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金徽体育俱乐部迎来成立十周年。从 2015 年北京首家俱乐部起步,到如今布局 25 家俱乐部、辐射多座城市,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创始人团队对网球的热爱、对长期主义的坚守,更是对 “做百年体育企业” 的笃定。近日,我们对话俱乐部联合创始人郑辉先生,听他讲述十年征程里的初心与坚守、未来规划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战略缘起:赛事结缘定赛道,锚定群众体育破局
记者:十年前为何选择投身网球俱乐部领域,最初的契机是什么?
郑辉:一切始于对网球的热爱,也源于一场偶然的相遇。2015 年,我和大哥郑凯(业内称我们为网球界 “布莱恩兄弟”)在高校 EMBA 网球比赛中,结识了金徽企业的创始投资人杜楠主席。三人聊起网球运动的发展,越聊越投缘 —— 当时很多人在选择运动时会倾向高尔夫,但我们认为网球更具大众属性,能覆盖全年龄层客群,更贴合 “全民健身” 的市场需求,也更易打造差异化的体育服务品牌。而杜楠主席的一句 “我这是上市公司品牌,不能给我掉链子”,让我牢记在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一坚持,就是十年。
二、运营坚守:困境突围保增长,会员价值优先破局
记者:十年发展中,最难的阶段是如何度过的?
郑辉:最难的无疑是疫情期间的行业寒冬。当时全行业无法常态营业,多数俱乐部选择暂停运营、缩减成本,但我们坚持 “会员价值优先,金徽正能量激励” 的运营逻辑 —— 不是盲目硬撑,而是通过金徽正能量服务创新彰显运动本色,这也是体育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杜楠主席提出 “体育服务不停档,品牌温度不降温” 的策略,我们不仅持续维护现有俱乐部,每年推进 3 家新俱乐部落地,通过 “以新拓客、以正能量带新” 保障基本盘稳定。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 “稳扎稳打” 的扩张节奏,优先选择 “懂体育、爱服务、有韧性” 的伙伴 —— 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每一家俱乐部都能实现 “会员留存率超 80%” 的运营目标,真正成为会员的 “运动消费首选地”,这才是对 “长期主义运营” 最好的诠释。
三、价值内核: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构建体育服务生态
记者:您常说 “要做爱网球的人,而非爱打网球的人”,如何从商业视角理解这句话?
郑辉:“爱打网球” 是单一产品供给,“爱网球” 是深度用户价值挖掘 —— 本质是从 “卖场地” 的产品思维,转向 “造生态” 的用户思维。很多体育俱乐部只提供基础运动场地,但我们聚焦 “体育 +” 的价值延伸:通过 “体育 + 社区” 组织邻里网球赛,激活社区客群消费潜力;通过 “体育 + 教育” 开设亲子网球课,拓展家庭用户市场;还针对老年、儿童等细分客群,研发定制化运动方案,实现 “一人运动带动全家运动” 的商业转化。
从运营数据看,这类创新服务成效显著:60 岁以上老年客群复购率提升 40%,亲子家庭客群年消费额超单人客群 2 倍;更有会员主动成为 “品牌宣传员”,带动身边人加入,节省近 30% 的获客成本。看到会员因俱乐部实现 “运动消费 + 情感价值” 双重满足,就知道 “用户思维” 的战略没有错。也正是这份价值坚守,让我们在行业盈利艰难、需持续投入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现金流稳定 —— 因为我们做的不只是场地租赁生意,而是高粘性的体育服务生态。
四、未来布局:双向赋能构建全球体育服务网络
记者:十年沉淀后,俱乐部 “百年企业” 战略中,海外与国内、全球布局如何协同?
