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想采稀土?日媒大肆宣传深海稀土,殊不知技术也在中国手中

“还没开工就畅想上了?还是日本的想法好啊!”

谈到稀土,如今全世界任何国家都绕不过“中国”二字,尤其是日本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更是对于稀土资源十分依赖。

于是近几年,日本一次又一次的表示要去“深海挖稀土”,日媒最近更是大肆宣传。

有意思的是,别看日本口号喊的挺热闹,但是他们的开采记录却仅仅只有2000多米,而稀土却位于5500米深,而目前最有希望掌握该技术的只有一个国家——中国。

日本再提深海稀土开采

时隔三年,日本再次高调提出“深海稀土开采”计划。

日经亚洲在7月1日发布的报道称,日本将在2025年1月启动首次从南鸟岛附近海域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打响资源“独立”的第一枪。

这一表态听起来颇有决心,光听以为日本已经拥有挑战中国稀土优势的技术储备和产业链体系。

然而只要稍加了解,不难看出,这一计划目前还停留在纸面,甚至连试点的技术基础都远远称不上成熟,离真正形成稀土生产能力更是相去甚远。

早在2022年,日本便喊出了要开采海底稀土的口号。当时,南鸟岛海域的一次勘探显示,当地海底泥浆中富含包括镝、钆在内的中重稀土元素。

这一发现迅速点燃了日本媒体的激情,各类报道争相吹捧所谓的“海底宝泥”,将其描述为日本实现资源独立的战略突破口。

按照日本海洋开发研究机构(JAMSTEC)的估算,南鸟岛周边海域的稀土储量高达1600万吨,足以支撑日本长期的工业用量,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电子制造等关键领域。

这些泥浆中含有的镝和钆元素,对于制造高性能磁铁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类磁铁正是日本科技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然而讽刺的是,虽然日本在媒体层面兴致勃勃、信心十足地宣传“摆脱中国依赖”的宏伟蓝图,但在实际执行层面却寸步难行。

按照日本方面最新的计划,他们将在未来数月内使用“地球号”深海钻探船,在水深约5500米的海域进行为期三周的泥浆采集,目标是收集35吨富含稀土的海底泥,用于后续分析与提炼。

听上去似乎有模有样,但问题在于,这套系统目前还无法解决关键的技术瓶颈——如何稳定、高效、安全地在如此深的海底连续作业。

2022年那次被媒体反复引用的稀土泥浆采集实验,开采深度仅为2500米,与此次计划中的5500米相比仅为一半。

如今三年过去,日本在海底工程设备、管道系统、提取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依旧有限。

想法很好,但技术却在中国手里

更尴尬的是,原计划在2024财年进行的试验性开采任务已经因为合作方——英国某公司迟迟无法交付关键管道设备而被迫推迟到2025年,项目刚一出发就遭遇现实阻力。

反观中国,早在2024年就已拥有能在4000米海底开展作业的自主采矿车,并成功进行了深海采矿测试。

中国在深海资源开发方面的技术积累和装备制造能力,早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或试点阶段,而是真正具备了商业化开采的前提。

无论是采矿设备的耐压性能、管道输送系统的稳定性,还是后端的资源提取与加工能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可控的技术链条。这一点,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几乎只字未提。

而日本的策略则依旧显得仓促和被动。

比如他们计划到2027年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试采,采集1000吨泥浆,期间还打算在南鸟岛附近临时搭建一座简易精炼设施,完成初步的分离工作后再将原材料运回本土继续加工。

这种方式无论从效率还是成本角度看都难以与陆地稀土开采相提并论,更无法与中国早已形成工业规模化能力的稀土产业相抗衡。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方始终未曾公开说明这一系列试验项目的成本投入、技术细节乃至产出预期。

从目前来看,单靠三周时间采集的区区35吨泥浆,即便稀土含量真如估算所言,每吨含有2公斤稀土,那也不过70公斤的样本量。这与动辄万吨计的工业需求之间,差距不言而喻。

尽管技术尚未成熟、成本尚未厘清、设备尚未就位,日本媒体仍不遗余力地营造一种“指日可待”的氛围。

日媒大肆宣传,但现实却很“骨感”

《日本经济新闻》、《TBS新闻》、东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将这项尚未启动的深海稀土采集项目包装成国家突破性战略,甚至一度以“日本稀土自给元年”的口吻进行鼓吹。

仿佛项目一旦开始,便可迅速解决所有技术与供应链问题,形成与中国分庭抗礼的稀土体系。这种不加节制的乐观宣传,显然与现实严重脱节。

事实上,即便日本未来几年真能实现深海稀土的小规模开采,后续提炼、加工和环境影响评估也将面临重重挑战。

海底矿浆中稀土浓度相对较低,提炼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环保要求也更为严格,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海洋生态问题。

而日本目前并未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来支持这一全新产业的运作。这些问题在当前讨论中几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长期来看,海底资源开发确实具有潜力,也可能成为未来技术竞争的新高地。但在现实中,掌握完整技术链和高效产业能力的国家,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

日本此番提出深海稀土战略,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和舆论策略,而非立足于现实工业能力的长远规划。

在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开采技术尚不成熟、产出水平远不达标的情况下,就贸然宣称“摆脱对华依赖”,未免言之过早。

面对中国在稀土领域早已完成从资源掌控、技术加工到全球供给的全链条布局,日本若真想建立自己的稀土供应体系,还需脚踏实地,而不是一味靠媒体造势给自己打气。

眼下这场深海稀土的豪赌,尚未开局就已经暴露出诸多短板。日本想通过开采深海资源“逆袭”中国稀土产业,既缺技术,又缺节奏,恐怕终究还得在现实面前慢慢冷却那份过度膨胀的幻想。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2025-07-01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2-26 《日媒:日本计划2024年从海底开采稀土》

光明网 2024-07-11 《首次突破4000米!深海采矿车“开拓二号”完成海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科技   稀土   大肆宣传   日本   深海   中国   手中   技术   海底   泥浆   计划   海域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