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河南商丘,一颗156.47克拉的人工培育钻石在投洽会上惊艳全球,经国际宝石研究院鉴定,它的出现,刷新了美国保持的150.42克拉世界纪录。
此外,因我国即将对50微米以下人造钻石实施出口限制,所以这颗看似闪耀的石头,也精准扼住了全球高端芯片产业的命脉。
当美国英特尔、高通因原料短缺已暂停7纳米以下生产线的消息被《华尔街日报》曝光时,没人想到,河南的技术突破早已改写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

“力量钻石”培育出的156克拉钻石
在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展台中央,156.47克拉的钻石原石散发着璀璨光芒,围观者的惊叹声不绝于耳。
这颗由商丘力量钻石培育的单晶钻石,比2022年美国MeylorGlobal公司的纪录足足重了6.05克拉,用国际权威鉴定机构IGI的话说,就是其结晶质量和结构完整性达到全球顶尖水平。

钻石
就在大家惊叹于这颗钻石之王的体量时,商务部的一则公告更让全球震动,11月8日起,50微米以下人造钻石及相关材料将实施出口限制。
《华尔街日报》当即指出,这等于直接切断了美国高端芯片的原料供应。

商务部对超硬材料出口管制
走进力量钻石的生产车间,答案更加清晰,一排排六面顶压机在恒温恒压环境下静默运行,内部1300—1500摄氏度的高温与5—7GP的超高压交织,将天然钻石亿万年的形成周期压缩至数周。
这颗巨钻的诞生,从来不是偶然的技术炫耀,而是中国掌握全球科技主动权的生动证明。

“力量钻石”培育出的156克拉钻石
这颗让世界惊叹的钻石,真不是用来做首饰的,它藏着美国高端产业的命门。
在芯片制造领域,人造钻石是无可替代的散热神器,其热导率可达2000W/(m・K)以上,是铜的5倍、硅的10倍以上,能轻松导出高密度晶体管产生的热量。
英伟达H100芯片的案例最具说服力,采用金刚石基板后,这款AI芯片的算力提升数倍,功耗却仅小量增加,直接让AI训练效率大幅提高。
而且更关键的是,ASMLEUV光刻机的光学系统防护层、台积电3nm工艺的晶圆研磨,都离不开这种材料。

H100芯片
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2020至2023年,美国77%的人造钻石粉末从中国进口,其中99%用于芯片制造。
2024年,英特尔亚利桑那工厂因原料短缺暂停7纳米生产线,高通也被迫推迟新一代处理器发布。
这颗河南钻石的背后,是中国在核心材料领域从被动到主动的彻底转变。

国产钻石
既然钻石对芯片这么重要,为什么偏偏是河南能卡住这个关键节点?答案藏在柘城县的40年积淀里。
这个人口75万的县城,聚集了223家超硬材料企业,金刚石微粉年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50%以上,年产值撑起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柘城的产业优势绝非一日之功,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第一台压机开始,当地就确立了微粉做精、单晶做强、制品做大、钻石做亮的思路。

河南商丘柘城县
如今,这里已构建起从石墨提纯到金刚石散热片的全产业链,5大专业园区形成协同效应,仅钻石珠宝产业园年加工能力就超100万克拉。
力量钻石的成长是最好的缩影,这家2021年上市的企业,不仅培育出全球最大钻石,还攻克了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异型八面体金刚石技术,参与研发的项目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旗下宝晶新材料的智能化工厂,已将技术实力转化为规模化产能,为华为5G基站供应金刚石散热片。
河南能领跑全球,靠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产业链的深度布局。

力量钻石
看到中国的技术突破,有人会问:美国早在1950年代就造出了第一颗人造钻石,为什么现在反而依赖中国?答案很现实,就是成本和效率的双重碾压。
美国造1克拉工业钻石的成本是中国的3倍,生产周期还长一半,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
美国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救,2024年,一家美国科技公司靠着钻石冷却技术拿到政府1820万美元补贴,可讽刺的是,其原料仍需从中国进口。
美国能源部还投入2.3亿美元研发量子点散热材料,但实验室成果距量产至少要5年,国防部启动的金刚石自主生产计划,目标也只是2027年前建成3条示范生产线。

钻石
而设备瓶颈则更为致命,人造钻石规模化生产依赖六面顶压机,而中国在该设备领域已形成垄断。
美国企业想买高端设备难如登天,自主研发又面临专利壁垒。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2nm产线85%的精密刀具依赖中国供应,一旦断供,4周内就会停摆。这种技术代差,不是短期能弥补的。

钻石
美国的困境,恰是中国曾经的痛点,上世纪60年代,人造钻石技术被美苏等国严密封锁,我国工业用金刚石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西方的禁运让很多工程陷入停滞。
1960年,国家紧急成立121专项任务,王光祖带领团队踏上了攻坚之路。
那时的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没有参考文献,没有现成设备,团队只能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反复试错。
每次试验失败,高压设备崩裂的声音都像开炮,科研人员戏称自己是炮兵。

王光祖
历经32次失败后,1963年12月6日深夜,合成棒上终于出现了闪闪发亮的晶体,检测单位发来的字母D,让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王光祖没有停下脚步,1965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六面顶压机,奠定了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此后几十年,从纳米级钻石到156克拉单晶,再到2021年可拉伸钻石技术登《自然・材料》,中国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这颗钻石的光芒里,藏着几代科研人的坚守。

王光祖
未来,随着5G、量子计算等领域的需求爆发,这颗河南智造的钻石,必将在更多科技赛道上闪耀光芒。
科技竞争的本质,从来都是坚持与突破的赛跑,河南钻石给出的答案是,所谓奇迹,不过是把别人放弃的坚持,变成了自己的日常。
而这样的坚持,正在书写更多中国科技的传奇。
信息来源:156.47克拉!柘城钻石刷新全球纪录
新华网 河南日报 2025-10-19

信源截图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