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调控着我们的感知、运动、语言等所有高级神经活动,堪称神经系统的最高指挥中心。从出生前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中,人类的大脑功能网络经历了从形成、发育到衰退的复杂过程,支撑着个体的成长发展。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贺永团队联合全球100余家机构,成功构建全球首个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大脑功能网络参考图谱,有望用于全年龄段的脑健康数字化评估,标志着我国在脑科学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相关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人民日报》报道了该研究成果。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孙良龙,贺永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30余家科研院所与医院,以及ABCD、ABIDE 、ADNI等20余个国际数据联盟。
研究团队整合了全球最大规模(33250名被试)涵盖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多模态磁共振脑结构和静息态功能影像数据,首次绘制出人脑功能网络从出生前到老年期的完整“生命曲线”。结果显示,从全脑尺度看,大脑功能连接的强度,即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神经活动的关联程度,大约在38岁左右达到顶峰,长程连接的非线性上升持续到45.7岁,之后才开始呈现下降模式,提示脑功能网络在中年期仍具有较大神经网络可塑性,颠覆了“18岁脑发育成熟”的传统认知。
全生命周期的人脑功能系统分区图谱及其发育规律
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团队已和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展开合作,以推动脑健康数字化评估的标准化和精准化发展。
同时,这项研究也尝试为理解人类高级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打开一个新窗口。“人类大脑功能连接组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发育规则,可作为设计新一代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和类脑计算模型架构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促进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的研究融合。”贺永提道。
贺永,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神经影像、人脑连接组学、儿童脑发育,2007年进入北师大,开始组建人脑连接组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他与团队在人脑连接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认知功能解析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国内顶尖、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对大脑科学的研究,被称作是自然科学领域当中的终极疆域。深耕这一领域,北师大心理学部近年来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科研成果,一步步探索着人脑宇宙的星辰大海:
2024年11月,吴倩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细胞》(Cell)发文,在体外构建感觉神经复杂体系,有望为慢性疼痛等疾病提供新型药物筛选工具。
今年4月,张鸣沙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出人类丘脑高阶核团通过丘脑-前额叶环路调控意识感知的重要机制,极大挑战了当前意识研究领域以大脑皮层中心的主流观点,为解决当前意识理论间的争议提供了重要证据。
此外,心理学部也持续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心理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着力培养心理学拔尖创新学术人才和创业应用人才。
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将继续不懈探索,以更加精深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我们揭示大脑的无限可能,也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官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北师大影视传媒系、科学网、中国科学报、央视财经等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高校科研那些事儿#我的京彩时刻##推我大学上热门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