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学校也开始强制消费了?
«——【·“半圆本”不买不行?·】——»
最近,一位家长在网上吐槽,说孩子一放学就着急忙慌地非要买一种叫“半圆本”的数学练习本,理由是老师硬性要求,不买不行。
家长起初还以为这是什么特别设计的新型文具,说不定能辅助学习,结果拿到本子一看直接傻眼了。
所谓的“半圆本”除了封面上印了个半圆图案,其他跟家里剩的旧本子压根没区别。
以前的封面是书本图案,现在换成了半圆,至于本子尺寸、内页格子、纸张质量,完全一模一样。
家长也是无语住了:就这么一点图案变动,也值得全班统一重买?还是说这个半圆封面的本子对孩子的数学成绩有帮助,能让孩子考第一?
家长虽然生气,可是又怕孩子在学校被孤立,人家班里孩子都买了,不给孩子买,再有个不好的情况老师给“穿小鞋”,也就只能硬着头皮买。
后来这位家长越想越气不过,虽然一个本没那么贵,但学校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了。
就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经历发到了网上。
没想到,视频一下子火了,不少网友看完了也跟着来气,直呼“这不就是变着法子让家长多花钱吗”!
甚至有人直接在评论区喊话:“建议直接反手一个举报,好好查查这校长是不是有亲戚在卖这种本子!”
«——【·网友们的糟心经历·】——»
随后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倒起了苦水。
其中一位网友提到,自家孩子学校突然要学算盘,周二上课用,老师却偏要等到周一放学才通知。
明摆着没给家长留一点准备时间,网上买肯定来不及,只能急急忙忙去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找——结果人家店里不光有,还囤得特别多,一副早就料到你们会来买的样子。
另一位网友说,他们学校旁边有家书店,很多家长压根不知道学校接下来要指定买什么资料,可那家书店却门儿清。
只要家长进门说自己是哪个学校、几年级的,店员二话不说,直接就从架子上抽出配套好的全套资料,根本不用你操心买什么、买哪本。
更奇怪的是,这些资料你在网上还压根搜不到,想比价都没地方比。
这种“巧合”实在多得让人没法不起疑:是不是有些学校跟门口的书店、文具店早就打通了关系,联起手来变着法儿割家长的韭菜?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位网友留言说自家孩子上初中时一直用饭卡吃饭,挺方便。结果一上高中,学校突然推广起什么“智能手表”,嘴上说得好听——“自愿购买,不强制”。
可没过多久,食堂就改了规则:只能用手表刷二维码吃饭,原来的饭卡直接作废。孩子没手表连饭都吃不上,这还叫“自愿”?
虽然手表本身没要钱,可每个月得额外交18块钱的服务费给移动公司,美其名曰“功能费”。
这不就是变着花样让家长持续掏钱吗?
嘴上说着自由选择,实际上却用“没手表吃不了饭”逼你就范。
很多家长心里憋屈,却也不敢吭声,生怕孩子在学校被为难,只能硬着头皮吃这个哑巴亏。
这些事儿听起来五花八门,可说到底套路都差不多:学校仗着自己说话算数,把家长当成软柿子,一次又一次拿捏。
嘴上客客气气说是“建议”“推荐”,可实际操作起来根本没给家长留半点选择余地。
要么是临时通知逼得你只能去指定地方买,要么是直接把旧方式停掉,让你非用新的不可。这哪是方便学生,分明是方便了一些人从中捞油水。
教育本该是清清白白的事业,是教书育人、讲良心的地方,可现在越来越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操作”掺和进来。
家长们不是不肯花钱,而是不愿花冤枉钱;不是不愿意配合学校,是实在不想被当成韭菜一茬一茬地割。
信任一旦被糟蹋没了,还谈什么家校共育。
现在家长们只要听到“学校建议买”都心里一咯噔,生怕又来什么“隐形消费”?
不少人苦笑,说现在陪孩子上学就像在拆盲盒,不知道哪天又冒出什么新规定、新设备、新本子,花样百出、防不胜防。
真希望这些大大小小的“半圆本”“智能表”“书店秘密”能真正被有关部门看见、管住,别再寒了万千家长的心。
教育是良心事业,不能变成生意场。
参考信源: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