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L.Y
32亿饮料龙头,“卖身”美国资本。
这两天重庆市场监管局的一纸公告炸了锅:美国资本KKR收购远景国际股权案被“无条件批准”。预示着这个国民引以为傲,一直力挺的国产品牌将“卖身”国外资本。
同时这也意味着大窑创始人王庆东彻底交出了实际控制权。如今回看他当初说的那句:“无论收购、合资,还是外资入股,我一概拒绝——大窑绝不走这条路”的豪言,当真满是讽刺。
那么这个年销32亿的国产饮料一哥,为何突然要把控制权交给外资?
32个亿,本土国民汽水龙头企业大窑成为了美国的囊中之物。有吴京做代言、老板打包票绝对不被收购合资的本土饮料企业。
大窑一路遥遥领先,称霸几乎整个饮料市场。可时过境迁之后,大窑也已经易主被老美的资本大鳄“华尔街收购之王”KKR收购。
当关于KKR收购大窑汽水获得“无条件批准”的时候。这个曾经在饮料界叱咤风云的本土企业也丧失了最后的坚守。
多年前,大窑的董事长王庆东还豪情壮志喊着绝不让大窑走被收购之路。
6年前还喊着大窑绝不卖,受到国人力挺成为国产第一,就连吴京都出面代言。多年来一度成为烧烤摊“最佳伴侣”。在整个碳酸饮料市场缩水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
稳居国产汽水排名前三的位置,去年卖了32个亿。这样的企业也选择卖身,不禁令我们惋惜。也不禁让我们担心,卖身后的大窑,还是那个“味道”吗?
当月初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布这一消息的时候,当时大家还只是猜测。虽然很多信息已经指向卖身的企业就是大窑,但很多人还是不愿相信。
2006年,王庆东花二十万买下八一饮料厂,并正式改名叫大窑。
大窑汽水将目光瞄准餐饮店,又给大窑换了啤酒瓶样,随着开盖嘭的一声,沉甸甸的手感,男人们直接当啤的碰杯,爽感拉满!
关键是容量又放大到520毫升,定价才6块钱,还比北冰洋、汉口二厂多装200毫升。除此之外,大窑汽水带给经销商和饭店的利润也比啤酒多。
这些年,大窑汽水一路开挂,老玻璃瓶越改越顺眼,还推出橙诺、荔爱、冰畅一堆新口味,味道也不错。
很多人觉得它“似酒非酒”,喝起来有感觉,又不容易醉,正好。
这让大窑在北方市场站稳了脚跟。它避开了和可口可乐在超市里的正面冲突,在烧烤摊、大排档和火锅店里找到了自己的地盘。
可王庆东也想把生意做到全国去,但太难了。中国这么大,南北方人吃饭的习惯差太多了。
王庆东为了保证质量,选择了一条“重资产”的路。他在全国自建了七大生产基地,光一个陕西的工厂就投进去了12.6亿元。这么多钱砸下去,对公司的资金链是巨大的考验。
就在这时KKR找上了门。KKR作为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擅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购机会,他们的投资项目遍布各行各业,涉及从互联网到食品饮料的多个领域。
它们的强大资本与国际化管理经验,无疑给大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却也意味着在未来的经营中,可能会进行一系列深层次的调整。
如今的大窑,虽然实现了年销售32亿的佳绩,但在持续拓展市场时,其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明显。随着年轻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含糖饮料正在受到无糖、低卡饮品的竞争威胁。
曾几何时,大窑就是烧烤摊的灵魂,是路边摊的江湖。在可乐、雪碧用冰柜和超市统治全国的年代,王庆东还在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他像个游走在主流之外的侠客,不懂现代商业的精美牌局,却深谙街头巷尾的人情世故。
2006年,他盘下一个快倒闭的国营饮料厂,取名“大窑”,一部非典型的逆袭史就此开篇。他用最“土”的办法,打了最漂亮的一场仗。
王庆东是个聪明人,他不去超市跟巨头们硬碰硬。他的战场,在街头巷尾,在那些最有烟火气的饭馆里,因为他知道,那里真正赚钱的是酒水。
那个沉甸甸的520毫升大瓶子,就是他递出的投名状。它敦实得像瓶啤酒,往桌上一放,气势就有了。一瓶卖8块钱,食客觉得比10块的啤酒划算。老板卖一瓶大窑比卖可乐多赚一块五,何乐而不为?
这还没完,王庆东还给渠道“塞红包”。一线品牌给超市10%的返利,他给餐饮店直接拉满到20%,卖不完还能退换。这套组合拳下来,店家们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心甘情愿地把大窑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就这样,大窑的绿色玻璃瓶,从东北的烤炉边,一路蔓延到西北的面馆里,成了几代人餐桌上的默契。
2021年,大窑请来“战狼”吴京代言,彻底完成了从“地方土特产”到“国民大汽水”的华丽转身。32亿的年销售额,风光无两。然而,那身最耀眼的铠甲,也成了最沉重的枷锁。
那标志性的大玻璃瓶,运输和回收成本高得吓人,死死限制了它向南扩张的脚步。在讲究时效的南方市场,谁愿意为这又重又占地方的瓶子买单?
更要命的是,时代变了。当元气森林们用“0糖0卡”收割新一代消费者时,大窑配料表上明晃晃的白砂糖和一长串添加剂,显得格格不入。
王庆东自己也明白,市场不等人了。他已年过花甲,玩得转人情世故,却未必能驾驭资本运作和互联网营销的复杂牌局。
KKR看上大窑,当然不是为了那一口汽水,而是为了大窑耗费二十年铺就的那张深入中国毛细血管的“黄金管道”——一个能直通数亿人餐桌的销售网络。这比从零建起一个品牌,要划算太多了。
而对王庆东来说,这更像一笔心知肚明的交易。碳酸饮料的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就占了九成,大窑那不足3%的份额,再怎么折腾,也只是蚍蜉撼树。
与其苦苦支撑,不如在估值最高的时候激流勇退。套现几十亿安享晚年,再保留15%的股份,让华尔街的精英们去替自己操心,去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这笔账,王庆东算得比谁都清楚。
信息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