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知道吗?中国有个超级煤田,面积几乎快赶上台湾省了!
你可能要问了,这么大的煤田,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它究竟在哪?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个超级煤田是神东煤田,不少人或许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它的正式名称是神府东胜煤田,横跨陕西、内蒙古、山西三省区,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的神木、府谷一带,向北还会延伸到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东胜区。整个煤田面积达3.11万平方公里,和台湾省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比,两者规模相当接近。
这片土地下面到底藏着多少煤?探明储量就有2236亿吨,预测总储量能到6690亿吨,这相当于全国用个几十年都够。而且这里的煤质量特别好,低硫低灰高热值,用来发电和工业生产那是相当合适。

神东煤田的开采条件也得天独厚,煤层埋得不深,大部分在300米以内,有些地方甚至可以露天开采,这就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目前神东煤炭集团在这里建了13个矿井,年产能超过2亿吨。全国每产20吨煤,就有1吨来自这里,可见其在中国能源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但神东煤田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地处"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关键节点,通过铁路专线和公路网络,源源不断地向华北、华东等地区输送煤炭。当国际能源市场出现波动时,神东煤田就像一个巨大的能源缓冲器,保障着国家的能源安全。
截至目前,神东煤田累计生产煤炭超40亿吨,为18个省区、4个直辖市提供了优质煤炭。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激增,但煤炭供应跟不上。当时上海等沿海城市经常因为缺煤而停工停产,就连北京的煤炭供应都紧张。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陕北发现大煤田的消息传到了决策层。
1982年开始,地质勘探队进驻陕北,开始了艰苦的勘探工作。最初的线索是当地村民挖井时偶尔会遇到煤层,但专家们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地下有大规模煤炭资源。经过几年的钻探和分析,1984年在神府地区确认了厚煤层,198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发。

从勘探到开发,神东煤田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1996年,大柳塔煤矿360万吨一期工程投产,标志着神东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2001年,大柳塔煤矿成为神东第一个千万吨矿井。2005年,神东年产煤炭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2010年,产量又突破2亿吨,创造了国内煤炭工业的新纪录。
这背后,技术创新起了关键作用。神东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采煤设备,应用智能化开采技术,大幅提高了开采效率。比如大柳塔煤矿,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工作面自动化率100%,全员工效达到124吨/工,这个数据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目前神东已经建成"设备-工作面-矿井-矿井群"的四级智能化体系,基本实现了"采煤不见人"的智能开采。

神东煤田虽然资源丰富,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是个大挑战。这里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开发初期,植被覆盖率只有3%到11%,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在这样的环境里大规模开采煤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神东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提出了"三期三圈"生态保护模式:在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三个时期,分别在矿区周围建立不同功能的生态保护圈。同时实施"五采五治"理念,即采煤与治山、治水、治沟、治路、治房相结合。

神东的 “煤矿地下水库” 技术最值得夸赞。原本采矿后留下的采空区是废弃空洞,神东团队却将其改造成了储水水库。他们在采空区搭建防渗设施,专门收集和储存矿井水,这些水经过处理后,还能用于生态灌溉、工业生产等场景。
目前神东已建成 35 座地下水库,总储水量达 3100 万立方米,每年供水量超 6000 万立方米,直接满足

了矿区 95% 的用水需求,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还有,以前煤矸石是令人头疼的废料,堆在地面占地又污染环境。但神东开发出井下充填技术,把煤矸石磨成细粉,和水泥、粉煤灰混合成膏体,用高压泵送到采空区充填。这样既消化了煤矸石,又防止了地面塌陷。还有一部分煤矸石用来制砖、制陶粒,变废为宝。
经过40年的努力,神东矿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植被覆盖率从3%提升到64%,植物种类从16种增加到134种。2024年,连对水质极其敏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都飞到神东矿区来了,这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确实改善了很多。
现在的神东矿区,远看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很难想象地下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煤炭开采。

神东煤田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这个传统的煤炭基地开始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布尔台矿区的"生态+光伏"项目就是一个例子,这里原来是采煤沉陷区,现在建成了5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约10亿度。不仅如此,光伏板下面还种植了牧草,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立体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沉陷区的生态修复问题,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光伏发电、牧草种植、现代农业,多种产业融合发展,预计年产值能达到5亿元。当地村民也从中受益,通过土地流转、参与项目建设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神东还在探索更多的绿色技术,比如瓦斯发电,把原来令人谈虎色变的瓦斯变成清洁能源。保德煤矿的瓦斯发电项目,每年能发电几千万度,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创造了经济效益。还有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把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储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产业布局上,神东也在向氢能、储能等新兴领域延伸。他们正在研究利用煤炭资源制氢的技术路径,为未来的氢能经济做准备。同时,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储能产业,为电网调峰提供支撑。

神东煤田从一个传统的煤炭产区,逐步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型。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产业替代,而是在保持煤炭主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实现多元化发展。
回头看神东煤田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勘探发现,到今天的绿色转型,它见证了中国能源工业的巨大变迁。

作为世界级的煤炭资源宝库,神东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也为资源型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信息来源:
快懂百科-神东矿区
黄河网-破固废之困 煤矸石筑成“绿色基石”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神东煤炭:逐绿前行 绘就绿色矿山新画卷
中国农科新闻网-能源“巨头”的绿色转型之路——探访国内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
群众新闻-能源“巨头”的绿色转型之路——探访国内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