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行情预测:2个数字只要有1个破“7”,反弹窗口即开启!

本周市场走势可谓一波三折,周五的阴线终结了六连阳的强势表现,但调整显然还未到位。今天,我们就来对下周的行情做一个全面展望,核心观点是:先抑后扬,急跌缓涨的V型走势将成为主旋律

调整未完待续:技术面与资金面的双重压力

从技术层面观察,周五的调整虽然如期而至,却显得过于温和。

指数在盘中始终未能触及周三、周四的低点3577点,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托举着市场。

回顾本轮调整,最大跌幅仅为36点,与前期130点的上涨幅度相比,调整力度不足30%。

这样的表现,与上一次头部3555点后72点的调整幅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克制”。

个股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尽管指数收阴,但仍有近半数个股逆势飘红,而周四的上涨比例更是高达85%。

这种“指数跌、个股抗”的格局,暗示着市场尚未完成充分的洗盘。

成交量是市场情绪的晴雨表。过去几个月,地量见底的规律屡试不爽。无论是5月底的3332点,还是6月的3347点,亦或是7月中旬的3483点,市场总是在成交量萎缩至阶段性低点后迎来反弹。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略有不同。虽然成交量从3613点的高位连续两日回落,但周五的成交额仍维持在1.8万亿上方,仅较峰值缩减不到5%。

相比之下,前几次调整中,成交量的萎缩幅度普遍在15%-30%之间

更不容忽视的是,下周初正值月末资金面最紧张的时段。缴税、缴款与结算压力集中释放,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调整压力。

综合来看,下周初市场大概率延续调整态势,而调整的终点将取决于两个数字:要么指数跌破周三、周四的低点3577点,要么成交量萎缩至1.7万亿以下

破“7”见底的逻辑:多方因素的共振

虽然调整压力显著,但市场见底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满足上述两个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市场就有望迎来转机。这背后的逻辑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解读:

第一,财富效应的正向循环。持续的上涨已经形成了显著的财富效应,而周末的资金沉淀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的承接力。这种资金的自我强化机制,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月末的资金压力。

第二,政策面的微妙平衡。近期管理层再度强调“市场稳定”和“加强监管”,表面上看是中性偏空,实则暗含托底意图。这种“明紧暗松”的政策导向,为市场提供了隐形的支撑。

第三,调整的时空限制。既然是短线调整,且符合“地量见底”的历史规律,那么无论是调整的时间还是空间,都会受到天然的限制。市场很难出现持续性的深幅下跌。

第四,权重板块的企稳信号。尽管减持家数依然多于增持,但本周银行板块的增持动作格外引人注目。两家银行的增持行为平了本月最高记录,且连续两天的增持释放出明确的企稳信号。作为市场的压舱石,银行板块的止跌往往预示着指数调整接近尾声。

此外,周五的市场出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银行、保险、券商、石油、白酒和运营商六大权重板块罕见地同步下跌。

这种集体“砸盘”行为,在历史上往往预示着次日市场的反弹。主力资金通过压制权重股来控制指数节奏,既避免了过快上涨引发的监管关注,又为后续的拉升预留了空间。

战略层面的隐忧:把握反弹窗口,保持战略定力

尽管下周市场有望在“破7”后迎来反弹,甚至挑战3650点的新高,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可能是本季度最后一次系统性机会。以下几个信号值得警惕:

首先,散户资金的加速入场往往伴随着行情末端的躁动。其次,政策导向从“宽松”转向“稳健”,暗示着监管态度的微妙变化。再者,主力资金通过调控指数来实现筹码交换,这种行为本身就暗含战略调整的意图。最后,产业资本的持续减持,反映出上市公司对当前估值水平的谨慎态度。

下周市场的运行路径已经逐渐清晰:先经历最后一跌,完成“破7”动作后展开反弹。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3570-3577点的支撑区域,以及1.7万亿的成交量阈值。一旦信号确认,市场将进入为期一周左右的反弹周期,目标位上看3650点

但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这轮上涨很可能是本季度最后的冲刺,投资者既要把握机会,也需保持警惕。

风险提示:本文仅做提示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请各位投资人自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财经   下周   窗口   数字   行情   市场   成交量   指数   资金   信号   压力   低点   板块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