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股东同意,万亿美元薪酬留住马斯克!特斯拉的豪赌开始了

当特斯拉股东以75%的赞成票,把一份史无前例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送到马斯克面前时,没人料到3天后他会抛出更炸裂的消息:“希望特斯拉股东‘参与’SPACEX”。这不是巧合,更不是随口一提。一边是10年12批解锁、条件苛刻到近乎疯狂的“薪酬对赌”,一边是对SPACEX的“股东邀请”,两个事件像两颗精准咬合的齿轮,咔嗒一声卡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马斯克到底想干什么?

美东时间11月6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特斯拉股东大会现场,马斯克以75%的支持率拿下了那份史无前例的万亿薪酬计划,“硅谷钢铁侠”赢得了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胜利。

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12%,分12批次解锁,目标直指8.5万亿美元市值,这相当于当前特斯拉1.5万亿美元市值的近5.7倍。看起来,更像是特斯拉用这12%的股权,绑定了马斯克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也押上了公司的前途。

这份价值被形容为高达一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在支持者眼中,这是一份奔赴未来的“军令状”。方案中的目标,每一项都堪称“地狱级”难度:在未来十年,将公司市值从现有的约一万五千亿美元推高到惊人的八万五千亿美元,实现每年两千万辆汽车的交付,让一百万辆机器人出租车跑在路上,并生产一百万台人形机器人。

更不用说,公司的核心利润需要从一百六十六亿美元飙升至四千亿美元,足足翻上二十四倍。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对于那些相信马斯克的人来说,这只是历史的重演。毕竟,在2018年,他就曾定下过看似不可能的目标,结果却提前兑现了。

这背后,是马斯克个人神话的延续。他是那个曾砸光个人积蓄,将濒临破产的特斯拉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救世主。是那个为了Model3量产,干脆睡在工厂地板上的拼命三郎。特斯拉几乎所有核心技术路线,都由他一手拍板。

他用一次次星舰发射,一次次在社交媒体上与特朗普互怼,甚至不惜收购推特,为特斯拉带来了无数免费的、现象级的流量。有人说“马斯克的嘴,特斯拉的腿”,这毫不夸张。留住这位不可替代的引擎,在支持者看来,是确保公司能从电动车赛道成功跃迁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唯一方式。

然而,将这张“军令状”翻过来,在反对者眼中,却赫然写着“公开勒索”。当马斯克毫不掩饰地表示,如果方案被否,他将不再担任CEO时,这番话就变了味。挪威主权基金、ISS等机构投资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已经不是在为未来的业绩买单,而是在为留住这个人、为他的“权力”付费。

公司的董事会似乎彻底沦为了实现其“个人野心的执行工具”,整个特斯拉都患上了一种严重的“个人依赖症”。一个健康的企业,绝不应该走到需要CEO以辞职来要挟股东的地步,这本身就暴露了巨大的治理风险。

投票结果背后,是股东群体信仰的巨大撕裂,这是一场人格化投资与理性化投资的终极对决。超过75%的支持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散户投资者推动的。对于他们而言,马斯克不仅是CEO,更是一个象征,一个信心的锚点,一个能让股价持续上涨的图腾。

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特斯拉的股票,更是马斯克本人的个人魅力,以及他不断描绘的那个宏伟蓝图的能力。薪酬方案的金额是否离谱,公司治理是否存在缺陷,这些都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他们的逻辑简单而直接: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未来就在,股价就能涨。所以,这张选票与其说是商业决策,不如说是一场虔诚的“信仰宣誓”。

但机构投资者敲响了完全不同的警钟。他们担忧的并非马斯克的才华,而是这家公司治理结构的脆弱性。当一个企业的命运与创始人的个人意志被如此深度地捆绑在一起时,现代公司赖以生存的制衡机制就已荡然无存。

纽约州审计长托马斯·迪纳波利的批评一针见血。有观点认为,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即便是苹果,在失去了乔布斯之后也依然运转良好。灵魂人物并非真正不可替代。机构投资者的核心忧虑在于,这种个人崇拜式的治理模式,会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天才的直觉固然重要,但失去约束的权力往往是灾难的开始。

方案通过的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立刻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特斯拉股价盘后上涨2.5%,当周累计涨幅超过14%。这无疑是市场用真金白银为这场“豪赌”进行的背书。在短期内,资本的选择非常明确:马斯克的长期愿景值得下注,而眼前的治理风险可以暂时忽略。

情感,最终战胜了制衡。这场胜利,似乎再次印证了马斯克的神奇魔力,他总能让人们心甘情愿地相信他口中的未来。有人将他比作那个给世界“画大饼”的人,而将国内许多企业家比作做“管饱的馒头”的人。大家似乎更愿意为前者那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而疯狂。

但股价的狂欢,无法回答那个悬而未决的根本问题:投资者们,究竟是在投资一家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还是在慷慨资助一场宏大的个人传奇?对天才的敬仰和追随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在创新驱动的科技行业里是必要的。

然而,对权力的无条件让渡,最终都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创新需要冒险精神,但公司治理不能完全让位于个人崇拜。当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所有规则之上时,无论他曾多么成功,这家公司的未来都必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次投票事件,或许不仅仅是特斯拉的个案,它更像是一个预警,为全球所有光芒四射的科技巨头和它们的创始人敲响了警钟。当一个创始人的光环过于耀眼,以至于掩盖了公司本身的存在时,如何平衡“天才的意志”与“公司的机制”,就成了一个所有伟大公司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难题。

特斯拉的股东们用投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这个答案,与其说是决定了一份薪酬的高低,不如说是为“一家公司究竟属于谁”这个终极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争议,但必将影响深远的样本。特斯拉之后,或许真的再难有特斯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特斯拉   薪酬   股东   美元   公司   未来   方案   股价   市值   说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