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立秋遇上三伏天,劝你别做这5件事,小心疾病找上你!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古人笔下的立秋光景总带着诗意的清凉,而今岁节气却与往昔不同——我们迎来的并非天高云淡的金秋,而是末伏未尽的“蒸煮天”。夏末秋初的天地间,湿热交织缠绵,暑气余威肆虐,昼夜温差已在不知不觉中拉大。这正是中医所言“燥湿相搏”的特殊时令:外有暑湿未消,内应肺气始敛。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生长,但人体仍受“暑湿困脾”影响,稍有不慎便易引发外感内伤。《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然而在当下这种“秋包伏”的特殊气候里,养生更需明辨时令特点。若此时调摄失当,非但不能顺应秋收之气,反易使“秋老虎”乘虚而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立秋遇上三伏天时,千万别做的5件事,帮你安稳度过“秋伏之交”。

一、别贪凉,小心“秋后算账”




立秋后,虽然早晚气温略有下降,但白天依然炎热,很多人仍然习惯吹空调、吃冷饮、洗冷水澡。然而,此时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过度贪凉会导致寒邪入侵,引发以下问题:

1.肠胃不适:冷饮、冰镇食物会刺激脾胃,导致腹泻、腹痛。

2.关节疼痛:长期吹空调、睡凉席,容易使寒气侵入关节,诱发风湿痛。

3.感冒咳嗽:温差大时,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凉感冒。


养生建议:

1.减少冷饮摄入,多喝温水或温热的养生茶(如姜枣茶、陈皮水)。

2.空调温度别太低,建议26℃左右,避免直吹。

3.避免睡凉席,可换成亚麻或棉质床单,防止寒气入体。


二、别盲目“贴秋膘”,小心消化不良


民间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认为夏天消耗大,立秋后要多吃肉补身体。但现代人普遍营养充足,且三伏天脾胃功能较弱,突然大量进补,反而会导致:

1.消化不良:油腻食物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腹胀、便秘。

2.肥胖、血脂升高:过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增加心血管负担。

3.湿热加重:肉类不易消化,可能加重体内湿气。


养生建议:

1.先调脾胃:立秋后先吃些健脾食物(如山药、莲子、小米粥),再适量进补。

2.荤素搭配:可选择鸭肉、鱼肉等清淡肉类,搭配蔬菜、粗粮。

3.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烧烤、火锅等重口味食物要适量。



三、别熬夜,小心“秋乏”加重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晚睡,但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熬夜会损耗阴血,导致:

1.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疲劳。

2.秋燥上火:熬夜伤阴,可能出现口干、咽痛、皮肤干燥。

3.情绪低落:秋季对应“肺”,肺主忧,熬夜易引发情绪问题。


养生建议:

1.早睡早起:尽量在22:30前入睡,顺应自然规律。

2.午休补觉:中午小憩20分钟,缓解疲劳。

3.睡前泡脚:用温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安神助眠。

4.睡前少玩手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建议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



四、别剧烈运动,小心耗气伤阴


夏天运动出汗多,立秋后如果仍进行高强度运动(如长跑、剧烈球类运动),可能导致:

1.大量出汗,耗气伤津,加重秋燥。

2.心肺负担加重,尤其是中老年人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3.运动后受凉,出汗后吹风易感冒。


养生建议:

1.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2.运动时间调整:避开正午高温,选清晨或傍晚。

3.及时补水:运动后喝温水,避免冷饮。



五、别忽视情绪调节,小心“悲秋”情绪


秋季对应“肺”,肺主悲,立秋后日照减少,人容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悲秋综合征”——莫名伤感、焦虑、失眠。


养生建议:

1.多晒太阳:早晨晒背10分钟,有助于提升阳气,改善情绪。

2.保持社交:多与亲友交流,避免独处时间过长。

3.听舒缓音乐:如古琴、轻音乐,帮助放松心情。


立秋养生小贴士:

做好3件事,健康过秋冬


除了避免上述5个误区,立秋时节还可以做好以下3件事,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1. 晨起梳头100下:头为“诸阳之会”,用木梳或手指梳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升阳气。


2.睡前泡脚祛湿:用艾叶、生姜煮水泡脚,有助于祛湿驱寒,改善睡眠。


3.常按“养肺穴”:如太渊穴(手腕内侧)、迎香穴(鼻翼两侧),每天按摩3-5分钟,增强肺气,预防感冒。


立秋养生食谱推荐




百合莲子粥(润肺安神)


食材:鲜百合、莲子、粳米、冰糖


做法:莲子提前浸泡,与粳米同煮至软烂,加入百合稍煮,最后调入冰糖即可。



山药排骨汤(健脾养胃)


食材:山药、排骨、枸杞、姜片


做法:排骨焯水后与姜片炖煮1小时,加入山药、枸杞再煮20分钟,调味即可。



银耳雪梨羹(滋阴润燥)


食材:银耳、雪梨、冰糖、枸杞


做法:银耳泡发撕小朵,与雪梨块同煮至粘稠,加冰糖、枸杞稍煮即成。



陈皮薏米水(祛湿化痰)


食材:陈皮、薏米、茯苓、冰糖


做法:薏米提前浸泡,与陈皮、茯苓煮40分钟,滤出汤汁加冰糖调味饮用。




立秋虽至,但暑热未消,此时养生既要防暑湿,又要防秋燥,关键在于“平衡”。避免贪凉、暴食、熬夜、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才能让身体平稳过渡到秋天,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记住:养生不是突击战,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从今天开始,调整习惯,健康迎接秋冬吧!


山西省中医院代谢病科 贾晓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养生   立秋   伏天   小心   疾病   今日   阳气   情绪   陈皮   建议   山药   莲子   冰糖   枸杞   冷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