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神药”收割老人的三大套路:我们不能再沉默

随着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吸引进入这个虚拟的消费世界。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不法商家利用直播间的便利,针对老年人群体,设计出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收割”套路。

最近,张大爷的悲剧再次敲响了警钟,他在直播间花光了8万退休金,购买了所谓的“量子磁疗枕”,结果却收到了一只劣质的普通枕头。这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令人深思。

一、身份伪装术

首先,商家通过身份伪装来增强信任感。他们常常冒充“中医世家传人”,实际上这些人往往只是群演,缺乏专业知识。更有甚者,商家伪造“卫健委认证”的红头文件,以假乱真,试图让消费者相信其产品的权威性。此外,利用AI换脸技术假冒知名专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身份伪装术极大地降低了老年人对产品的警惕性,使他们在缺乏判断能力的情况下,轻易地相信了这些虚假的宣传。

二、焦虑制造法

其次,商家通过制造焦虑来促使老年人下单。他们往往使用恐吓营销的手法,声称“这个病3个月必癌变”,让老人感到恐慌,进而产生购买冲动。还有一些商家通过饥饿营销策略,宣称“厂家明天就停产”,让老年人觉得如果不立即购买就会失去机会。此外,限时抢购的促销手法也被频繁使用,主播常常声称“只有最后30单特权价”,以此激发老年人的紧迫感,促使他们在没有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做出消费决策。

三、情感操控链

最后,情感操控链是这些直播间常用的另一种手法。商家通过每天嘘寒问暖,打造出“孝顺儿女”的人设,让老年人感到被关心和重视。此外,他们还会组建“养生互助群”,实施群体催眠,让老年人觉得自己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从而更容易被影响。使用“家人们”等称呼,商家试图建立一种虚假的亲密感,让老年人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些主播是可以信赖的“家人”,从而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推销。

维权呼吁:保护老年人,刻不容缓

作为一名消费维权工作者,我对这种现象深感愤怒和无奈。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往往缺乏必要的网络素养和消费辨别能力,容易成为不法商家的目标。我们不能再沉默,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我呼吁政府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消费行为。相关部门应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直播平台对销售的商品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直播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筛查和清理不良商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积极参与,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消费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家属也应关注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避免他们在网络消费中受到损失。

在这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不应成为网络消费的牺牲品。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去保护这一群体,让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免受不法商家的侵害。希望未来的直播间能够成为传播真相和健康消费理念的地方,而不是误导和欺诈的温床。(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花光   消费行为   套路   老年人   焦虑   手法   群体   沉默   老人   身份   商家   产品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