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欣阅
在全球经济与科技风云变幻的当下,一场看似普通的商业纷争,却可能引发行业乃至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
近日,芯片巨头安世半导体(中国)的一纸通知,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芯片市场与金融领域激起千层浪。

荷兰方面或许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步步紧逼,会换来安世中国如此决然且极具战略意义的反击——恢复部分供货,只服务中国客户,且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举措,不仅让荷兰总部措手不及,更极有可能永久改变全球芯片贸易的规则,成为全球经济与贸易发展进程中一个值得铭记的转折点。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可追溯至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后,迅速成长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重要玩家。
其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汽车品牌,从车载传感器到动力控制系统均依赖其芯片,每辆新能源汽车需使用上千颗安世芯片。2025年,安世半导体年产能突破1000亿颗,车规级Power MOS全球市占率达22.5%,小型号MOSFET稳居全球第一。

荷兰政府的干预始于2025年9月30日。依据1952年《商品供应法案》,荷兰冻结安世在荷资产与知识产权,期限一年,并暂停中籍CEO张学政职务,仅保留象征性表决权。这一行动被外界解读为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战略举措——此前美国已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并要求荷兰更换中企高管以换取豁免。
荷兰方面声称,安世计划将欧洲业务转移至中国,包括裁员40%、关闭德国研发设施及转移英国工厂技术,但闻泰科技的整合记录显示,其欧洲业务实际处于扩张阶段,80%芯片封装测试本就位于中国东莞,所谓“技术转移”实为全球化布局的常规操作。

荷兰的干预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安世中国随即宣布对特定产品实施出口管制,暂停接受荷兰总部指令,优先保障国内客户供应。
这一反制直击欧洲汽车产业命门:德国大众库存仅够维持三周生产,沃尔夫斯堡工厂濒临停工;宝马、奔驰新能源生产线因缺芯停滞;欧洲汽车产业协会警告,若争议无法在10月底前解决,产业链将中断至少三个月,损失超200亿欧元,10万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北美市场同样受波及,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警告11月起工厂将减产,福特甚至威胁追究荷兰政府责任。

面对欧洲车企的断供危机,安世中国于10月23日向全球客户发出中英双语邮件,提出三项核心条件:
第一,荷兰总部旧合同全部作废,仅认可安世中国公章;第二,交易必须以人民币结算,且通过跨境支付系统完成;第三,国内车企优先供货,欧洲订单等待期延长至45天。这三项条件中,人民币结算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人民币结算的推行并非孤立事件。自2009年中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其国际使用范围逐步扩大。2025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用重稀土供应国,掌控全球85%以上市场份额,而安世半导体70%产能集中于中国四座基地。
荷兰接管的荷兰实体因缺乏中国产能支持,实际成为“空壳”——每日损失高达230万欧元。在此背景下,人民币结算既解决了车企的燃眉之急,又通过货币选择权重构了供应链权力结构。

对车企而言,接受人民币结算虽需调整结算流程与外汇管理,但相比停产损失仍属最优解。大众汽车连夜兑换5亿人民币,博世采购总监坦言:“能接受,总比停产强,仓库库存仅够三天。”
金融机构迅速上线更多人民币清算工具,离岸与在岸市场联动加强。尽管欧元与美元在短期内仍占主导,但在依赖中国制造的细分市场,人民币使用率显著上升。某欧洲零部件厂采购主管在内部群调侃:“过去下单看美元汇率日历,现在得贴人民币汇率图。”

荷兰的干预行动暴露了其战略短视。安世半导体被收购后,五年内为荷兰贡献约1.3亿欧元税收,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研发投入与专利数量大幅增长。而荷兰强行接管后,不仅未能获得实际控制权,反而导致本国经济利益受损。
ASML的案例更具讽刺意味——这家荷兰科技巨头2025年在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达42%,其上游供应商KMWE已在中国苏州设厂,通过“在岸生产”规避跨境运输管制,与转向东南亚的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全球汽车巨头的转向印证了市场规律的力量。技术壁垒与产能布局决定,车规级芯片认证需至少半年时间,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28纳米及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接近40%,且仍在扩张。
这一领域虽不如先进制程光鲜,却是汽车、家电、工业机械等产业的核心支撑。美国长期聚焦七纳米、五纳米等高端制程封锁,却忽视了中国在成熟制程的供应链优势,荷兰的干预恰成为这一战略短板的注脚。

人民币结算的推行亦非偶然。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量长期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国际贸易结算量占比超18%,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安世事件中,中国通过货币工具间接改变对方成本结构与谈判位置,展示了非关税手段在产业竞争中的有效性。
全球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10月17日中国汽车芯片指数单日暴跌3.83%,一周内市值蒸发超1400亿元,但车企为维持生产不得不接受新条款,凸显供应链韧性成为战略资产。

安世事件为全球产业竞争提供新范式。货币工具与供应链安全的结合,使国际贸易规则从关税、技术限制延伸至结算货币选择。
中国企业通过市场力量推动规则重构,而非封闭对抗,为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提供新思路。企业层面,供应链安全被写入战略核心,货币风险纳入日常管理;政府与行业协会则需优化政策,减轻企业跨境结算与合规负担。

对荷兰而言,此次风波代价沉重。看守政府任期仅剩数日,其强硬姿态更多是向美国递交“投名状”,却牺牲了本国经济信誉与全球产业链地位。欧洲汽车业协会的警告言犹在耳:“任由政治介入市场运作,只会扯紧脆弱链条,最终让所有依赖者受累。”
安世中国的反击证明,全球化时代,抢夺招牌易,夺取产能与供应链难;政治操弄或许能换来短期控制权,却可能长期丧失信任与话语权。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