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六轮即将于7月5日19:30打响,南京队坐镇奥体中心迎战“经济一哥”苏州队。这场本地联赛原本只是一次普通对决,却因背后复杂的城市关系、丰富的地域话语体系、以及各地网友的爆梗能力,在比赛开始前就冲上热搜,成为江苏“集体身份的夏季大戏”。
江苏人常说自己“散装”——南北差异大,互不服气,苏锡常看不起苏北,苏北又笑南方人娇气,南京虽是省会,但早被戏称“徽京”,苏州是经济强市却“没有机场、没有苏A”。“苏超”这场赛事,正好成为了“嘴替”大比拼平台,全省13城集体参与,一秒开梗。
南京 vs 苏州:嘴仗打到地铁站
最先拉满战火的是南京与苏州。
在南京奥体地铁站:
“和气生财,踢苏州不算”“输谁都可以,绝不能输苏州”“和南哥打,让你变成‘力州’”
每一条文案都在“表面平静、字里藏刀”,制造紧张又好笑的氛围。
苏州人当然不甘示弱——商圈大屏高挂:
“南哥,输球没关系,大不了去隔壁当省会”
一语双关,直戳“徽京”痛点,引发南京网友大爆发。
更有苏州网友补刀:“输了就把昆山划过去。”
这场“嘴仗”,不仅是地铁灯箱的创意竞技,更像一次线上线下的文化战役。
江苏十三市,全员“文案输出型人才”
从无锡到徐州,从淮安到连云港,各城纷纷把自黑、自嘲、自夸融合进苏超造势中:
常州:再输一场,“常”就变“丨”州连云港:苏G来了,G点不远南通:启东中学状元附体泰州:动物园没熊猫,有染色松狮扬州:嘲泰州“本是我扬州府属地”徐州:帝王之乡上线刘邦BUFF
这种高度参与式表达,使得这场地方赛事真正“全国出圈”。
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不乏网友用方言、rap、地图梗、城市介绍的方式进行“知识输出”:
淮安大妈用淮普解说:“苏州这脚,踢得忒灵咧!”镇江人留言:“要是输常州,我这醋就白泡了!”泰州人用假熊猫表情包自嘲,“我们还有黄桥烧饼!”
这种“轻量级地域文化参与”成为一次自我认同和集体幽默感的释放。
为什么“苏超”能火?因为这不只是比赛
“苏超”的火爆,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新型城市文化共创的样本。它打破了传统体育的固有受众壁垒,将普通市民、方言话语、地方情绪与轻量级参与感融合成一种“社交游戏型赛事”。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
地方城市不必靠资本,也能创造高热度公共事件;
地域自黑不是撕裂,而是表达、认同、幽默感的试金石;
城市IP的建立,不是靠一句口号,而是靠千万人说出的“梗”。
下一站,“川超”or“鲁超”?
“苏超”点燃了江苏城市间的表达欲与竞争感,也给其他省市上了一课——当城市对自我有认同、对外有表达,并能自带幽默地讲出自己的故事时,一个省级联赛也能成为全国热搜。
不靠明星,不烧钱,不内卷,靠的只是生活本身的趣味性与文化“真感情”。这场由“苏超”引发的梗战,实则是一种“轻量级的城市竞争表达”:它不以资源配置为筹码,也不靠行政命令驱动,而是通过文化生产和社交互动来完成。这种“去中心化的文化参与”,正是当下社交媒体时代所推崇的叙事模式。用户不仅是受众,更是参与者与内容创作者。
下一站,“川超”来不来?“粤超”接得住吗?“湘赣大战”又该怎样玩得更骚?
谁能想到,破圈的不一定是职业队,也可以是一群“地铁文案编辑+网友表情包制造机”。
这场未赛先燃的苏超,不只是一次球赛,它是散装江苏人的年度语言盛会,是城市IP文化的无声竞赛。
谁赢谁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们终于笑着认识了彼此。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