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为什么非要搞垮苏联,当苏联总统不好吗?久加诺夫道出原因

1991年12月25日,那面曾飘扬了69年的镰刀锤子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三色旗,鲍里斯・叶利钦站在权力顶点,成了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当时人们都想不明白,这个距离苏联最高位置只有几步之遥的人,明明有机会成为苏联掌舵人,坐拥庞大的版图和国家力量,为什么非要亲手拆了国家呢?

叶利钦

直到多年后,俄共领袖久加诺夫道破天机,人们才终于明白其中原因。

久加诺夫

怀疑理想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那份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像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那会儿的叶利钦刚25岁,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当建筑工程师,满脑子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可“秘密报告”像把钥匙,撬开了他心里的疑惑。

他亲眼见过工人们下班后,揣着钞票排队两小时,就为了抢两斤黑面包;邻居家的姑娘攒了半年工资,连块像样的花布都买不到。

而报纸上天天登的,却是苏联又造了多少坦克、卫星又上了多少天。

这种割裂,让他对着西方偷偷传进来的杂志发愣,那上面的美国人,家里有冰箱有彩电,超市货架堆得满满当当。

在他眼里,美国同样搞军备竞赛,军费比苏联还高,可老百姓日子过得滋润。答案似乎明摆着:苏联的体制肯定出了问题

这个念头像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只等着合适的土壤发芽。

“机会”来了

之后的二十多年,叶利钦在事业上得到了突飞猛进式进步,三十出头就成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一号人物”。

他干事狠,敢拍板,修公路、盖房子从不含糊,很快在地方上闯出名声,照片登在地方报纸头版。

那会儿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根正苗红”的干部,心里居然藏着颠覆国家的念头。

更大的转机出现在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已经是个病秧子:经济增长率跌到2%,劳动生产率比上一年还低1.5%,阿富汗战场像个无底洞,每年往里填几十亿卢布。

这位新领导人一上台就喊着“改革”,到处找能帮他砸开保守派铁板的人。有人把叶利钦的名字报了上去——这人履历光鲜,干事激进,正好能用。

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调到莫斯科,先让他当建筑部部长,后来又推他做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叶利钦也确实没让人失望,在改革这件事上,表现地十分激进。短短两年后,连戈尔巴乔夫都成了他眼中的“温和派”。

1987年的苏共中央会议上,叶利钦突然拍了桌子。当着几百号人的面,指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案太过温和,不能触及根本问题。

显然,他要的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彻底扔掉计划经济、打碎现有政治体制,全盘学西方。

这话戳了戈尔巴乔夫的肺管子,当场就免了他的职,放话“不准他再沾政治边”。可叶利钦早已借着戈尔巴乔夫自己搞的“言论自由”,留足了后手。

当时的苏联群众被他迷惑,认为这个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官员,真的是苏联内部少有的“好官、清官”,于是对他报以高度期待。

1989年,叶利钦靠着老百姓的支持,硬是重新杀回了权力中心。1990年5月,又以压倒性优势当上最高苏维埃主席。就职那天,台下欢呼雷动,没人意识到,这位新的领导人,要把苏联拆得四分五裂。

当时,美国人已经对叶利钦许了个大愿:只要苏联散了,我们立马给俄罗斯送免费经济援助。

这话正对叶利钦的胃口,他早就觉得苏联这个“大包袱”太沉,拆了它,自己当俄罗斯的“一把手”,再靠西方的钱搞私有化,既能名正言顺掌权,又能趁机捞好处。

不是没人看出情况不对,当时苏共强硬派意识到问题后,想靠政变把国家拉回正轨。可他们没想到,叶利钦成了破局的关键。

那天早上十点,叶利钦还在呼呼大睡,女儿冲进卧室高喊:外面都是克格勃!

叶利钦一骨碌爬起来,套上衣服就往外冲,司机开着车子直奔俄罗斯议会大厦——那是他的“大本营”。到了地方,他踩着坦克爬上去,手里举着张纸大声喊:“这是反革命政变!我们不答应!”

美国大使馆的人就在旁边,拿着摄像机把这一幕拍下来,几小时后传遍了全世界。

苏军意识到自己居然在参加政变,顿时热情大减。当时,阿富汗战争已经打了十年,年轻人对战争早已经产生本能恐惧,谁愿意为“政变”卖命?

就这样,坦克停在街头,看着叶利钦在上面演讲,没人开枪,没人驱散人群。

三天后,政变就黄了。

这场“8・19事件”成了苏联的催命符,加盟国们一看“苏联中央不行了”,纷纷闹着要独立。

12月初,叶利钦带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躲在别洛韦日森林的别墅里签了“分家”文件,正式开始拆散国家。

1991年12月25日晚上七点,戈尔巴乔夫出现在电视上,声音发颤地念完辞职声明。镜头切到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旗最后一次落下,三色旗升了起来。

苏联,这个存在了69年的超级大国,就这么没了。

然而,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叶利钦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美国人承诺的500亿援助,最后只给了30亿,还附带一堆条件。叶利钦信了“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瞬间改成市场经济,结果物价像坐火箭似的涨,面包从一卢布一个,变成五千卢布一个,老百姓推着一车钱去买米,钱比米还重。

更打脸的是,他之前演的“清廉戏”彻底穿帮了。

媒体曝出他儿子倒卖国有石油,女儿在瑞士银行有几千万存款;他自己住着豪华别墅,喝的酒一瓶顶老百姓半年工资,出门坐的防弹车比戈尔巴乔夫的还好。

那些靠私有化发家的寡头,天天围着他转,今天送块手表,明天送辆跑车,把国家资源揣进自己腰包。

久加诺夫道出真相

这时候,久加诺夫站了出来。这位俄共领袖,在集会上指着叶利钦的照片大骂:苏共上层烂透了,可最烂的就是他!他搞垮苏联不是为了改革,是为了自己捞好处!他早就被西方洗脑了,眼里只有钱和权力!

台下几万人大声叫好,有人举着苏联国旗哭,喊着“把国家还回来”。

然而,一切都迟了。

后来,叶利钦为了连任,偷偷找克林顿借了上百亿美元当竞选经费。

可那些钱大多进了寡头的口袋,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冬天没暖气,夏天没工作,街头到处是喝闷酒的失业工人。

1999年他卸任时,支持率跌到2%,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参加卸任仪式。

如今再回头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像根导火索,可真正点燃炸药的,是叶利钦的私心。

他羡慕西方的繁华,却学不来人家的制度精髓;他想当“开国领袖”,却把国家拖进了泥潭。

久加诺夫的话没说错:搞垮一个国家,有时真不需要深仇大恨,一颗被私利填满的心就够了。

克里姆林宫的三色旗飘了三十多年,可好多俄罗斯老人路过广场时,还是会抬头看看旗杆,想起那面落下的镰刀锤子旗。

他们记得排队买面包的苦,也记得苏联解体后更苦的日子。叶利钦或许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在老百姓心里,这笔账早就记下了——谁把国家当筹码,谁就永远得不到原谅。#夏日旅行攻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历史   苏联   叶利钦   总统   原因   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   国家   克里姆林宫   洛夫   老百姓   镰刀   俄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