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钱是从哪来的呢?主要有四大收入来源,每一份都有你的贡献

您有没有想过,国家一年要花出去多少钱?说出来可能吓您一跳,那数目堆起来,能把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重建四千多回。

可是别觉得这事跟咱老百姓没关系。就算您月薪没过个税起征点,每天买菜吃饭、看病买药,其实早就在给这本国家大账本添砖加瓦了。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笔隐形账。

你觉得你每天交了多少税呢?而我们的这些税又花到哪里了?

沉默的账单:每一口呼吸都在计价

我们很容易把纳税这就事儿理解得太狭隘,总觉得好像只有每个月工资条上扣掉的那一笔才叫税。但事实上从你早起睁眼的那一刻起,这就已经是场全员参与的游戏了。

我们不妨把镜头拉进楼下的便利店。你随手拿起一瓶快乐水,扫码付了3块钱。这3块钱里其实早就埋伏了增值税。

这玩意儿平时藏在售价里,根本不会单独列出来给你看,导致大家虽然天天在交,却毫无“痛感”。它的逻辑很简单,不管是加工还是流转,只要产生了新价值,这部分就得纳税。

从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到高大上的高科技设备,再到咱平日下的馆子、网购的包裹,谁也别想跑。今年这税率更是分得明明白白,13%、9%、6%三档严阵以待。

就拿去年来说,这可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税种,光是它一项就收上来6.9万亿元,占了税收总额的差不多38%。所以哪怕你个税一分没交,只要你在消费,你就已经是国库的坚定支持者了。

要是你觉得这就是全部,那未免太小看这个体系了。假如你在便利店不仅买了水,还顺手拿了一包20块钱的香烟,那这时候你贡献的可就不止是增值税了。

这就是另一位消费税的场子。它专门盯着那些要么不太健康、要么有点奢侈的玩意儿下手,比如烟酒、成品油,还有那种死贵的高档手表和游艇。

这就是为了不仅收钱,还得顺带手引导一下大家的消费习惯,想抽烟?那就得多掏钱。就拿那包20块的烟来说吧,里头大大小小的税费加起来能有10块钱,直接占了一半。

就靠着大家这些特定的嗜好,消费税在去年也入账了1.7万亿元。虽然不像增值税那么铺天盖地,但也是实打实地用钱在投票。

所以虽然今年能达到缴纳个税门槛的人数大概在1.2亿,也就占总人口的8.6%左右,看着好像是一帮少数精英在挑大梁。

但你要是把视野拉开,摊到每个人头上,今年咱中国人均税费负担大概在1.6万元,占人均GDP的19%。这个比例虽然比美日欧那种高福利国家要低不少,但绝对不是零。

隐形的股东:谁在为你加那一脚油?

当然光靠咱老百姓买买买,这账本肯定还是不够厚的。在这个国家还有一群真正的大块头在默默扛着担子。

你每次去加油站喊一句加满,或者是月初给手机充话费的时候,那些钱里头有一部分就转化成了企业的利润,最后流向了国库。

特别是我们那些央企国企,家底那是相当厚实。今年算下来,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240万亿元,这可是GDP的两倍还要多。

既然拿着全民的资源做生意,赚了钱自然得往家里交点儿。这就是所谓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不管是利润、股息红利,还是产权转让赚的钱,都得算在这里头。

比如去年央企就很争气,一共赚了2.4万亿元的利润,最后乖乖上缴给国库的大概有7000亿元。再加上其他渠道,这块收入去年差不多有2.2万亿元,占了总收入的一成。

而对于更广大的企业群体来说,企业所得税才是它们跟国家打交道的主要方式。按照标准,赚了钱得交25%给国家。

去年光这一项企业所得税总额就干到了4.5万亿元,这些钱全是真金白银从企业利润里抠出来的。不过,这账本也不是只进不出那么死板。

国家现在的政策是明显在搞定向投喂,特别是对那些规模不大、身子骨弱的小微企业。你比如说今年就有新说法,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实际税率能降到2.5%。

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前两年这税率还得是个20%的水平。这一下子给降到地板价,摆明了就是想放水养鱼,让这些毛细血管一样的企业能先活下去。

还有一类钱平时藏得更深,那就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你去办个护照、考个驾照交的那几十几百块钱,全都在这儿。去年这块收入大概有个6000亿元。

不过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搞放管服,大刀阔斧地砍掉了1200多项乱七八糟的收费项目,一年下来能给大家减负超过3000亿元,这力度还是肉眼可见的。

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可能是一项叫污水处理费的东西。你回家翻翻水费单子,只要你家用水,除了交水费,还得交这一笔,甚至有时候比水费本身还要贵,一个月可能就得两百多。这属于专项收入,哪怕是一滴脏水,账也都算得明明白白。

资金池的防线:我们老去的代价

我们聊了这么多进项,还有一个巨大无比的资金池子不得不提,那就是社保。这玩意儿性质比较特殊,它不算是财政的钱,更像是国家强制大家存起来的一笔互助金。

它的逻辑其实就是弄个大箱子,平时大家往里头塞钱,真等到生病了或者老了,再从里头往外拿。但这毕竟是我们真金白银交上去的,去年这一块的收入达到了8.7万亿元,规模绝对能排到第三。

在这个池子里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医疗和养老。这就是典型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但现在这火焰似乎有点要烧过头的架势。

拿医保来说这就是个巨大的“互助保险池”。咱平日里没病没灾的时候往里注水,等到真有点毛病去医院报销,其实就是用的大家伙凑的钱外加国家的补贴。

去年我国的医保覆盖率虽然已经超过了95%,基本上实现了全民覆盖,但这账算下来是略微有点尴尬的:收入是2.2万亿元,但支出的那个口子更大,花出去了2.5万亿元。

养老这边面临的挑战就更严峻了。今年的参保人数大概是10.2亿人,看着挺多,但问题是我们老龄化快啊。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已经到了20.5%,也就是说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是等着领养老金的。这就导致一些省份的养老金收支开始出现缺口,入不敷出。

这种时候怎么办?总不能让老人领不到钱吧。所以财政一般预算就得站出来兜底,现在的局面是,一般预算支出里头,合计超过20%的钱都得往社保和医疗这个无底洞里填。所以说这本账不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它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和这个国家签的一份隐形契约。

哪怕我们很多人确实够不上那三五千块的个税起征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是这场盛宴的旁观者。我们每一次买水、每一次加油、甚至每一次打开水龙头,都是在往这个巨大的机器里注入燃料。

在这场漫长的经济转型里,从土地到数字,从人口红利到老龄化挑战,账本上的每一行字都在变。但这背后不变的逻辑是,这个国家的钱,确实取之于你我,也终究要用之于你我。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看懂它,然后更好地监督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财经   贡献   收入   来源   国家   块钱   账本   去年   水费   国库   企业   税率   增值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