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老实了!美国财长一番话暴露实情,中美谈判确实不简单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特朗普最近心情肯定不太好了,因为“无往不利”的关税大棒又在中国这里吃瘪了。

就在2025年8月12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暂停那24%的互征关税,为期90天,只保留10%的基础税率。

这份卡着最后期限达成的协议,表面上看是个技术延期,可背后啊,其实是两国经济实力无声的较量。

图|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有意思的是,协议墨迹还没干透,贝森特财长转头就对中国经济开炮了。他指责中国是“最不平衡”的经济体,说咱们的产品“低于成本”销售,还给中国贴了个“非市场经济”的标签。

你听听,这说法本身就挺拧巴的。

要真像他说的,中国企业天天亏本卖东西,全球哪个国家的政府能扛得住这样规模的补贴?这完全违背基本的经济常识嘛。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美方这么说的同时,他们却要求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必须把在中国卖芯片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才能拿到出口许可。

这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这种矛盾,恰恰暴露了他们这套说辞站不住脚。

图|中美经贸会谈

不过话说回来,贝森特的强硬表态,其实掩盖不住美国正在进行的战略收缩。

咱们仔细看看协议文本里那个细节——美方主动把港澳商品也纳入这次关税暂停的范围。这个小动作,其实泄露了华盛顿现在的现实压力还是很大的。

现在美国普通家庭在超市货架前犹豫不决的样子,已经实实在在转化成了政治压力。7月份美国CPI同比涨了4.9%,其中中国商品涨价就占了超过三成的因素。

零售巨头沃尔玛的CEO已经发出警告了:“要是那24%的关税重启,圣诞节玩具的价格能直接暴涨40%!”这谁受得了?

还有爱荷华州大豆协会的抗议信都直接塞进贝森特办公室了,信里的数字看着都揪心——“每延迟一天取消关税,差不多就有五个农场破产”。

图|美国农场

2025年大选在即,这些关键农业州农场的困境,可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能刺痛华盛顿那帮政客的神经。

第三重压力是技术反制的效果没达到预期,甚至开始反噬自身。当美国挥舞芯片禁令的大棒时,中芯国际的28纳米产能已经能满足国内80%的需求了。

当它威胁制裁中国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一暂停在美建厂,福特的电动汽车生产线立马就得减产。这把封锁的刀,最先伤到的,往往就是握刀的手。

面对美方的舆论攻势,中国这边展现出的战略定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协议的核心条款说得明明白白:中国是G20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没有在核心利益上让步的。

比起日本(买波音飞机、农产品)和欧盟(增加对美投资),中方这次仅仅是通过对等调整关税就实现了休战,没付出什么实质性代价。这份定力,背后是咱们三张实实在在的硬底牌。

图|中国某地稀土开采

当美国想在稀土上做文章时,中国稀土行业协会马上释放信号——考虑对航空发动机用的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

五角大楼那边立刻就算出来了,F-35的生产线搞不好就得停摆。这场博弈,其实在谈判开始前就已经有了结果。

波音公司副总裁私下就跟媒体交过底:“要是丢了中国的订单,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就得裁掉上万人。”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C919客机最近拿到了欧盟的适航证,这意味着波音不仅要让出市场,还得直接面对一个新生对手的全球竞争,压力山大。

这次中方解除的那些“非关税反制措施”,其实是一整套随时可以重新启动的精密“武器库”。

从数据安全审查到关键技术出口管制,每一项都能精准打到美企的关键环节。这份没写在声明里的威慑力,恰恰是谈判桌上最有分量的筹码。

图|美国总统特朗普

美联社的评论挺一针见血的:“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占据上风”。

特朗普政府当年太高估了高关税能逼中国让步的能力,结果反而让中国确信,像稀土管控这样的手段,完全可以在谈判中长期保持优势。

现在美国政府急着寻求贸易缓和,某种程度上,正是它自己早先傲慢政策种下的苦果。

不过啊,这90天的休战期,可绝不会是风平浪静的。协议刚签完,美方就突然宣布要制裁中国的量子计算项目。

这种“左手跟你握手,右手就捅刀子”的做法,预示着在科技战这个领域,接下来的厮杀只会更激烈。而真正的战略博弈,其实已经在另外三个战场同时铺开了。

图|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截图)

在亚太,产业链正在悄悄重组。越南突然降低了中国光伏组件的进口关税,马来西亚也在加速中资电池厂的落地。

当美国还盯着关税攻防的时候,中国的产业链已经在重塑整个区域的经济版图了。

美方想施压让中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的企图彻底落空,中方反而跟沙特签了人民币结算的协议。石油美元这个根基,在贸易战的硝烟里,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会长谭森就坦言,这次延期“至关重要”,它给美国企业制定中长期供应链计划提供了急需的确定性。这种务实的态度,跟他们政府里鹰派那些调子,形成了微妙的对比。

图|美国纽约,交易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内工作

说到底,经济规律终究会战胜政治上的傲慢。

看看纽约港那些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吧,背后是美国中产家庭每个月能省下的378美元生活费。

当政客们还在吹嘘“修复了边境”的时候,财政部却悄悄延长了对华关税的豁免——现实主义的耳光,总是打得特别响亮。

美联储的研究早就证实了,关税成本最后大部分都落在了美国消费者头上。

高盛分析师算过,到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已经吸收了22%的关税成本;要是新增关税实施,这个比例会飙升到67%。

再看看中国对美出口占咱们总出口的比例,已经从2018年的19%降到了2025年的10.7%。这张比例图的变化,或许比什么都更能说明问题。

下次谈判,当贝森特财长再次面对中方代表时,也许该好好想想基辛格那句老话了:“当你手里没筹码的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承认现实。”

毕竟,虚张声势的纸老虎,终究是会被时代的洪流冲走的。

这九十天的停火,远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新博弈阶段的起点。

图|集装箱货轮

纽约港的起重机还在忙着装卸来自中国的集装箱,中西部农场主正计算着大豆出口的时间点,加州科技公司则在争分夺秒地申请对华出口许可证。

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微观经济活动汇聚成的洪流,最终会冲垮人为筑起的关税高墙。

其实,贸易战里有个铁律从来没变过——市场和民众,永远比政客更懂得计算真实的成本。

参考资料:

1.《中美就24%关税继续暂停等达成共识》2025-08-12 09:14|来源:央视新闻

2.《高盛:截至6月,美消费者已消化约22%关税成本》2025-08-12 09:57|来源:界面新闻

3.《香港金管局:央行与沙特等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助力当地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2025-05-29 14:15|来源:金融界

4.《美欧达成贸易协议 美将对欧征收15%关税》2025-07-28 06:40|来源: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财经   中美   财长   实情   美国   老实   确实   中国   关税   美方   协议   稀土   波音   中方   成本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