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酸奶行业洗牌,Blueglass降价求生,新品牌靠差异化突围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请知悉。

文丨小石

编辑丨球球

2025年11月18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网红酸奶品牌Blueglass关联公司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221万余元。

这个曾经被称为“酸奶界爱马仕”的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更令人关注的是,就在被执行人信息公布的同时,Blueglass在外卖平台上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调。

原价53.5元的小蛮腰果冻橙冰乳味+膳食纤维燕麦脆套餐,现在仅售22.9元,降幅超过50%。

不过,这次降价仅针对外卖平台,线下门店和官方小程序仍维持原价。

有店员称这是“限时活动”,但多位消费者和离职员工透露,品牌实际已启动长期降价策略。

Blueglass的高端定位正在被动摇,曾经单杯售价高达49元的酸奶,如今在外卖平台上不到25元就能买到。

这种价格腰斩的背后,是品牌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

Blueglass的扩张之路,曾充满野心。

2021年,它拿到超2亿元融资时,门店数仅40多家,却大胆提出“三年内在全国一线城市开1000多家新店”的目标。

然而,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该品牌实际运营的门店仅维持在200家左右,扩张进度明显低于预期。

从资本宠儿到被执行人,Blueglass的坠落轨迹,折射出现制酸奶行业的集体困境。

2023年,现制酸奶从小众品类一跃成为创业热门,Blueglass、王子森林·现酿酸奶、K22草莓酸奶等一批品牌起势,无论是开店速度还是市场热度都表现亮眼。

但好景不长,近两年赛道明显降温。

一只酸奶牛门店规模从2023年的1000+缩减至如今的760+,王子森林2023年融资后曾计划于当年年底开出100家门店,而红餐大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王子森林新开门店不足10家,关店却超过30家。

现制酸奶赛道遇冷:集体困境与行业洗牌

现制酸奶行业的困境,其实早有预兆。

2024年中国现制酸奶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人民币,虽然看起来不小,但与现制茶饮3127亿元的市场规模相比,差距依然巨大。

本来想靠“健康”概念打开市场的现制酸奶品牌,却陷入了“伪健康”的争议中。

Blueglass曾多次因产品宣传问题被罚,2021年,其母公司因在微信小程序中发布超强抗氧化功效、增强免疫力等宣传用语,构成虚假广告行为,被处以6万元罚款。

去年5月,又因发布擦边色情广告被罚款40万元。

消费者也开始变得理性,曾经为“健康”概念买单的顾客,现在更关注产品的实际效果和性价比。

人均30-40元的价格带,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有竞争力,20元左右的产品反而更受欢迎。

很显然,现制酸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

那些单纯依靠概念营销、定价虚高的品牌,正在被市场淘汰。

而那些能够真正提供价值、注重产品品质和性价比的品牌,正在崛起。

破局之路:转型创新与新势力崛起

面对行业困境,一些品牌开始主动求变,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Blueglass自身也在寻求突破,推出了AI定制精准营养酸奶系列。

该系列包含六大功能营养袋,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健身人群,Blueglass推出了高蛋白方案,为减肥减脂人群打造了代谢方案,还为职场人群提供了“隐形饥饿”的营养补充方案。

这些创新尝试,显示出品牌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来重塑自身竞争力。

与此同时,一些新势力品牌正在崛起,K22草莓酸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个2020年创立于北京的品牌,凭借“少即是多”的产品哲学,专注打造几款爆品。

其中,酸奶草莓单品年销量超过1000万杯。

2025年第二季度,K22在两个月内签约了96家新店,展现出强劲的扩张势头。

还有一些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获得了市场认可,懒山碗·云南手作酸奶以云南本土食材与传统工艺为核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

李若桃手作酸奶铺则凭借“白糯米+酸奶”的创新组合,在重庆和四川地区开出了近50家门店,近期还在西安、青岛等地拓展市场。

这些新品牌的共同特点是,价格定位更加亲民,产品特色更加鲜明。

比如李若桃的产品价位带在12~18元,远低于Blueglass等传统高端品牌。

同时,它们更注重场景营销和用户体验,比如K22通过下午茶场景、吃喝组合来提升客单价。

行业未来趋势预测

现制酸奶行业的未来,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首先,产品创新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功能性强化和精准营养将成为发展方向,Blueglass的AI定制营养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时,便携包装如罐装活菌酸奶也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其次,市场分层将更加明显。

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的分化会加剧,像Blueglass这样的品牌可能会继续坚守高端市场,但需要找到新的价值支撑点。

而大众市场则会涌现更多性价比高、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

第三,技术驱动将重塑行业。

AI技术在精准营养方面的应用,冷链物流的完善,都将对现制酸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一些品牌已经开始使用NDQF无损速冻技术,在保留水果口感和营养的同时延长保鲜期。

最后,消费场景将从单一饮品向健康生活方式延伸。

现制酸奶不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品牌需要在产品研发、营销传播等方面全方位融入健康理念。

如此看来,现制酸奶行业虽然面临短期困境,但长期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关键在于品牌能否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位来实现突围。

Blueglass的危机,或许正是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开始。

对于Blueglass来说,221万元的执行标的可能不是最大的问题,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是当务之急。

而对于整个现制酸奶行业而言,这场洗牌或许能让行业回归理性,推动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现制酸奶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次行业调整,会有更多优秀的品牌脱颖而出,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更美味的产品。

而像Blueglass这样的老牌企业,能否在逆境中重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美食   酸奶   行业   品牌   产品   市场   健康   营养   被执行人   困境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