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月9日,眼瞅着就要来了。日本的大米抢购排队热潮还在继续。
特朗普也开始了对日施压,他密集的在社交平台上向日本喊话:“日本被宠坏了,他们不会买我们的车,却把几百万辆车塞进美国!”“日本自己的大米不够吃,也不购买美国的大米。”接着他还对美国媒体说:“到期(7月9日)了我就要给日本发函,美日贸易协议就算彻底完了,日本对美出口汽车必须支付25%关税。”
几小时后,日经指数应声跳水1.35%,仿佛听见了7月9日关税大限倒计时的钟声。
特朗普抱怨“日本大米短缺却不买美国米”,触碰的不仅是贸易逆差,更是日本人的尊严神经。特朗普的评论区瞬间被愤怒淹没:“美国米是最垃圾的转基因货色!”“又硬又难吃,只有乡巴佬才咽得下!”这种刻在基因里的稻米骄傲,背后站着强大的日本农协——一个掌控着550万张选票、能左右参议院选举结果的利益集团。据日本媒体披露,农协通过竞标机制收购了95%的释放储备米,形成实质性垄断,其对流通环节的绝对控制导致终端定价权完全游离于政府调控之外。更讽刺的是,当政府试图绕过农协直接向超市投放储备米时,抢购现场排起的长队和货架上依然高昂的米价,暴露出这个庞然大物对市场的深度操控。
更让日本官员焦头烂额的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正精准砸向经济命脉。汽车产业占据日本GDP的10%,养活着全国8%的劳动力,而25%的汽车关税一旦落地,日本GDP将直接蒸发0.2%。为了躲过这场风暴,丰田、本田们已经疯狂提前出货,5月汽车出口量暴涨10.5%,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当月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4.7%,整体出口下滑1.7%。本田甚至被迫将墨西哥工厂的部分产能转移至美国印第安纳州,而日产和马自达因在美国本地生产比例较低,面临更大成本压力。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在华盛顿连轴转了七天,却连美国财长贝森特的面都没见着。谈判桌上,美方甩出两份“毒药清单”:开放汽车市场接纳美系车,吞下被日本人嗤之以鼻的美国大米。而对7月20日面临参议院生死选举的石破茂政府来说,这两条都是政治自杀选项——让步等于向选民递上“卖国贼”的认罪书。日本不是没试过“抄中国作业”,他们搬出“对美贡献论”:30万辆日本车从美国工厂出口全球,稀土供应链可助美国摆脱对华依赖……但特朗普眼皮都懒得抬。更扎心的是,中美此时突然宣布达成贸易框架协议,美国独留日本在关税风暴中凌乱。
关税阴影已渗入日本经济骨髓。5月工业产出仅微增0.5%,远低于预期的3.5%,制造商们垂头预测:7月将转入负增长。而据分析日本7月将有2105种食品涨价,平均涨幅高达15%,酱油、牛奶、咖啡轮番上阵掏空主妇的钱包。连日本央行都被逼进墙角:一边是核心通胀率飙至3.7%的两年新高,一边是制造业信心崩塌让加息计划彻底泡汤。穆迪分析师直言:“除非美日谈出结果,否则日本制造业连根救命稻草都抓不住。”
7月9日越来越近,日本嘴上强硬,背地里却偷偷铺好了台阶: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放风称“正协同各部捍卫国家利益”,实则暗示可能局部让步;执政党元老们开始放话“参议院选举后再谈”,盘算着用时间换空间。这场瓷器店里的斗牛,双方都输不起。特朗普若对日本服软,将被选民视为“对华强硬失败后的溃退”;而石破茂若签下“大米换钢铁”的城下之盟,自民党恐怕连最后25%的支持率都保不住。唯一确定的是,当美国关税函于下周通知东京时,日本国民的大米可能又要涨价了——只是这一次,他们骂的不再是超市老板,而是隔着太平洋的那个金发老头。
贸易战的真相从来不在谈判桌,而最终买单的永远是那些沉默的普通人——他们或许分不清CPTPP和GDP,但一定尝得出饭碗里的米,究竟是越光的甜,还是关税的涩。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