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是中国不跪?恰恰相反,是中国不许美国下跪

2025年5月12日,瑞士日内瓦传来消息,中美高层闭门会谈中,双方就关税等核心议题达成罕见共识,宣布取得"重大"与"实质性"进展,美国将在90天内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降至10%,中国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降至10%。

这个消息让全球松了一口气,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关键细节:这场关税战从开打到现在,真正想"下跪"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一个历史故事说起。

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后,企图进一步染指中国西南边疆。

但在镇南关大战中被冯子材打得大败,法国内阁因此倒台。按理说,法国应该灰头土脸地撤军了吧?

恰恰相反,新上台的法国政府立即派遣特使来华,提出要与中国"和谈",还表示愿意做出某些让步。这看起来很诱人,毕竟法国愿意"低头"了。

但最终的结果证明了一个道理:法国的示好只是想争取时间重整军备。

果然,在谈判期间法国一边"友好磋商",一边偷偷增兵越南,还在滇越边境修筑工事。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不得不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正式签订《中法新约》,虽然清军在镇南关取得大捷,但最终还是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形成了"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局面。

这个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怕对手咆哮,反而要警惕对手的低头。

因为很多时候,对手的屈膝求和,往往是最危险的缓兵之计。



美国实力与野心的错位危机

回到2025年的中美关税战,情况何其相似。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贸易政策步步升级。

2025年2月1日,美国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到了4月2日这个被特朗普称为"解放日"的日子,情况进一步恶化: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设立10%的基准关税,同时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34%的"对等关税"。

表面看来,美国气势汹汹,关税大棒挥舞得虎虎生风。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恰恰暴露了美国当前面临的核心矛盾:霸权野心与实际实力的严重错位。

美国想继续当全球老大,但力气已经不够了。

最明显的例证是俄乌冲突。

普京敢于发动这场战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美关系的深度恶化为俄罗斯提供了战略机遇。

特朗普第一任期发起的贸易战,拜登时期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的针锋相对,让俄罗斯看到了地缘政治重组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显然不会站在美国一边制裁俄罗斯。

更引人深思的是朝鲜出兵俄乌这个现象。朝鲜那点军事力量能让北约胆怯?显然不是。

北约真正害怕的是朝鲜背后的力量,害怕一旦全面摊牌,美国在亚太和中东的战略布局会全线崩盘。这说明美国的实力已经无法支撑其全球霸权的雄心,必须进行战略收缩。

特别是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后,全球股市债市剧烈震荡,一周后就被迫调整政策,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的力不从心。

美国的"示好"背后藏着什么?

正是因为意识到实力不济,特朗普在正式就职前就"表达了上任100天之内访问中国的意愿"。这难道不是想要"下跪"吗?

中国的回应颇有深意。

中方表示愿意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下推动中美关系发展。这个表态看似客套,实际上设定了前提条件:要谈可以,但必须在平等基础上谈,不能带着霸权思维来。

所以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开始"百日维新":试图停战俄乌并拉拢俄罗斯,用伊核问题对伊朗极限施压,企图重新洗牌国际格局。

但这些动作的目的很明确——想先缓解其他方向的压力,然后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但中国的应对很到位。

面对特朗普拉拢俄罗斯的企图,中国通过与乌克兰保持正常合作关系,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独立立场。

面对特朗普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中国坚持通过多边外交渠道处理伊核问题,与相关各方保持对话,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特朗普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既然缓和路线行不通,那就只能走强硬路线。于是才有了这轮升级的关税战。

可是打着打着,特朗普又开始释放缓和信号了。

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暗示可能调整对华关税政策,比如通过各种渠道传话想要重启谈判。

但这些信号要么被中方冷处理,要么直接被官方否认,让特朗普的"灵活外交"显得颇为尴尬。

最典型的例子是,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正在与中国进行非常好的谈判",结果很快就被中方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澄清:"我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谈判。"

这种公开打脸,让特朗普政府的外交信誉受到不小冲击。

中国为何要保持战略定力?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霸权者的低头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抬头。

美国不甘心放弃霸权,必然会用各种手段进行最后挣扎。

如果因为美国暂时示弱就放松警惕,那必将重蹈历史覆辙。

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战略耐心,既不被美国的各种"善意"所迷惑,也不因一时的摩擦而乱了自己的步调。

