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统治也门三十余年,与胡塞武装结盟,为何被盟友干掉?

聊起中东,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埃及的金字塔、迪拜的帆船酒店,或是伊拉克、叙利亚常年不断的战火。但有个国家,它存在感不强,却死死扼守着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曼德海峡。这就是也门。

近些年,也门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和“胡塞武装”绑在一起。而今天咱们要聊的,是一个比胡塞武装更传奇的人物。他是个狠角色,统治也门三十多年,被人称为“在蛇头上跳舞的人”。有意思的是,他斗了半辈子的死对头胡塞武装,后来竟然成了他的盟友。可这故事的结局,却比电影还离奇——他最后死在了盟友的枪口下。

这人就是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他的故事,可以说就是半部现代也门史的缩影。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咱

想弄明白萨利赫,就得先了解也门这个地方。也门跟咱们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不太一样,它不是那种遍地石油、富得流油的地方。相反,它穷,而且社会结构非常复杂,部落的势力远比政府要大得多。在也门,你姓什么、来自哪个部落,比你拿哪国护照都重要。

萨利赫就出生在这么一个地方。1942年,他生在萨那省一个部落家庭,这个部落跟当时北方势力极大的哈希德部落联盟有点关系。这出身,不高不低,但给了他最初的政治资本。

跟很多中东强人一样,萨利赫也是军人出身。16岁参军,念军校,从下士干起。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当时还是也门王国,但隔壁的埃及搞了场革命,国王被推翻了。这股风也吹到了也门,年轻的军官们有样学样,也发动政变,把国王赶下了台,建立了北也门共和国。

萨利赫在军队里摸爬滚打,脑子活络,很会来事儿,一路高升。到了1974年,他已经参与到推翻政府的军事行动里,正式踏入了政界。又过了四年,1978年,机会来了。当时的北也门总统加什米遇刺身亡,权力出现了真空。36岁的萨利赫,凭借军方的支持,当选为北也门总统。

说白了,他就是靠着枪杆子上的位的。但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稳,并且一坐就是三十多年,光靠枪可不够。

萨利赫接手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当时的也门分为南北两块,南也门信奉社会主义,背后是苏联;北也门相对传统,背后是沙特和西方。两边还打过仗。国内呢,部落林立,教派冲突不断,中央政府的命令出不了首都萨那。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萨利赫展现了他惊人的政治手腕。他最擅长的,就是平衡和利用矛盾。他在各大部落之间周旋,今天拉拢这个,明天打压那个;他给部落首领金钱、官职,换取他们的忠诚,但又时刻提防着他们,绝不让任何一个部落坐大。

他有一句名言:“统治也门就像在蛇头上跳舞。” 这话说得再贴切不过了。三十多年里,他就像一个杂技大师,在无数条毒蛇的头顶上跳跃,脚下稍有不稳,就会被咬得粉身碎骨。

他政治生涯的最高光时刻,是1990年。在他的推动下,分裂多年的南北也门实现了统一。这在当时是震动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大事。萨利赫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统一后也门的第一任总统,声望达到了顶峰。

但他心里很清楚,这个统一是脆弱的。果不其然,四年后,因为权力分配不均,南方宣布独立,内战爆发。萨利赫再次展现了他的强硬,迅速出兵平定了叛乱。经此一役,他的地位似乎坚不可摧。

为了巩固权力,他把自己的儿子、侄子安插在军队和安全部门的关键岗位上,打造了一个家族式的统治集团。他就像一个大家长,牢牢控制着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就在萨利赫享受着权力顶峰的荣光时,一个日后将终结他性命的对手,正在也门北部悄然崛起。这就是胡塞武装

胡塞武装的正式名称叫“安萨尔安拉”,意思是“真主的拥护者”。他们属于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宰德派。宰德派在也门历史悠久,曾经统治也门上千年。但萨利赫上台后,推行世俗化政策,同时引进了沙特的瓦哈比教派来制衡宰德派,这让宰德派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2004年,胡塞武装的创始人侯赛因胡塞,正式拉起了反政府的大旗。萨利赫政府军随即展开围剿,并击毙了侯赛因胡塞。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非但没有扑灭反抗的火焰,反而让胡塞武装越打越强。从2004年到2010年,萨利赫政府和胡塞武装打了整整六场战争。双方结下了血海深仇。

可以说,在2011年之前,萨利赫和胡塞武装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然而,2011年,一阵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东。也门的民众也走上街头,抗议失业、腐败和萨利赫的独裁统治。一开始只是和平示威,但很快就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在这场运动中,所有反对萨利赫的势力都联合了起来,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对手——胡塞武装。他们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北部山区冲了出来,给了萨利赫致命一击。

