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将至,很多人即将踏上返乡或出游的旅程。
在你规划行程的同时,有一个潜伏在旅途中的“健康杀手”值得警惕——“经济舱综合征”。今年7月就有因为长途出行久坐,导致肺栓塞最终不幸去世的新闻报道。
“经济舱综合征”到底是个啥,怎么好好乘车乘飞机也会有生命危险?
什么是经济舱综合征?
1
经济舱综合征是什么?
临床有一种疾病叫“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常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严重情况下可导致休克或猝死。
因其危险因素之一是久坐不动,而长途旅行,乘坐长途客车、火车硬座,特别是乘飞机经济舱时会增加VTE风险,所以医学上也把这种现象称作“经济舱综合征”。
2
经济舱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长途客车、飞机经济舱等交通工具的座位又窄又挤,而且走动不便,特别是靠窗的位置,大部分人下肢基本上都是保持着不动或少动的状态。
下肢长时间的不活动,静脉血流速度会变慢,凝血因子水平会升高或活化,若再具备其他血栓形成因素,如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成分处高凝状态等,就容易形成静脉血栓。
3
经济舱综合征有哪些风险?
如果形成了静脉血栓,人恢复正常活动后可能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血管栓塞,即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出现腿部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和红斑;如果血栓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严重时咯血、晕厥,甚至猝死。
目前研究认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旅行时间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从飞行4小时后开始,每多飞行2小时,VTE风险增加18%~26%。
有研究表明,长途汽车、公交车和轮船旅行也会增加因久坐而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
总体上,旅行后出现有临床症状的VTE发生率小于0.05%,与非旅行者相比,旅行者的VTE汇总风险为前者的2.8倍。
如何预防经济舱综合征?
目前医学观点认为:没有基础疾病或没有VTE形成高危因素的健康乘客不需要预防经济舱综合征。
尽管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但旅行后VTE发生率并不高,而且静脉血栓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三个要素:血流改变(即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成分改变(遗传性或后天性血液高凝状态)。
长途旅行似乎只增加了既往已存在的VTE风险,而不会导致一个先前没有VTE风险的人出现经济舱综合征。
那么哪些人需要预防经济舱综合征呢?以下总结了与VTE有关的危险因素:
对于有VTE危险因素的乘客,如果旅行交通时间超过4小时,通常提倡以下预防性干预:
经济舱综合征的前兆有哪些?
许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并无先兆症状,但如果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出现下面症状,特别是高风险人群,需要警惕,及时就医。
肺部症状的进展变化包括:
如果发生以上情况,请一定及时就医。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巩丽慧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