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父母情
作者/山夫
人从哪里来,原本都是肚腹里的胎儿,经过母亲百般煎熬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形成婴儿才幸运地睁开眼睛看见了世界。在孕育期间,蕴藏和积攒了大量向好向上向前的原始情愫与精神动力,一旦形成婴儿就会本能地追求物质向往自由幸福,这一系列发育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幼儿时期享受着父母亲人的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父母的奉献情,惠及上下几代人,此情报不完谢不尽,父母情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贵最长久的情感之一!
人生多数须经历四个阶段,即从做孙子辈开始,期间会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百般宠爱,然后是作为子女,这个阶段必然会得到父母的教育呵护和培养关照,方能长大成人,第三阶段就是为人父母,期间也是人生最难熬付出最多时间最长责任最大任务最重的阶段,最后就是如何当好爷爷奶奶,这个阶段已经成为家庭中的长辈,有孝顺的儿女和绕膝的孙子,享受天伦之乐正当时。短短的几十年当中,成功地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换。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下,在中国多数人多数家庭已经实现了四世同堂,这也是社会进步,世事安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知不觉,风雨兼程,匆匆忙忙走进了夕阳之年,可谓偿尽几百种味道,历经数万里路程,心中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体验,客观公正地说,父母情深,国家恩重。这是国人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本文侧重谈谈身为父母的有关问题,愿与各位朋友深入探讨。
父母一词,听起来很简朴而熟悉,要当好一个父母并非容易,比起做孙子和儿女要艰难成千上万倍,与爷爷奶奶辈相比较,责任更直接,负担更多更大更重,要不然“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话语流传盛久,因为这一名言道尽了作为父母的艰辛、责任、担当和劳心。
为人父母,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神圣的使命。它既是一份无上的荣耀,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父母首先必须孝敬父母和疼爱子女,这是从古到今的一种传统美德,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甚至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价值观和未来。因此,为人父母,绝非是简单的生育与抚养,而是一场以爱为名不间断的修行,并且需要智慧、耐心和包容。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何教养孩子,如何与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更希望自己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人父母,爱是人类最本能的生理反应。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便倾注了全部的爱,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父母的爱,应该是纯洁温暖的,也是理性的。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在孩子犯错时,及时纠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爱需要父母付出时间、精力、耐心和智慧,也需要父母不断学习和成长。在这场修行中,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父母对孩子的爱通常是无条件的,这种情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和信任感的基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成为他们的情感支柱,无论是快乐还是挫折,都需要被看见和回应。
为人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担当和职责。 一个人当步入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实际上就到了人生鼎盛阶段:事业上面临能否再有上一个台阶的可能性,为了取得理想的成效,必然会作最后的冲刺,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圆满收场。在家庭中着实是顶梁之柱,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面对身体日渐衰弱,年事已高的父母,其精神和物质上都需要安慰和照顾,必须想的周全,措施得当到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全方位伺候,否则就有可能得罪二老,必须把二老扶上山,入土为安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下是子女考学入职,成家立业,买车购房,随后就是照看孙子。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其中充满了苦衷和心酸。
为人父母,言行举止是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为人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一个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父母,自然会培养出爱学习、有上进心的孩子,一个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父母,也会让孩子学会诚信待人和尊重他人,父母言传身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开始渴望独立和自由。这时,父母需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与他们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父母通过苦口婆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生活技能到独立思考能力,父母需引导孩子逐步适应社会,成为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意义非凡。让我们以爱为名,在这场修行中,与孩子一起,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初为人父母时,我们常以为自己会成为完美的父母。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蹒跚学步,都让我们心中充满喜悦与期待。我们想象着要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最温暖的陪伴,最无忧的成长环境。如今,当我们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欣慰的是,他正在成为一个有教养有理想有情感的人;不舍的是,他终将离开我们的怀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们知道,为人父母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为人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难的或许不是如何教育孩子,我们总希望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样子,却忘记了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无法为他们选择未来,只能在他们跌倒时,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在他们迷茫时,点亮一盏指引的灯。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我们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保持一颗温柔的心。我们不再追求完美,而是接受平凡,接受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是不完美却独一无二的存在。
为人父母,必须灌输法律道德与做人的基本准则。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需保障其生存、教育、健康和安全,这是法律赋予的义务,也是社会伦理的基本要求。从孩子出生到成年,甚至更久,父母需要持续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这种责任是终身的。成为父母意味着个人生活的重心转移,需要调整职业、社交甚至个人兴趣,以适应新的角色。父母常常需牺牲个人时间、睡眠或就业机会,这种付出是隐性的,但深刻的影响家庭的动态。
为人父母,是一项肩负的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它要求我们既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也须要有包容孩子的气度与培育成人的智慧。它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生命深度的拓展——通过养育孩子,父母也重新认识自己,体验无条件的爱与生命的延续。正如纪伯伦在《论孩子》中所说:“孩子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是借你们而来,却非因你们而来。”父母的意义,或许正是在于陪伴一个灵魂自由绽放,同时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人生最深沉、最绵长的情感纽带,贯穿我们每个生命的每时每刻!
为人父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说不出的话。每个家庭或多或少的也有难以启齿的苦衷。现实生活中,上有六七十岁的长辈——父母,下有十几二十岁的子女,正常情况下风平浪静,彼此互相理解互相照顾,充分体现了和谐团圆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要达到没有一点风波和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遇到长辈比较强势、一味指责的情况,很难圆满和解,还有面对子女在逆反期的种种表现,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常常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管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苦口婆心,耐心说服教育,积极疏导,理解其身不由己的状态,不厌其烦的引导,改忍的忍,改让的让,逐步使其走出困境。
回忆过往,我们每个人才明白:童年时候,父母是守护生命的灯塔,青年时期,父母就是长大成人的陪护和引路者,到了中年,有父母健在就有温馨的家园和精神港湾,灵魂就会得到极大的慰籍,即便到了晚年,父母只要有一口气,仍然对我们无止休地牵挂,用她们特有的爱和关怀,还想为我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竖起一堵永不倒塌的墙壁!
20251031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