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成功是孩子考上什么985、211吗?马云说:根本不是!

前几天刷到一则新闻:浙江一位企业家的儿子刚上初一,就被父亲要求每天清晨独自换乘两趟公交去十公里外上培训班。头两周孩子坐错三次车,还被车站小贩骗了零花钱。可没想到三个月后,这个小男孩不仅能背下全城公交线路图,还帮着同学规划通勤路线。

这让我想起去年马云在一场演讲中的话:父母最大的成功,是当孩子从你手里飞走时,他能自己找到方向。当时这段话在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毕竟在多数人眼里,培养出考上985的孩子才算成功,可马云却说:你扶自行车把手越久,孩子越学不会自己蹬。

去年春天去杭州出差,遇见过一位非遗缂丝传承人。他14岁的女儿正跟着学手艺,每天要在织机前坐五个小时。小姑娘有次被铁梭子扎破手指,眼泪汪汪地问:“为什么其他同学周末能玩手机,我非要来这遭罪?”

三年后再见到她是在非遗展上,这孩子站在国际策展人面前现场复原敦煌残卷。德国人惊叹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她讲解时的那股沉稳劲儿:“这哪像十七岁,倒像是磨了三十年手艺的老匠人。”

这事印证了马云常说的「事教人」逻辑:教会孩子骑车的从来不是口诀,而是膝盖上结痂的伤口。就像有位父亲教儿子修自行车链条,拆装七次才成功。当满手油污的孩子突然说出「原来使劲方向反着来就行」时,这个领悟足以抵过百次说教。

认识个妈妈去年在朋友圈刷屏:女儿上大学第一个月就花光生活费,她硬是咬紧牙关没转账。小姑娘在食堂连吃两周素菜,最后靠着帮奶茶店画黑板报换了顿火锅。现在毕业两年,这姑娘成了上海外企最年轻的财务主管。

这让我想起马云对儿子的教育观:18岁成人礼上,这位首富父亲没送房送车,而是给了一封手写信。信中只字未提学业成绩,通篇在说:要学会用脑子分辨真相。

其实真正的高手父母都懂——能保孩子一时的,保不了一世。就像老鹰教幼崽飞翔,先要抽走窝里的软草,让雏鸟被荆棘扎疼,才会拼命振翅。所谓家业传承,传的从来不是银行卡余额,而是那股能单打独斗的狠劲。

前段时间参加教育论坛,听见有位院士的育儿经:孙女读研时课题遇阻,老人明明能一个电话叫来院士团队指导,却坚持让孩子自己发邮件联系专家。等姑娘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时,致谢词里写着:感谢祖父教会我如何独自翻过悬崖。

这恰好验证了马云常说的“疼痛教育”:给孩子造座温室容易,难的是培养他们建造房屋的本事。见过太多父母卯足劲把孩子送进名校,结果毕业生连洗衣机都不会用。说到底,教会孩子洗衣做饭的本事,比送他留学更实在。

说到底,孩子的成长就像学骑自行车。扶车把的家长看似体贴,实则剥夺了孩子感知平衡的机会。不如学学马云说的:“该摔的跤让他摔,该走的路让他走。”毕竟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永远避风的屋檐,而是直面风雨的胆量。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育儿   孩子   马云   父母   教会   儿子   父亲   去年   满手   说到底   手艺   院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