郑辉:我们始终坚持 “以国内为根基,借海外补短板,以全球谋长远”。未来五年核心是 “双向赋能”:一方面让海外成熟生态落地国内,解决行业痛点;另一方面把国内验证的模式输出海外,构建全球网络。
在海外反哺国内上,与德国法兰克福、澳洲库扬俱乐部共建实验室:引入青少年能力分级标准,试点俱乐部考级通过率提升 50%;借鉴业余赛事商业化经验,引入教练认证体系,私教续课率提高 35%,精准解决青训、赛事、服务痛点。
在国内经验出海上,按区域定制输出:东南亚复制 “亲子网球 + 社区赛事”,新加坡俱乐部家庭会员占比 65%;欧洲落地 “体育 + 公益” 启蒙课,美国,新加坡合作点半年积累会员 200 余人;输出轻量化 体育AI 鹰瞳系统,降低技术成本,提升体育赛道智能化。同时计划三年建 “全球网球服务联盟”,实现会员全球场地预约、教练双向流动、装备集采协同,打造 “国内强体验、海外树标杆、全球共协同” 格局。
记者:“金徽人” 的内涵如何承载百年俱乐部的愿景?未来将通过哪些核心举措实现传承?
郑辉:“金徽人” 从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群 “把网球当信仰、把传承当责任” 的同行者 —— 这里有从少年打到老年的会员,有把青训当使命的教练,也有因网球结缘、彼此扶持的家庭。我们理解的 “百年俱乐部”,不是靠规模大小,而是靠精神与文化的延续;而承载这份传承的核心,就是我们正在规划的 “金徽网球mall”。
这座网球mall不只是专业场馆,更是 “金徽人” 的精神家园与传承载体:它会保留北京首片球场的纪念区域,陈列十年来会员的运动故事与老照片,让后人知道我们从哪里出发;会设 “网球文化博物馆”,展示网球运动的历史与金徽的发展历程,让青少年理解这项运动的精神内核;更会打造 “传承者计划”—— 从会员中选拔热爱网球、有责任心的年轻人,提供专业教练培训与管理课程,让他们成为未来俱乐部的运营者、网球文化的传播者。
在全球布局中,我们也会把 “传承” 理念融入其中:海外合作俱乐部会设立 “金徽传承角”,展示国内会员的网球故事;国际青少年交流赛会增设 “传承奖”,表彰致力于网球普及的年轻球员。我们这代人或许看不到百年后的俱乐部,但这座网球中心、这些传承机制,能让 “热爱、专业、传承” 的金徽精神,像网球的旋转一样,一代代传递下去。
五、企业担当:政策借力实现体育服务双赢
记者:民营体育如何平衡社会价值与商业可持续?对接国家政策有哪些实践?
郑辉:国家政策为体育产业指明方向,国务院明确 2030 年体育产业规模破 7 万亿元,我们积极承接政策红利:承接全国性业余赛事,获补贴覆盖 30% 运维成本,定制培训套餐营收增 60%;申报国家级青少年人才基地,获教练补贴与器材支持,青训成本降 25%;按政策改造存量空间建俱乐部,享税费减免,切入社区场景;参与 “旧物循环” 公益,获政府采购优先权,今年承接 5 个社区项目,形成 “政策 — 成本 — 变现 — 公益” 闭环。
记者:如何看待政策红利下的市场机遇?
郑辉:国家政策推动 “全民健身消费升级”,全国网球人口年增超 30%,万亿市场待挖掘。我们借 “商旅文体健联动” 政策,推出 “网球 + 商圈 + 景区” 套餐,获客成本降 30%;按 “绿色智能转型” 政策升级场馆,获设备补贴。目前正将 “政策 + 海外经验” 模式复制到新城市,今年 4 家俱乐部借政策快速落地。未来将持续转化政策机遇,打造民营体育标杆。
十年,是金徽体育从 “北京网球俱乐部” 到 “全球 25 家俱乐部” 的跨越,更是 “国内生态筑基 + 全球协同布局” 的起步期。正如郑辉所说:“体育服务没有国界,好的模式能落地全球,真的热爱能连接人心。十年只是序章,我们的百年路,每一步都踩在‘用户需求、海外赋能、全球价值’的同频点上,百年俱乐部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代代金徽人用热爱与责任垒起的丰碑。网球不老,初心永在。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