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雪山眼镜蛇”(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账号同名)原创,原拟2025年8月28日发表,因故迟发。
导读:
八十年前的今天,毛爷爷在延安登机赴重庆谈判前,留下了“挥手之间”经典瞬间。这一挥,在从抗战胜利向劫后复兴的重大关头,衔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深刻的转折。从日本投降前三天国共的电报战,到二十名开国将帅挤上一架美军飞机秘密赶回前线,这一挥,带动的历史风云变幻,八十年后再看,格外惊险而精彩。
八十年前的今天,即1945年8月28日上午,陕北延安机场,吴印咸、郑景康、徐肖冰,三位红色摄影家同时按下快门,记录了上图这个经典的历史瞬间。
众所周知,这张著名照片的历史背景是:
抗战胜利之际,毛爷爷应蒋介石三电之邀,在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陪同下,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乘飞机前往陪都,举行了著名的重庆谈判。
这张照片,定格了毛爷爷在延安机场登机时,在机舱门口向送行人群挥手告别的情形,后世将其命名为《挥手之间》。
▲《挥手之间》的完整版,毛爷爷旁为时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宣传照片一般只保留毛爷爷的部分。
著名作家方纪创作的同名散文《挥手之间》,还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
《挥手之间》文中,这段阅读理解的重点,可能一些朋友还有印象:
(毛爷爷)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主席的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像是表明了一种思索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
▲与《挥手之间》同时同地拍摄的另一张著名历史照片,(左起)张治中、毛爷爷、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五人在延安机场登机前合影。
的确,在抗战胜利这个历史转折重大关头,一直争夺中国未来主导权的国共两党,都以高度的政治敏锐,“作出了断然的决定”。
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这意味着,百年来一盘散沙、落后挨打、灾难深重的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走过曲折道路之后,终于在血与火里凝聚起了高度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
这个当时人口世界第一、曾经领土世界第一、历经过五千年无比辉煌的文明史和一百年极其惨痛的屈辱史的大国,一旦整体觉醒、洗刷耻辱,从一盘散沙走向高度凝聚,那么,其由衰转盛的复兴迸发出的力量,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而且,此时国际社会正在迎来世界大战后力度空前的洗牌,重塑全球格局。正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重庆谈判期间,毛爷爷、蒋介石、赫尔利(前排右一至三)、王世杰、张群、蒋经国(后排右一至三)合影。
于是,一道限时交卷、刻不容缓的历史课题,一下子摆在了国共两党面前:
谁来领导这个来之极为不易的认同,跟谁的旗子,走谁的路子,是青天白日,还是镰刀锤头?
这当中巨大的利害关系,双方的领导人都洞若观火,而且早就做了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毛有《新民主主义论》,蒋有《中国之命运》。
中共“七大”,国民党“六全”,两场全国代表大会前脚赶后脚,几乎同步在1945年春夏之交召开,差不多是唱对台戏。
同时双方也一致认识到:将来早晚打,现在必须谈。
于是,内战全面爆发前,长约一年、边谈边打的文武大戏,就从毛爷爷的这一挥手开始了。
▲《新民主主义论》封面和《中国之命运》扉页。
重庆的中心舞台,唱的是谈判的“文戏”,抢夺和捍卫胜利果实的“武戏”,则在全国各大战区上演。
事实上,“武戏”开锣要早得多,紧张与精彩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文戏”,堪称重庆谈判之前的“热场”。
比如日本宣布投降前三天,国共之间的电报战:
8月9日,毛爷爷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以号召中共抗日武装“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猛烈地扩大解放区”。
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动为要”。同时警告日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通令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乘机赎罪,努力自新”(后伪军统一改称“自新军”,由此而来)。
