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特朗普政府突然扔出一记重磅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55%的惩罚性关税,还附带三大条件,恢复大豆采购、取消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加强对芬太尼的监管。美股应声暴跌,市场瞬间陷入混乱。
就在外界都在等中方“如何回击”的时候,北京直接换了人:任命资深WTO法律专家李詠箑为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
关税、稀土、毒品三大议题背后,是一次围绕规则主导权的深层较量。这场博弈,到底是嘴上占上风,还是“制度”更有杀伤力?

中国此次任命李詠箑,绝非临时起意。她在WTO系统浸润多年,处理过多起复杂争端案,是一位典型的“实干型专家”。
在贸易领域,她是靠一份份案卷、一条条规则,把对手逼入逻辑陷阱。

早在2010年前后,李詠箑就参与处理中国诉美轮胎特保案。彼时美国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对中国轮胎实施限制,中国反击则是靠WTO争端解决机制打赢了官司。
这次她出任常驻WTO代表,是中国在当前局势下对“多边主义”的一次战略性押注。

特朗普政府在多个场合下明确表示对WTO“失望”,甚至曾试图冻结其上诉机构的运作,意图绕开这一平台。中方则反其道而行之,不退场、不对抗,而是继续深耕。
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两套思维方式的对撞。美国靠“以打促谈”,靠制造不确定性来换取谈判优势;中国则主张“以规制衡”,通过既有国际框架稳住局势、扩大话语权。
李詠箑的上任,是在告诉世界:中国愿意谈,但得讲规矩。不是谁嗓门大就能占理,也不是谁先出招就能掌控节奏。

特朗普放话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55%的关税,这个数字一出来,市场直接炸锅。
要知道,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打“关税牌”。但这次的数字之大,语气之狠,还是让人措手不及。问题是,他真有这个底气吗?

从财政角度来看,美国现在的家底并不宽裕。2025年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其中到期债券高达9万亿。仅利息支出就超越国防预算,财政部承压巨大。
即便特朗普嘴上说“加税可以压中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心里都清楚,这笔账最终得美国老百姓买单。
加征155%关税,意味着大量进口商品价格将飙升,通胀再次抬头。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团队当然明白这点,所以这威胁更像是一种“谈判姿态”,而非真正准备“动手”的信号。

特朗普自己在接受电视专访时也说,这一策略“不可持续”,这其实是松口了。
而他的三大要求,表面上是谈判条件,实质上是为国内政治服务:恢复中国对美大豆采购,是给农业州选票打个“强心针”;放开稀土,是为了保证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链稳定;控制芬太尼,是在回应国内毒品泛滥问题的民意压力。

但问题是,这三项要求,中国真的有必要满足吗?从大豆来看,中国2025年9月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为零,是近七年来首次。
而同期,中国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的总量创下历史新高。换句话说,市场已经多元化,美国早就不是“独家供应商”。

稀土更是中方的底牌,美国80%的高端稀土原料依赖中国供应,而中国却在10月发布了最新管制规则:只要境外产品含有0.1%的中国稀土成分,就需申请出口许可;军事用途和敏感企业基本不批。

芬太尼问题本质上是美国社会治理的漏洞。中国愿意配合打击非法生产,但不可能为了美方的“政治表演”承担全部责任。
这轮博弈的核心,上升到了规则主导权的层面。美国一边在WTO内搞破坏,一边在外另起炉灶,推动“印太经济框架”等小多边协定,想构建一个“排中型经济圈”。

但国际社会不一定真的会买账,IPEF缺乏市场准入机制,也没有实质性关税优惠,更多像是一个政治姿态工程。
反观中国,不但没有离开WTO,还通过任命李詠箑这样的专业外交官,持续增强在规则制定中的存在感。
中国深知,贸易战真正能赢的,不是靠谁加税加得狠,而是看谁能把规则玩得明白。

在数字贸易、绿色技术、补贴政策等新兴议题上,中国近年来频繁提出倡议,并获得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响应。
美国想通过“另起炉灶”来绕开中国,其实难度比想象中大得多。WTO虽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但它依然是全球最被广泛接受的贸易规则平台。

这几年中美经贸博弈,中国的应对策略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有章法。
以这次稀土出口管制为例,中方制定了精细化标准,0.1%的含量比例设定,既精准打击特定对象,又保留了贸易灵活性。这种“技术性反制”,比起直接封杀,更让对手难以招架。
而中国之所以敢于采取这种策略,背后是经济结构的变化。2024年,中国内需对GDP贡献率已达将近70%,对美出口占比则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这说明,中国已经不再对美国市场“过度依赖”。

与此同时,中国在南美、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也逐步成熟。大豆、能源、技术、制造多点开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替代性供应链。
反观美国,虽然嘴上喊“脱钩”,但真正受伤的往往是本国企业。零售行业库存积压、制造企业成本飙升、农产品无人问津,这些现实已经让美国商界开始反思“高关税路线”的可持续性。
说到底,中美这场博弈,已经从“谁更强硬”变成了“谁更稳得住”。中国这边不追求“赢一局”,而是想“赢全局”。

中美经济摩擦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特朗普的155%关税喊得再响,终究是喊;而中国的换将行动虽不张扬,却已在规则层面布下深棋。
谁能笑到最后,不是看谁动作多,而是看谁布局深。未来的经贸秩序,不靠威胁堆出来,也不是靠谁先说话就能决定。
规则、制度、话语权,才是真正决定全球格局的关键。
信息来源:特朗普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中美经贸磋商的三大问题,中方回应
2025-10-20 15:38·观察者网
李詠箑任中国常驻WTO代表,她说:中方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2025-10-20 14:19·第一财经
特朗普称确信将与中国达成公正贸易协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10-21 00:51
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2025-10-20 10:20·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