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佳一官宣上位之初,舆论焦点集中在决策层“该不该”做出这一选择之上。几天过去,很少有人就邵佳一上位本身再说三道四,重心开始转向他上位后“怎么干”的话题,各种献计献策。如何完成国脚的新老交替,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如何根据一年多之后亚洲杯“小考”、三年多之后世预赛“大考”的节奏制订时间表;足协怎样依据这个时间表安排国足集训和热身赛最有利等等,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观,称得上滴水不漏。
不过,这显然不是关键。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来干国足新帅,这些献计献策的内容亦大同小异。而此前历任国足主帅,上位伊始所要经历的,同样会是这种扑面而来的充满善意的指点和告诫。事实上,几乎每一位国足新帅,基本也是按照这样的步骤和程序来做的。可惜,米卢卸任以来走马灯似进退的近20名国足主帅,都失败了。是步骤和程序不对吗?还是舆论献上的计策出现了偏差?非也。错了的是国足的定位。

做个可能恰当也可能不恰当的比喻:攀登珠峰。每年都有许多有志于登顶珠峰的勇士,挑战这座世界第一高峰。有些人成功了,更多的人壮志未酬。对攀登珠峰过程多少有点儿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攀登珠峰并不是从山脚一口气爬上峰顶的,而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山脚到达距峰顶数百米的冲刺营地;第二阶段,经过身体休整和技术准备后,向峰顶发起冲刺。这两个阶段缺一不可——你到达不了冲刺营地,登顶便无从谈起;你到达了冲刺营地,若身心已成强弩之末,登顶目标也无法实现。
对世界各国国足而言,世界杯就是珠峰之巅,世预赛就是攀登的过程。最终能完成登顶大任的,都是既有能力从山脚到达冲刺营地,又具备向峰顶冲刺功底的那些优秀的球队。而能在世界杯笑到最后的捧杯者,就是第一个登上峰顶的英雄。咱们的国足冲击世界杯正赛屡战屡败,症结不在于从冲刺营地到峰顶那几百米冲不上去了,而是你根本就没到达冲刺营地,不具备向峰顶冲刺的资格!
中国足球的悖论恰恰体现在这里。每次攀登失败,人们不是去总结为什么不能从山脚到达冲刺营地的原因,而是围绕着从冲击营地到峰顶这段路上,攀登者的姿势对不对,带头攀登的向导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假如登顶那天风小点儿说不定就爬上去了之类题目指手画脚。尽管下一批攀登者卷土重来时,还是只能从山脚爬起,但大家新一轮的“献计献策”,针对的依旧是从冲刺营地到峰顶这段路,没人对前面漫长和枯燥得多的那段路感兴趣。于是,向导换来换去,姿势不断调整,算命和算账先生聘了无数个,结局则如出一辙:提前备战下一次攀登之旅。

回到邵佳一这边。当下最重要的,不是给这位新向导出一堆向峰顶冲刺时保持姿势和防止感冒一类的主意,而是明确他究竟需要干什么。把一名涉世未深的年轻教练放在如此责任重大的向导位置上,动机和目的何在?他负责的是从山脚到冲刺营地这段路,还是从冲刺营地到峰顶那段路?如果他的任务是前者,给他的目标是后者,他怎么可能完成?如果他的任务是后者,那么谁来负责前者?
当邵佳一出任国足新帅的消息传出后,有人说,用邵佳一是为了对标日本的森保一,日本足协能给森保一七年时间,中国足协不妨也给邵佳一七年,看看中国国足能否像日本国足那样创造惊喜。这种对比,或许忽略了中日两国足球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两家差不多同时从山脚起步,日本足球真的是从山脚一步步爬到冲刺营地,然后从冲刺营地向峰顶发起冲击的,而中国足球满脑子都是弯道超车,不愿走前面那段更艰苦且毫无光鲜可言的路,历届掌门人都幻想直接从冲刺营地出发。这么多年过去了,森保一已经是这场接力赛的倒数第二棒甚至倒数第一棒了,我们还在反复更换跑第一棒的人。
因此,先弄明白原则性和方向性问题,再给邵佳一确定目标和通向目标的路径,才是合理的和可行的。决策层和舆论界有没有足够的耐心,让邵佳一专心跑好第一棒呢?这一棒跑完不光到不了峰顶,连冲刺营地也到不了,顶多能到半山脚,下一棒接着跑。日本足球就是这么跑过来的。中国不这么跑,永远别想冲击顶峰。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