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是一个历史性工程,急不得也慢不得。

太急了会把世界搞得鸡犬不宁,太慢了又会错失历史机遇。

中国的策略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保持灵活性,通过"借力打力"的方式逐步改变力量对比,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创造条件。

这种战略定力既体现在对美国各种试探的坚定回应上,也体现在对自身发展节奏的精准把控上。中国既不会因为美国的恫吓而改变发展方向,也不会因为美国的示好而放松战略警惕。

中国手里的制胜法宝

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中国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靠的是手里的几张王牌。

第一张是庞大的市场规模。

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美国企业丢不起。

苹果、特斯拉这些美国巨头在中国的营收占比都不低,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对它们的打击是致命的。

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中美贸易额为6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虽然美国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11.2%,创下自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这个绝对数值仍然巨大,美国企业承受不起失去中国这块蛋糕的后果。

第二张是完整的产业链韧性。

中国是真正的"世界工厂",制造业门类齐全,很多美国企业的供应链都高度依赖中国。

比如苹果的iPhone,核心零件组装基本都在中国完成,美国加征关税,成本最终还得美国消费者买单。

这不是理论推测,而是有实际数据支撑的现实。



第三张是强大的政策调控能力。

中国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补贴、货币政策调整、产业政策支持,都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反观美国,国会经常在关键问题上扯皮。

比如预算问题,本来应该按时通过的拨款法案,经常因为党派争斗而一拖再拖,甚至出现政府停摆的风险。

这种政治内耗严重影响了政策执行效率,在应对经济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同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大大加快了全球化布局步伐。

据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达72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4倍。东南亚地区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越南、印尼等国承接了不少中国的制造业产能,2024年东南亚占中国出口份额升至14.7%,首次超过美国。

这种多元化的全球布局不仅分散了风险,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中国应对各种外部冲击的韧性和底气。

日内瓦协议的真正含义

2025年5月12日的日内瓦协议确实标志着中美关税战进入了新阶段,但这个新阶段的意义需要仔细解读。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达成的这个协议,表面上看是双方各退一步——美国从145%的关税峰值降到10%,中国也将对美关税降到10%。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恰恰证明了美国之前的极限施压策略彻底失败了。

想想看,从2025年2月的10%关税,到4月的34%"对等关税",再到145%的天价关税,美国一路加码施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10%的起点。

这不是美国的胜利,而是美国战略失败的明证。

当然,这种缓和只是暂时的。双方建立的"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更多是为了管控分歧,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失控。

正如专家分析的那样,这次协议的真正意义在于确立了对话框架,但双方的根本分歧并没有解决。

从长远看,美国希望通过贸易谈判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这个目标显然不现实。

而中国的底线很清楚:可以谈合作,但绝不接受不平等的安排,绝不放弃自主发展的道路。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双方很难找到真正的妥协空间。

结语

回到开头那个关于中法战争的故事。

法国为什么在军事失利后还要主动"和谈"?表面上是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实际上是想通过谈判争取时间,重新部署力量。

最终签署的《中法新约》虽然是在中国军事胜利的背景下达成的,但法国还是达到了控制越南的目标。这个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对手的示好往往别有用心。

2025年的中美关税博弈也体现了同样的道理。

美国的每一次"缓和"姿态,每一次释放的"善意"信号,都不是真正要放弃霸权地位,而是在寻找更有利的谈判时机和条件。

中国时刻保持战略清醒,既不被美国的强硬所吓倒,也不被美国的示好所迷惑,这正是历史智慧在新时代的体现。

从2018年开始的这场关税战,第一阶段涉及约3700亿美元商品,美国对华加权平均税率约20%,到2025年关税税率一度飙升到145%,再到5月份的日内瓦协议双方关税都降到10%,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主动权已经悄然易手。

美国越是焦急,越是想通过关税战逼迫中国就范,越说明它的力不从心。

而中国的每一次"不许跪",都在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想要阻挡这个进程的力量最终都会被碾得粉碎。

中国要做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不急不躁,让时间站在正义这一边。

毕竟,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别人下跪,而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站着说话。

参考资料:

  1.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年5月12日
  2. 《美国观察|特朗普正式开始加征关税背后的贸易备忘录:震慑、交易与不确定性》,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2025年2月
  3. 《关税壁垒博弈下中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2025年4月
  4. 《研究简报》第310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与政策应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25年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财经   中国   中美   美国   关税   法国   日内瓦   战略   越南   霸权   示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