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出手!所有房子5折出售,里面暗藏猫腻,房价或将要大跌?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打开手机刷房产信息,看到的不是链家、贝壳,而是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房产直供专场”

是的,你没看错。

那个曾经借钱给你买房的银行,如今亲自下场,做起了“房产中介”。

更魔幻的是,它们卖的房子,动辄七折、五折,甚至低至“白菜价”。

哈尔滨一套176平米的房子,成交价31.5万,折合一平米不到2000元。

齐齐哈尔一套87平米的住宅,起拍价只有9.9万元,还不到当地新房均价的一半。

这不是促销,不是炒作,而是银行在“割肉回血”。

银行为何“亲自卖房”?

不是想卖,是不得不卖。

银行不是开发商,也不是中介,它们原本的生意是“钱生钱”。

那为什么现在它们要撸起袖子,亲自上阵卖房子?

答案就两个字:不良。

不良资产,说白了,就是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

房子,作为最常见的抵押物,最终只能由银行“接盘”。

数据显示,河南某法院2025年处理的银行抵押房产数量同比暴涨47%。

更惊人的是,这些被推向法拍市场的房子,六成流拍——没人要。

银行也很无奈。

《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而取得的不动产,必须在两年内处置,最长也不能超过三年。

时间不等人,资产不能烂在手里。

于是,银行不得不从“放贷的”变成“卖房的”。

五折房是“馅饼”还是“陷阱”?

看到五折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捡漏的机会来了!”

确实,相比传统法拍房,银行直供房听起来更“靠谱”:

交易对手是银行,信誉度高;

产权清晰,少了很多民间借贷、多重抵押的烂账;

定价稳定,不搞竞价,避免价格被炒高。

但,请冷静。

便宜,往往是有代价的。

最典型的“坑”,就是房屋占用与清退问题。

比如某县城那套87平米、起拍价16.4万的房子,看起来像白送。

但仔细看交易说明才发现:银行已把房子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回租给原房主,租期到2029年。

这意味着什么?

你买了房,也拿不到房子。你不能住,也收不到租金。

你要清退?银行没有法院那样的强制执行力,过程漫长又痛苦。

这不是个例。

很多银行直供房都带着类似的“历史包袱”:

长期租约、物业欠费、原房主拒不搬离。

你以为捡了便宜,其实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银行甩卖,会不会引发房价“大跌”?

这是一个更敏感的问题。

银行作为市场上最“权威”的卖家,它的定价,无形中成了新的“价格锚”。

你挂牌500万,隔壁小区银行直供的同户型只卖400万。

中介会拿着银行的价格来“教育”你:

“银行都只卖这个价,你还想卖多少?”

于是,一个负反馈循环开始形成:

1. 银行降价卖房。

2. 拉低周边房价预期。

3. 更多人房子变成“负资产”(市价低于贷款)。

4. 断供、违约增加。

5. 银行收回更多房子。

6. 继续降价卖。

这个循环一旦启动,就很难停下来。

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人口外流、经济支撑弱,

银行的抛售,就像在已经漏水的船上又凿了一个洞。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银行卖房潮”?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房产促销,而是一次资产价值的集体重估。

银行不是在“救市”,而是在自救,它们不相信这些房子未来会升值。

而我们,作为普通购房者,也应该清醒:

闭眼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便宜不等于价值,风险可能远高于收益。

买房不再是投资首选,而是居住选择。

如果你真的考虑“捡漏”,请务必问清三件事:

1. 房子是否被占用?有无租约?

2. 有无未结清的物业、水电、税费?

3. 原房主或共有人是否有潜在纠纷?

结语

银行的“五折卖房”,不是故事的起点,也不是终点。

它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正在从狂热走向冷静,从泡沫走向真实。

房价会不会大跌?

不会是一夜之间,但分化已成定局。

一线城市或许还能稳住,三四线城市的冬天,可能才刚刚开始。

而我们能做的,不是盲目跟风,也不是恐慌抛售,

而是重新理解“房子”的本质:它不只是资产,更是家。

它的价值,不只在价格,更在是否有人愿意为它停留。

也许,这场银行的“甩卖潮”,

恰恰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开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财经   猫腻   出手   房价   房子   银行   房主   价格   资产   起拍价   租约   便宜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