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迎来史上最热夏天!专家警告:这几类人晚上睡觉得小心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浪正以愈发猛烈且频繁的姿态侵袭地球,医生们将其形象地称为“沉默的杀手”,其带来的健康威胁也日益严峻。面对极端高温,我们究竟该抱有怎样的警惕?在气候变化的宏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自身安全?

高温夺走了多少生命?

据估算,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因高温天气而失去生命。这个数字甚至超越了战争与恐怖主义造成的死亡人数,尽管仍低于交通事故或空气污染所导致的死亡。

然而,高温却鲜少被直接列为死亡原因。这背后逻辑在于,极端高温往往扮演着间接致命的角色。多数高温受害者并非直接死于热浪本身,而是由于心脏病、肺病和肾病等基础疾病在高温的压力下急剧恶化,最终导致过早离世。

高温如何侵蚀健康?

高温无疑会对人体构成巨大的生理压力。当白天气温高到令人无法正常活动,而夜晚又不足以提供凉爽环境以供身体恢复时,我们的心脏和肾脏便会为了维持体温而超负荷运转。

不仅如此,高温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健康问题。热浪常伴随着事故增多、空气污染加剧、野火规模扩大以及停电频率提升,所有这些连锁反应都可能使本已脆弱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谁是极端高温下的最脆弱群体?

那些被迫在酷热环境下进行户外劳作的人群——例如建筑工人、农民以及无家可归者——最容易遭受中暑和热射病的侵害。

然而,从热相关死亡的主要数据来看,老年人,尤其是身患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是绝对的高危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因热相关原因死亡的风险也高于男性。此外,贫困人口,由于其往往缺乏空调、保温良好的住房或接触绿色空间的条件,同样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湿度为何让体感更炽热?

汗液是人体对抗高温最有效的防御机制,它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但当空气中湿度较高且感觉闷热时,人体散热的效率会大打折扣,因为汗水很难从皮肤表面蒸发。这种效应能使体感温度攀升数摄氏度,而这细微的温差,有时却足以决定生死。

热浪为何愈演愈烈?

一个多世纪以来,化石燃料的持续燃烧已使大气层被温室气体堵塞,这些气体如同一个巨大的保温层,将阳光困锁其中,从而使整个地球持续升温。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约1.3摄氏度——陆地升温幅度更大——这不仅提高了基线温度,也使得极端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

同时,有证据表明,气候变化正通过削弱急流来加剧热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导致了“热穹顶”现象发生频率的增加,即高压高温区域在一个地区上空长时间滞留,有时长达数天甚至数周。

气候变化难道不会减少因寒冷导致的死亡吗?

目前来看,全球因寒冷天气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超高温天气,即便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等温暖地区亦是如此。然而,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预计因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增速将远超因寒冷天气减缓而挽救的生命数量。当科学家对欧洲854个城市进行模拟分析时发现,在所有排放情景下,与温度相关的死亡人数都呈现增长趋势,即便将人类的适应因素纳入考量,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预计因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因气温较低而挽救的生命人数

气候变化导致的每10万人中额外死亡人数在854个欧洲城市中的分布情况

我们应如何适应热浪?

减少化石燃料污染是阻止热浪进一步加剧最关键的举措,同时,保护森林和湿地等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态系统也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者也呼吁重新设计城市,减少混凝土和汽车的使用,转而增加公园和水域的覆盖。这有助于抵消“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相比周边农村地区更为凉爽。

此外,配备空调或被动冷却系统的建筑物能够显著降低死亡人数,而强大的医疗系统和迅速有效的紧急预警机制同样不可或缺。

热浪中如何自保?

最直接的建议是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温之下:尽量不要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务必寻找阴凉处。为了保持家中凉爽,白天应关闭窗户,待到夜晚气温低于室内温度时再打开。同时,使用百叶窗或窗帘遮挡窗户,以阻挡阳光直射。

医生们还建议,在热浪期间应频繁饮水,穿着宽松衣物,并主动关注社区中脆弱人群的健康状况。

作者:阿吉特·尼兰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养生   夏天   小心   专家   全球   高温   热浪   天气   气温   城市   气候变化   凉爽   生命   频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