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腹胀隐隐,排便时偶带黏液,甚至体检时查出肠息肉,担心反复复发?中医认为,这多是 “痰瘀互结”“肠络瘀阻” 在作祟!肠道就像身体里的 “排污管道”,一旦被痰浊、瘀血堵塞脉络,就容易滋生息肉,如同管道壁上结出的 “顽固污垢”。
《景岳全书》有言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强调痰浊瘀血若阻滞肠道,日久便会积聚成赘生物。现代人常吃油腻生冷食物、久坐缺乏运动、情绪抑郁不畅,极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气血瘀滞,进而诱发肠息肉。

痰瘀就像肠道里的 “黏合剂”,一方面黏附肠壁,阻碍气血运行,让肠道失去正常的濡养与蠕动功能;另一方面不断积聚增厚,使息肉逐渐增大,甚至可能引发便血、腹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单纯依赖手术切除,若不调理体内失衡状态,息肉很容易 “卷土重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方子:
组成是:乌梅、僵蚕、穿山甲(代)、莪术、三棱、薏苡仁、茯苓、白术、黄芪、党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
它的组方暗藏玄机,融合了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四大策略。
方中乌梅、僵蚕为化痰散结 “黄金搭档”,源自中医 “酸敛软坚” 的治则。乌梅味酸,能收敛软坚,软化息肉质地;僵蚕善化痰散结,可消散肠道瘀滞的痰浊,二者协同,为清除息肉 “打下基础”。

穿山甲(代)、莪术、三棱组成活血化瘀 “攻坚组”,借鉴《外科正宗》活血化瘀、破瘀消癥之法。穿山甲(代)擅长通经活络、破瘀散结,能穿透瘀阻的肠络;莪术、三棱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可打通肠道气血瘀滞的 “关卡”,就像为堵塞的肠道 “疏通脉络”,抑制息肉生长。
针对脾胃虚弱、痰湿内生的根源,肠息肉片选用薏苡仁、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这是传承自《脾胃论》健脾益气的经典思路。薏苡仁健脾渗湿,茯苓、白术健脾燥湿,黄芪、党参补中益气,五药合用,能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从源头减少痰湿生成,避免息肉 “复发温床” 的形成。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可清除肠道内的湿热毒邪,防止毒邪进一步侵蚀肠壁;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攻补兼施、寒温适宜,既针对性消散息肉、化解瘀滞,又能健脾益气、巩固肠道根本,避免攻伐太过损伤正气。

临床中,肠息肉片对增生性肠息肉、腺瘤性肠息肉(轻中度)及术后预防复发效果显著。曾有患者因长期饮食油腻,反复出现肠息肉,两次手术后仍复发,伴随腹胀、排便黏滞。
改用肠息肉片调理后,不仅腹胀、黏便症状逐渐消失,复查时肠道息肉未见复发,肠道蠕动功能也明显改善。不过,孕妇、有出血倾向者(如凝血功能障碍)需禁用,经期女性、体质虚弱者需在医师指导下慎用。
当肠道痰瘀被化解,脾胃功能得到恢复,肠道就能重新回归通畅洁净的状态,息肉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让每一次排便都轻松无忧,为身体筑起坚实的肠道健康屏障。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