯片,有70%都得经过这儿的加工才能用。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每年从安世买的芯片,十有八九是东莞工厂造的。

但荷兰政府好像没搞懂这个道理,今年9月底,美国那边刚调整完贸易规则,荷兰这边就急着动手了。

9月30号,荷兰经济部先下了个令,把安世在全球30个地方的资产全冻结了,不准动钱、不准转技术,一冻就是一年。

紧接着,10月7号,荷兰法院又说要换管理层,把中方老板的董事职务停了,派了个外国人来当“关键董事”,还把99%的股权交给第三方管着。

前后就7天,从冻结到换管理层,快得离谱。要知道,欧洲一般的商业纠纷,光走程序就得三个月。

荷兰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安全有风险”“公司治理有问题”,但谁都知道这是借口,2019年中方收购安世的时候,欧盟早就查过一遍,没发现任何安全问题。

德国媒体直接戳破:这就是美国逼的,荷兰跟着凑数呢。

可荷兰忘了,他们抢的只是个总部的“空架子”,总部里无非是些办公室、管理层,真正能赚钱、能供货的产能全在中国。

没了东莞工厂的芯片,荷兰手里的“安世总部”,连给车企发个货都做不到,跟个空壳公司没区别。

中方没慌,先稳住生产再调整结算

荷兰这边闹得凶,安世中国区倒是没乱,他们知道,只要东莞工厂不停工,手里就有主动权。

10月中旬,安世中国先给员工发了个通知,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在中国干活,只听中国这边老板的,外面来的指令,没经过授权一律不算数。

工资也不用担心,都是国内公司直接发,跟荷兰总部没关系。员工一看,饭碗稳了,生产线上该干嘛干嘛,东莞工厂的机器一天都没停过。

接着,荷兰那边开始造谣,说安世中国的芯片质量不合格。

安世中国也没跟他们吵,直接把产品的检测报告、合规证明全晒了出来,还给客户发了封信:放心,生产芯片符合国际标准,国内的货管够。

客户一看,也就放心了,不少国内车企很快就恢复了订单。

最关键的一步,是现在的供货调整,安世中国宣布:恢复给国内分销商供货,但有个新规矩,所有交易都用人民币结账,不用美元了。

这一下,等于在财务上跟荷兰总部划清了界限,以前用美元,可能还会受汇率波动、外部金融政策的影响,现在用人民币,自己说了算,还能避开不少风险。

中国政府这边也没闲着,10月初,商务部就对安世在华的部分产品实施了出口管制,不让随便往外面卖。

10月底,商务部部长还专门找了欧盟和荷兰的官员谈,明确说了:别拿国家安全当幌子干涉商业,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保障。

企业稳住生产,政府撑腰说话,一套组合拳下来,主动权就握在手里了。

荷兰被架在火上烤

荷兰本来想靠管控安世拿捏一下,结果最先慌的是欧洲的汽车厂。

安世的芯片在车规级市场占了快40%的份额,奔驰、宝马、大众都离不开,荷兰一动手,安世总部就没法正常供货了。

10月初,大众就发现不对劲了,沃尔夫斯堡工厂的芯片库存,原本以为能撑一个月,结果半个月就快见底了。

管理层急得不行,已经在琢磨要不要缩短工时,甚至停掉高尔夫、途观这些主力车型的生产线。

宝马也没好到哪儿去,中端车型的芯片库存只剩两周的量了,供应链部门天天开会,就怕断供停产。

不止德国,日本、美国的车企也跟着紧张,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还专门发了声明,说再这么下去,全球汽车生产都得受影响。

车企一慌,就开始给荷兰施压,大众、宝马通过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直接找荷兰经济部要人:赶紧解决安世的问题。

欧洲议会的议员也出来说话,说荷兰这是在破坏产业安全,得赶紧协商解决。

荷兰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玩砸了。他们手里的总部没产能,没法给车企供货,车企的怒火全冲他们来了。

更亏的是,安世以前每年给荷兰贡献2600万欧元的税收,还雇了几千个本地人,研发投入每年涨30%。

现在这么一闹,安世在荷兰的业务停了,税收没了,员工岗位也不稳了,等于自己断了财路。

之前荷兰经济大臣还挺硬气,说要“保障欧洲供应安全”,现在也软了,开始说“愿意协商解决”。可协商又不肯提归还股权、道歉,就这么僵着,车企的压力越来越大,荷兰自己也越来越被动。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谁握产能谁说话

安世这事儿,其实把全球化产业链的道理说透了:现在的企业控制权,早不是看总部在哪、股权在谁手里了,关键看谁掌握核心产能。

荷兰以为抢了总部、换了管理层,就能说了算,结果没拿到东莞工厂的产能,最后连给车企供货都做不到。

反观安世中国,手里握着80%的产能,就算总部闹翻天,照样能恢复供货、调整结算方式,这就是产能的底气。

以前大家觉得,跨国企业都是总部说了算,区域分公司只能听话。

但安世的情况不一样,中国区有自己的产能、自己的供应链,能独立运营,总部的变动根本影响不了实际业务。

这说明,只要有核心产能,区域业务单元也能有自己的主动权。

对荷兰来说,这就是个教训:别拿政治手段干涉商业,更别不懂产业链的实际情况就瞎动手。

本来安世在荷兰好好缴税、创造就业,结果这么一闹,啥好处都没捞着,还得罪了车企,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纯属“偷鸡不成蚀把米”。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个启发,遇到外部干预,不用慌,先稳住自己的核心能力,比如生产、技术、客户。

只要这些还在,就有谈判的底气,也能自主做出调整。安世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先保生产,再回应质疑,最后调整结算,一步步把主动权拿了回来。

现在看来,荷兰想靠管控安世占便宜,大概率是没戏了。反而让安世中国更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也让人民币在半导体贸易里迈出了一步。

这波操作,荷兰是真的玩脱了,而中国企业的这一枪,确实打得挺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科技   荷兰   中国   独立   人民币   产能   芯片   东莞   总部   工厂   欧洲   主动权   宝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