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饮酒35年,肝脏却无大碍,医生:他这3个习惯,值得学习

70岁,喝了35年酒,肝脏却“健康如初”?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说法,第一反应可能是不信。都说酒是伤肝的利器,喝个十年八载就容易查出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甚至有些人还没到五十岁,检查报告就红了一大片。

但偏偏有人长期饮酒,却没出现什么大问题,还能健步如飞、饮食正常、肝功能一切良好。这种情况到底是个例,还是有迹可循?关于喝酒伤肝,医学界的观点早已明确。

酒精进入人体后,90%都要靠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这种有毒物质,长期刺激会诱发肝细胞坏死、脂肪堆积,甚至进一步引发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的还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简单说,酒精就像是肝脏的一场灾难,一旦摄入过多,代谢负担加重,时间一长出问题是必然的结果。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喝酒的人肝都会坏掉。医学研究发现,酒精对肝脏的损伤程度,除了和饮酒的量和频率有关,还与饮酒习惯、饮食结构、遗传代谢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有些人确实在喝酒这件事上比别人“聪明”一点,他们懂得怎么减轻伤害、避开陷阱。那些“看起来喝了很多年也没啥事”的人,大概率不是运气好,而是做了别人没注意的事。

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一个70岁的老人,喝酒喝了35年,每次聚会小酒不断,但到医院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B超显示也没有脂肪肝或肝硬化的迹象。这种结果确实少见,但他的习惯也确实有点讲究。

他不是那种“牛饮”的类型,也不是什么酒都往肚子里灌。认真分析他的生活方式,发现有3个细节,值得很多人反思甚至借鉴。

最关键的一点,他从来不会空腹喝酒。医生常说,空腹喝酒是最伤肝的行为之一。空腹时胃肠道没有食物做缓冲,酒精几乎直接就进入血液循环,快速到达肝脏,增加肝脏代谢压力。

而且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偏低,喝酒容易导致低血糖,引发头晕、乏力甚至晕倒。有研究显示,空腹喝酒与餐后喝酒相比,肝损伤风险增加了将近2倍。所以别小看这一个动作,酒前吃点东西,哪怕是一碗粥或者一口米饭,都能有效减缓酒精吸收速度。

还有一点,他每次喝酒都适量,从来不会拼酒、灌酒。医学上一般认为,成年男性每日饮用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大约相当于250毫升啤酒或75毫升白酒。女性则建议控制在15克以内。超过这个量,肝脏每天代谢不过来,就容易出事。

别小看这点数字,很多人一场饭局下来,轻松就喝掉几倍甚至十倍的量。如果天天如此,肝脏真的撑不了几年。这个老人平时聚会也喝酒,但控制得非常好,多数时间只是小口抿几口,偶尔喝多了也会提前喝点牛奶或豆浆缓冲一下肠胃。

第二个习惯也挺特别,他每次喝酒都会搭配被称为“护肝菜”的食物,主要以绿叶蔬菜、豆制品、海带、胡萝卜等为主。有些人吃饭的时候什么好吃吃什么,压根不顾营养均衡。可这个老人很注意,酒桌上一定有一盘清炒菜心或者凉拌苦瓜,再配点豆腐、海带丝这些。

中医理论认为,苦味入心、泻火解毒,像苦瓜、芹菜、蒲公英这种食材都对肝脏有一定帮助。而现代营养学也指出,绿叶蔬菜富含抗氧化物质、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肝脏负担。豆制品则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卵磷脂,能够促进肝细胞修复。

而像胡萝卜、南瓜这类橙色蔬菜,则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肝细胞维持健康的关键营养素。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和膳食纤维,能清理肠道,降低肝脏解毒负担。

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肝功能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每天保证摄入足量膳食纤维,肝脏负担平均可以减少10%~15%。很多人不重视这点,但其实酒配好菜,肝脏能“轻松”不少。

第三个习惯也不算常见——他从来不喝完酒就倒床上,尤其反感那种葛优躺的姿势。很多人喝完酒就软塌塌地靠着沙发不动,甚至一睡就是几个小时,这种行为其实对身体特别不好。

喝酒会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如果立刻横躺着休息,脑部供血容易不足,还可能引发心慌、恶心甚至猝死。还有不少人酒后立即睡觉,呼吸抑制更严重,对中老年人尤其危险。

这个老人不一样,喝完酒之后会主动散步10到15分钟,不是剧烈运动,就是在小区里走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认为喝完酒就瘫着“特别难受”,身体沉重还容易头晕,走一走反而更舒服。

而从医学角度看,酒后适量活动确实有益,能加速酒精代谢,也有助于血液循环。再加上他从不熬夜,基本上晚上十点前睡觉,维持规律作息,对肝脏来说是相当好的生活节奏。

肝脏的自我修复时间段大多集中在夜间11点到凌晨2点,如果在这个时间段还在玩手机、熬夜追剧,肝细胞修复功能就会被打乱。

说到底,他的这些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而是日常一点一滴的积累。喝酒并不是不能喝,而是得讲方法。很多人喝酒跟拼命一样,不顾身体的承受能力,不注意饮食搭配,还总是熬夜、久坐,这样不出事才怪。

肝脏虽然沉默寡言,不痛不痒,但一旦出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肝病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由慢性肝损伤积累引起的。

国家卫健委曾发出健康警示,成年人每年应至少做一次肝功能检查,尤其是有饮酒习惯的人群更应定期筛查。有不少人平时没有症状,等到黄疸、腹水出现时,肝脏已经硬化得无法逆转。

所以肝脏健康看似不起眼,其实是一项“慢功夫”。日常的一点点改变,积年累月下来,就可能决定几十年后的身体状况。说白了,酒不是不能喝,但绝不能胡乱喝。那些能在喝酒的同时保住肝的,大多不是运气好,而是更懂得如何保护身体。

喝酒前吃饭,喝酒时选对菜,喝完酒别躺着……这些看似小事,其实对肝脏来说就是大事。如果实在戒不掉酒,起码也要对肝好一点,别等出事才后悔。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吴东.酒精性肝病的营养治疗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2):238-242.
[3]胡学斌,张丽.膳食结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40(1):95-98.
[4]张晓琳.酒精代谢与肝脏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5,33(3):145-150.
[5]朱英俊,黄浩.绿色蔬菜与肝脏健康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5,41(4):486-49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养生   肝脏   老人   习惯   医生   酒精   肝功能   膳食   损伤   身体   健康   绿叶   负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