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张楠
编辑|黑鲨
6月24日,特朗普在社媒平台发表动态称“中国可以在伊以停火之后继续购买伊朗石油”。
对于特朗普的突然表态,白宫官员也十分意外。
随后,白宫作出“澄清”之举,宣称美国不会放松对伊朗的制裁。只是,事实当真如此吗?
对美国政界有所了解的人对此心照不宣,这其实是特朗普与白宫之间意见不统一的表现,通常情况下,白宫不会对总统的发言进行“澄清”或者是“修改”。
近几年,白宫对总统发言进行“澄清”的情况,有对拜登“胡言乱语”的纠正,其次就是对特朗普私自决定的事予以扩大解释、留够回旋余地。
这也不难看出,特朗普眼中的全球局势跟白宫官员之间不是一回事。
即便是特朗普的团队,也总有摸不着他“七寸”的时候,最后往往只能无底线地赞同特朗普地所有决定,吹嘘美国和特朗普“大赢特赢”、“赢而不麻”。
那么特朗普为何在这时候做出如此表态?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特朗普处处都想赢,但是在中国买谁石油这个问题上,他是真的赢不了,他想要制裁伊朗,惯用的路子是让欧盟跟在他后面一起制裁,全球各地的小国不敢惹美国,自然也就随之改变策略。
可是美国能控制中国吗?难不成还要像当年扣押孟晚舟一样,没事找事把中国在伊朗负责石油交易的官员扣了?他哪有这个本事!
明知此事做不到,特朗普也只能赶紧在中伊照常交易之前给自己一个坡下。
至于我国为什么要继续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这一点也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的正常操作。
伊朗石油产业于全球供应量的占比达8%,日均出口量在150万桶左右,且有近三成石油售往中国市场。
这种能源纽带在2025年显得尤为特殊——当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史上最严厉的石油禁运时,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5月自伊朗原油进口量同比逆势增长12%,达到每日45万桶的历史高位。
这种“越制裁越进口”的奇特现象,直接动摇了美国主导的能源封锁体系。
德黑兰方面显然清楚,只要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保持开放,其经济命脉就不会被彻底掐断。
对中国而言,伊朗石油不仅关乎能源供应多元化,更是对冲马六甲海峡风险的重要筹码。
202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仍高达72%,而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航线承担着其中60%的运输量。保持与伊朗的稳定合作,相当于在“世界油阀”旁边安置了战略支点。
所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否决涉伊朗的制裁提案,并且于2025年3月明确提出“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再看伊朗方面的反应,伊朗的应对策略有着精明的两面性。
一方面,其革命卫队持续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展示封锁航道的能力;另一方面,石油部却悄悄向亚洲客户提供每桶3-5美元的额外折扣。
伊朗2025年预算案将石油收入占比从往年的40%降至28%,同时将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升至22%。
在去美元霸权的道路上,伊朗是我国绝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而去美元化是中国、伊朗等众多国家本身就急切需求达成的目标,在这一点问题上,不存在谁利用谁,而是大多数国家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的过程,之后的事之后再论,眼前的共同目标必须先拿下。
此外,中东棋局中的变量正处于不断增多的态势。
沙特与伊朗在中国斡旋下实现的历史性和解,客观上削弱了美国“分而治之”的策略。
尽管这两个地区大国在也门、叙利亚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202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显示,双方在维持油价稳定方面达成了难得的共识。
美国试图构建的“反伊朗联盟”因微妙变化而现裂痕,中国作为最大能源消费国,其调解者角色日益突显。
当以色列威胁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打击时,德黑兰没有如往常般措辞激烈地回应,而是突然宣布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开放三处离心机车间。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敢采取这种相对克制的姿态,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不中断能源合作”的私下保证。
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
美国财政部最新宣布的“二级制裁”名单新增了四家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亚洲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家是中国公司。
这件事暴露出华盛顿的困境:既要维护制裁体系的严肃性,又不敢与中国这个最大债权国彻底撕破脸。
伊朗也是闻风而动,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正在将部分原油转化为石化产品出口,这种规避制裁的创新手段,使得2025年第二季度其非原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长了17%。
以上种种,令国际关系学者们开始重新评估“制裁疲劳”现象。
历经十余年的各种封锁,伊朗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发展出包括无人机技术、数字货币在内的替代产业链。更关键的是,金砖国家扩容后形成的贸易网络,正在提供传统西方市场之外的生存空间。
说句不给美国面子的话,现在的国际局势俨然成了“背靠中国大树好乘凉”。
三年俄乌战争打下来,仅仅靠着与中国贸易,俄罗斯越打越富,越制裁货架上的商品种类越多,最后制裁了个寂寞。难道美西方打算让伊朗的市场变成第二个俄罗斯市场?——事实上这种苗头已然出现,只不过因为距离远、两国不接壤而显得没那么明显罢了。
当2025年5月印度不顾美国警告,用人民币结算了首批伊朗原油交易时,这个多极化世界的新规则已初现端倪。
接下来美国总不会连印度也一脚踹翻,为了逼迫其与中国停止交易而制裁印度吧?
再这样下去,美国不得不像我国智库学者说的那样,变成“全球减美国”,一个国家孤立全世界又有什么意思呢?倒霉的只会是美国自己。
站在2025年中的时间节点回望,伊朗的抵抗策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耐人寻味的样本。
它证明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被完全孤立——只要找准战略支点,就能在超级大国的压力下找到生存缝隙。
而中国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务实能源政策,踏踏实实做“老好人”的表面策略,最后成为了改写中东权力方程式的重要变量。
当石油美元体系出现松动迹象时,或许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伊朗的抗争故事,更是全球秩序缓慢重构的序章。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