最终,在内外夹击之下,萨利赫众叛亲离。他在一次针对总统府的袭击中被炸成重伤,差点丧命。2012年2月,这位统治也门33年的强人,被迫签署协议,交出了权力,换取他和家人的豁免权。

萨利赫下台了,但他真的甘心吗?当然不。他虽然交出了总统的位子,但他在军队中的亲信,尤其是他儿子艾哈迈德指挥的“共和国卫队”,还在他手里。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和部落关系网,依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他就像一头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接替他的是副总统哈迪。但哈迪是个弱主,根本压不住也门这盘散沙。这给了两个人机会:一个是想东山再起的萨利赫,另一个是想夺取全国政权的胡塞武装。

于是,中东现代史上最诡异的一幕上演了:曾经的死敌萨利赫和胡塞武装,竟然结成了同盟

这个结盟,从一开始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萨利赫需要胡塞武装的战斗力去冲击哈迪政府;胡塞武装则需要萨利赫的政治影响力和他控制的军队,来为自己夺权提供“合法性”和军事便利。他们共同的敌人,就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背后有沙特支持的哈迪政府。

2014年9月,这对“魔鬼同盟”发动了致命一击。胡塞武装在萨利赫旧部的默许甚至配合下,闪电般地攻占了首都萨那。哈迪政府仓皇逃往南方。

2015年,为了阻止胡塞武装和萨利赫控制整个也门,沙特联合阿联酋等国,组建了阿拉伯联军,对也门发动了代号为“果断风暴”的军事干预。也门内战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萨利赫和胡塞武装的联盟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功。他们一度控制了也门的大部分人口密集区。2016年,他们甚至在萨那联合组建了所谓的“民族救国政府”,公然与南方的哈迪政府分庭抗礼。

那一刻,萨利赫或许认为,他离重新夺回最高权力,只有一步之遥了。

然而,这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同盟,注定是脆弱的。信任,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随着战事陷入僵局,双方的矛盾开始暴露。说白了,就是权力怎么分的问题。胡塞武装在攻占萨那后,迅速掌控了国家的主要机构,把手伸向了军队、财政等关键部门。他们悄悄地渗透、瓦解萨利赫的势力,拉拢他的部落盟友,夺取他的军火库。

萨利赫渐渐发现,自己正在被架空。他引狼入室,本想利用胡塞这头狼去咬死哈迪,却发现这头狼正准备连自己也一并吞下。他从一个合作者,慢慢变成了胡塞武装的政治花瓶,甚至人质。

这位“在蛇头上跳舞”的老手,显然低估了胡塞武装的精明和狠辣,也高估了自己残存的影响力。他手下的很多部队和部落盟友,眼看胡塞势大,早就见风使舵,要么回家观望,要么干脆就投靠了胡塞。

到了2017年底,双方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萨利赫再也无法忍受。他做出了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次政治豪赌。

2017年12月2日,萨利赫公开发表电视讲话,向昔日的敌人——沙特阿拉伯伸出了橄榄枝。他呼吁支持者们起来反抗胡塞武装,并表示愿意和沙特领导的联军进行对话,开启“新的一页”。

这无异于公开的背叛。胡塞武装的反应极其迅速和残暴。他们立刻将萨利赫定性为“叛徒”,并对他展开了总攻。萨那城内,双方的部队爆发了激烈的巷战。坦克、重炮都开上了街头。

然而,萨利赫期待的“人民起义”并没有发生。他忠于自己的部队,在胡塞武装的猛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

2017年12月4日,萨利赫在试图从萨那逃往他的老家马里卜的途中,车队遭到了胡塞武装的伏击。这位统治也门三十三年的政治强人,当场被乱枪打死。胡塞武装甚至公布了他头部有明显伤痕的遗体视频,以此宣告他们的胜利。

一代枭雄,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他的死,标志着也门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也让也门的局势,变得更加血腥和混乱。

回过头看,萨利赫为什么会被盟友干掉?

其实答案很简单。当他的利用价值消失,并且试图成为威胁时,他的死就成了必然。对于胡塞武装来说,萨利赫的公开“叛变”,给了他们一个名正言顺清除他的绝佳理由。杀掉萨利赫,他们就可以彻底整合北方的所有军事和政治资源,甩掉这个三心二意的“盟友”,让自己成为也门北方唯一的主人。

萨利赫一生都在玩弄权术,在各种势力间搞平衡。他以为自己还能像过去一样,在胡塞武装和沙特联军这两条“蛇”的头顶上跳舞。但他忘了,时代变了,对手也变了。胡塞武装不是他过去能轻易拿捏的部落长老。这是一股有着坚定信仰、严密组织和残酷斗争经验的新兴力量。

他最终死于自己最擅长的政治游戏。这场与魔鬼的共舞,他赌上了身家性命,最终输得一败涂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历史   也门   盟友   萨利   萨那   哈迪   沙特   部落   政治   政府   中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