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中方胡萝卜加大棒,荷兰扭扭捏捏被迫妥协

11月7日,荷兰一改之前强抢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嚣张气焰,突然放软身段,公开表示:欢迎中国恢复芯片供应,相信未来几天,来自中国的芯片就能送到全球客户手里。

更讽刺的是,美国彭博社11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荷兰那边还扭扭捏捏,说考虑放弃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要求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

这话说的,明明就是你抢劫在先,还要我求着还?

不过不管如何,在我们的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下,荷兰那边不情不愿地,被迫让步了。

而这件事的前后发展来看,基本上就是荷兰先绑架了中国,然后中国顺势绑架了荷兰。

荷兰被逼到墙角后,最终不得不让步。


先说什么叫荷兰绑架了中国。

9月底,荷兰搬出一部自1952年制定后就从来没用过的《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总部。

一夜之间,中国籍CEO被扫地出门,公司决策权被荷兰政府一把夺走。

理由?还是那句万金油的“国家安全”。

你一个造车用芯片的公司,能威胁到荷兰什么国家安全?难道是怕中国的智能汽车,哪天集体失控把阿姆斯特丹的风车给撞了?

那荷兰为什么敢这么干?它不怕得罪中国这个大客户吗?

因为它背后有人。

就在荷兰动手前没多久,美国刚刚升级了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搞了个“50%穿透规则”,意思就是,只要一家企业有超过50%的股份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资持有,就一样要受管制。

安世半导体是全资中企闻泰科技的子公司,正好撞在枪口上。

荷兰这一手,被外媒普遍解读为“紧跟美方步伐”,是地缘政治压力下的一次纳投名状。

所以,荷兰绑架中国的逻辑很简单:我知道你需要我的技术、我的全球供应链,但现在我大哥(美国)发话了,你得按我的规矩来。不听话?我就断供!

始作俑者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


那什么叫中国也绑架了荷兰呢?

荷兰千算万算,算漏了三件事。

第一,它低估了中国反制的速度和力度。

你不是接管我总部吗?好,我直接对安世中国生产的关键车用芯片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下,直接打在了欧洲汽车产业的七寸上。

你可能不知道,安世中国生产的芯片,占了全球汽车芯片供应近七成。大众、宝马、奔驰……几乎所有你能叫上名字的欧洲车厂,都得指望它供货。

芯片一断,整个欧洲的汽车生产线,几天之内就得面临停工威胁。这不是危言耸听,欧洲汽车游说组织当时就急得跳脚,说库存见底,生产马上要停。

荷兰这一抢,抢的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命脉。


第二,它低估了中国产业链的韧性。

荷兰总部一断供,安世中国直接宣布:我们库存能撑到年底,而且从2025年开始,全面转向国产晶圆!

背后是哪家?上海的鼎泰匠芯。初期月产能4.5万片,后期规划到10万片,投资超过120亿。技术是成熟的48V平台芯片,客户是各大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换句话说,你荷兰断我的“粮草”,我回头就在自家后院把“农田”和“粮道”都建起来了。不仅够吃,还能吃得更香。


第三,它算错了自己的位置。

荷兰不是美国,但中国依然是中国。

这场风波的核心,从来不是“中国离不开荷兰”,而是“欧洲离不开中国制造的芯片”。

更讽刺的是,就在荷兰还在死扛的时候,它的大哥美国,先一步调整了策略,宣布将“穿透规则”延迟一年实施。

这一下,荷兰傻眼了。合着我冲在前面当了恶人,你回头就跟人家说“这事可以先谈谈”?

荷兰,成了这场大国博弈里,最尴尬的那个“孤勇者”。


一个基于恐惧达成的和解

所以,你再看11月7日荷兰政府的声明,就能品出里面那股浓浓的“求生欲”。

“我们相信芯片马上能送到了……”

这话不是说给中国听的,是说给身后那些快要停产的欧洲车厂大佬们听的。

彭博社的报道更是直接点破了荷兰的底牌:只要中国恢复芯片供应,并在这几天内核实,荷兰就准备在下周暂停接管安世。

你发现没?这根本不是平等谈判,这是一场“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无奈。

一个健康的商业关系,应该基于共赢和信任。


但荷兰和中国这次,是基于恐惧。

荷兰恐惧的是:再闹下去,整个欧洲汽车业都要被我拖垮,这个政治责任我背不起;中国的芯片产业链一旦完全独立,我荷兰在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将一去不返;得罪了中国这个最大市场之一,我未来的经济账没法算。

中国恐惧吗?也有。我们恐惧全球供应链被人为撕裂,恐惧辛苦“出海”的企业被无端掠夺,恐惧西方世界不讲规则的“强盗逻辑”卷土重来。


但好在,我们的恐惧,有实力作为后盾。

所以,这场和解最荒诞的地方就在于:所有人都知道荷兰之前的行动是错的,是破坏规则的,但所有人又不得不假装这是一个正常的商业磋商,然后在一个“恢复供应就暂停接管”的台阶下,各自收场。


留给世界的三个问号

这场风波看似暂告段落,但它留给世界的,是三个巨大的问号。

第一,西方的“契约精神”还靠得住吗?

荷兰,一个老牌的欧洲发达国家,一个一直以“自由贸易”捍卫者自居的经济体,居然能如此轻易地动用行政力量,强行接管一家正常经营的外资企业。

这给所有在西方投资的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穿西装打领带的强盗,依然是强盗。当规则对他们不利时,他们随时可以撕下伪装,重操旧业。

第二,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该如何自处?

荷兰的处境,是所有小国的缩影。想保持独立自主,却又不得不选边站队。但这次事件证明,盲目跟风,冲得比大哥还前面,最终很可能成为那个被牺牲的“代价”。真正的智慧,是在夹缝中找到平衡,而不是把自己变成博弈的炮灰。

第三,中国“出海”的企业,路在何方?

安世事件,是中企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成人礼”。它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出海”不仅是商业冒险,更是地缘政治的惊涛骇浪。未来,中企必须学会穿上“防弹衣”,在法务、供应链、本地化合作上做好万全准备,不能再天真地以为,遵守商业规则就足够了。


回过头看,这场1万亿美元市值的全球汽车产业链,差点因为荷兰政府的一时冲动而停摆。

最后,是中国用“胡萝卜(恢复供应)加大棒(反制与国产替代)”的组合拳,把局势硬生生扳了回来。

这背后,不是谁的施舍,而是实力的较量。

荷兰服软了,但我们不必欢呼。因为下一次,类似的戏码很可能在另一个国家、另一家企业身上重演。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一役,中国和中国企业,都更清楚手里的牌该怎么打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早知今日   荷兰   何必当初   大棒   中方   胡萝卜   中国   芯片   欧洲   恐惧   美国   企业   规则   汽车   半导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