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命令与征服》!”“ 中国游戏未来之光!”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脑中犹记得1997年的游戏杂志跟打了鸡血似的,把《血狮》吹成了国产游戏的“天选之子”。最绝的是北京首发式整得跟摇滚音乐节似的,乐队在台上嗨唱,台下玩家举着钱等着抢购,结果回家一打开游戏,直接成了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大型翻车现场。
当时广告写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真实爆炸音效+各地方言士兵”,结果进游戏就听见魔性循环的“有种跟我上!”合着全中国的士兵都来自同一个村对吧,还是同一个村民小组的?说好的“像素级移动”操作,实际玩起来坦克跟踩了缝纫机似的,只能四个方向蹦跶,士兵更离谱,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卡墙角思考人生,AI智商堪比村口二大爷家的老黄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游戏从立项到上架满打满算不到一年,放现在就是“三个月做 3A”的魔幻操作。开发团队全是热血青年,技术储备约等于零,引擎靠“借鉴”,美术靠“灵魂手绘”。
最骚的是资源分配,宣传费砸得比研发费还多,媒体全收了“封口费”使劲吹,什么“45 度真实战争场景”,实际画面糊得跟打了马赛克似的,FC 红白机后期游戏都比它精致。开发组可能觉得“只要吹得够狠,玩家就发现不了漏洞”,这操作像极了今年印度三哥和巴基斯坦的战争,明明打输了,却非得全球宣讲自己多吊,也就欺负当年没有“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个概念是吧。
根据笔者从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曾有参与开发的老员工回忆,当时团队连正经的3D建模软件都没有,美术组为了做坦克模型,直接把校门口一块钱三个的塑料玩具拆了,对着零件画三视图,结果游戏里的坦克越看越像“戴了绿帽子的铁皮垃圾桶”,炮塔转向能卡出PPT动画的效果。
游戏剧情更是敷衍到离谱:敌军叫“X国黄军”,六关剧情跟复制粘贴似的,第一关“天桥争夺战”号称“数倍敌军精锐”,实际画面里坦克跟纸片人一样,我方士兵走一步卡三步,敌人AI更绝,要么站着不动当靶子,要么集体迷路撞墙,这哪是战争游戏,分明是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当年能打过第一关的玩家,现在妥妥能拿“硬核游戏大师”认证,对比同期《红警2》流畅的操作,《血狮》简直是在拿键盘砸玩家的脸啊。
现在回头看《血狮》,简直是国产游戏的反面教材天花板。它用实力证明:吹牛逼不打草稿,迟早要翻车;技术不行还硬上,等于拿玩家当冤大头。但说句公道话,当年开发者确实有股子“莽劲”,可惜全用在了营销上,没花在做游戏上。
现在偶尔翻出这游戏的截图,还能笑出眼泪:魔性的台词、鬼畜的操作、幼儿园水平的画面,简直是“年度最佳喜剧游戏”。唯一的遗憾是,当年花 86 块买正版游戏的玩家,现在看见《血狮》俩字,估计还会心梗三秒钟吧。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