8月11日,朱德以延安总部名义连发七道进军命令,“如遇敌伪武装部队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同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我军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分甲乙丙三等,组织成团或旅或师,变成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集中行动”,“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
抗战胜利前夜的这三天电报战,开启了中共领导武装由抗日游击战向内战运动战的战略转型,而且转型的速度极其惊人。
当重庆谈判结束、双十协定签字时,我军已初步拉起了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晋察冀四个野战军。
稍后,华中、东北两个野战军也相继成型。
与此同时,我军激战上党、大破阎军,出山海关争夺东北,新建的正规野战兵团初露锋芒。
▲1945年8月30日,八路军通过山海关向东北挺进。
不到三个月,“土八路”一口气拉起六个野战军,不仅给足了毛爷爷在重庆谈判的底气,还攒下了日后打赢内战改朝换代的本钱。
国民党左派四元老之一的柳亚子,盛赞毛爷爷赴重庆谈判是“弥天大勇”。
这过人的胆略背后,是有充沛武德支撑的。
国民党蒋介石方面,则是开足马力,把抗战中被压在西南、西北的大批兵力,撒到沦陷区去抢占地盘。
内地最早的《蒋介石传》对此的概括,相当精辟:
(蒋介石)一是要日军不投降我军(中共抗日武装)等他抢,二是要伪军摇身一变代他抢,三是要美国替他运兵并帮他抢,四是要蒋军赶紧进兵直接抢。
▲1945年9月,南京,蒋军士兵对投降的日军士兵进行搜身检查。
重庆谈判前后的“武戏”中,尤其精彩也是格外惊险的一幕,发生在8月25日。
当天,中共方面“借”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一架飞机,把20名高级将领和一名随行联络员从延安送到山西黎城长宁机场,随即分头赶赴北方各大战区。
当天,这架旧运输机的舱内挤进了未来新中国的三位元帅、两位大将、七位上将、两位中将、一位少将,一位最高法院院长、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一位中宣部副部长、一位外交部长、一位铁道部长,以及一位“总设计师”。
这“一飞机的名将”,由此得以先蒋军一步赶到战区,迅速集结兵力,编组野战兵团,提前部署展开,在与国民党争夺胜利果实的“赛跑”中抢占了先机。
打仗,就是兵贵神速,就是险中求胜。
▲1945年8月25日,我军20名高级将领背上降落伞准备登上美军运输机秘密飞往前线前,在延安机场合影。
半开玩笑的说:如果没有这次“赌一把”式的冒险绝密飞行,毛爷爷在重庆,不一定那么潇洒从容。
至于重庆谈判的“文戏”,又是另一番精彩。
毛爷爷充分利用蒋介石自己给他的这个大舞台,一个多月纵横捭阖下来,生生把一个“国府”跳脚痛骂十多年的山沟里的“土八路头子”,变成了陪都万众瞩目的榜首政治明星。
不仅与国民党各派大佬推杯换盏,与“第三势力”相谈甚欢,甚至造访了CC系大佬陈立夫、“西山会议派”叶楚伧这样的“老对头”。
正如电影《重庆谈判》里,蒋介石自己总结的那样:
好大的外交攻势,左中右都拉,统战,统到我的宅院里来了!
▲《重庆谈判》剧照,蒋介石感慨毛爷爷“左中右都拉,统战统到我的宅院里来了”。
而毛爷爷九年前即兴挥就的《沁园春·雪》,也因重庆谈判流传开来,以至于一时“山城纸贵”。
一向“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蒋介石忿忿之余,授意部下发动笔杆子,步毛词的原韵写了一堆词,“围剿”这首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的作品。
这场舌战之后的词战,结果也像电影《重庆谈判》里蒋介石自己说的:
这比打一个败仗更丢人。
▲《重庆谈判》剧照,蒋介石怒骂笔杆子们输了笔仗,“比打败仗更丢人”。
文戏和武戏都唱不过,老蒋只好把对毛爷爷的一肚皮火发在日记里:
“何天生此等恶劣根性,徒苦人类乃尔。”
气不过之余,他还私下给毛列了从“甲、乙、丙”直到“子”的“十一大罪状”,把天干都用完了,还加上一个地支。
同时,他又用日记给自己打气:
“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特工机关对毛爷爷和中共代表团的监视记录(左)与秘密下发前线部队的《剿匪手本》(右)。
至于后来的结果跟老蒋日记的出入,大家都知道了。
后人总结过: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现在回头再看,这两个重大历史阶段的衔接,就是从毛爷爷在延安机场“挥手之间”的一刻开始的。
或许,在走上舷梯、迈出这一步之前,他也有过一丝犹豫,但随即用有力的一挥昭示了“向前走、不回头”的决断。
这举轻若重而又举重若轻的一挥,在抗战胜利之际、攸关国势盛衰的重大关头,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的转折。
历史需要经常重温。这张经典抓拍,伟人看似再自然不过的一次挥手,在八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其带动的风云变幻,却是如此的惊险而精彩。
▲早年中学教材上的课文《挥手之间》,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