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科技圈炸了个大新闻:谷歌官宣要在印度安得拉邦的维沙卡帕特南砸150亿美元,建一个千兆瓦级别的AI数据中心。
这可不是笔小数目,不但是谷歌在印度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更是它在美国本土之外摆下的最大AI枢纽。
在很多人眼里,这只是巨头的商业扩张,但懂行的都知道,这步棋藏着全球AI争霸的大算盘。
提起印度科技城,多数人先想到的是班加罗尔、孟买这些老牌重镇。
可谷歌偏偏把宝押在了东海岸的港口城市维沙卡帕特南,这背后的考量比想象中深多了。
首先是“地理位置牌”。
维沙卡帕特南作为印度重要的港口城市,天生就是国际海底光缆的理想登陆点。
谷歌早就和印度第二大移动运营商巴蒂电信搭好了伙,打算在这建海底网关和电缆登陆站。
要知道,现在AI数据传输就靠海底光缆撑着,像亚太ADC海缆总传输能力超160Tb/s,能连起中日新等多国。
谷歌这布局,相当于在东南亚到南亚的网络节点上插了根旗杆,以后印度乃至周边的AI数据传输速度都得沾光。
更关键的是“能源底气”。
AI数据中心是出了名的“电老虎”,1GW的初始容量意味着每月耗电量得用亿度来算。
安得拉邦能入谷歌的眼,靠的就是过硬的能源底子。
印度现在非化石燃料发电装机占比已经超过50%,提前五年完成了《巴黎协定》的目标,而安得拉邦更是可再生能源的重镇。
印度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公司ReNewEnergy就在这建了280万千瓦的风光混合项目。
谷歌早就找好了搭档:阿达尼集团旗下的AdaniConneX。
这家印度基建巨头的绿色能源野心不小,目标是2030年把运营容量做到5000万千瓦,旗下的阿达尼太阳能公司还计划2026年把硅锭产能提至56吉瓦。
双方要一起建清洁能源发电、输电和储能系统,这“AI+绿电”的组合,既解决了算力的能源瓶颈,又踩中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
安得拉邦的政策红利也没被浪费。
当地政府早就放出了土地和电力补贴,首席部长奈杜家族更是有“点石成金”的先例,上世纪90年代就把海德拉巴打造成了科技都市,现在微软、甲骨文都在那安了家。
有这基础,谷歌的项目推进自然顺风顺水。
谷歌这150亿花得值不值?光看就业数据就很有说服力,项目预计能创造18万个直接和间接岗位。
对维沙卡帕特南来说,这可不是简单的招人干活,而是要彻底改写城市的经济版图。
以前这座港口城市主要靠航运和制造业撑着,现在谷歌一来,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网络工程、清洁能源这些高端产业都得跟着起来。
就像安得拉邦技术部长纳拉・洛克什说的,这不止是创造岗位,更会带动一大波经济活动,让维沙卡帕特南从港口城市变身“全球技术中心”。
但谷歌的野心远不止帮印度搞就业。
现在的AI竞争,说白了就是“算力军备竞赛”,大模型训练、科学计算,哪样都离不了海量算力。
微软和亚马逊早就盯上了印度市场,前几年各自砸了几十亿美元建数据中心,就是想抢这块肥肉。
谷歌这次下重注,明显是想后发先至,在印度的算力市场里抢块核心地盘。
印度的市场吸引力实在太诱人:近十亿互联网用户,全球最庞大的开发者社群,还有“数字印度”战略推着整个市场往前跑。
谷歌在这建数据中心,不光能伺候好现有的YouTube和Android用户,更能扎根当地,用印度的本土数据和人才优化AI应用。
比如针对印度方言的大模型、适应本地农业的AI工具,这些都得靠本地算力支撑。
更深的门道在“数据主权”上。
印度2023年出台了《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虽然相关跨境传输条款还没生效,但监管方向早就明确了,数据得留在本土。
就像印度储备银行早就要求,支付数据必须存在印度境内,境外的得24小时内传回来。
谷歌把数据中心建在印度,相当于拿到了合规的“通行证”,既能稳住政府信任,又能掌控数据处理的全流程,从软件服务商变成了“数字基建操盘手”。
在印度做生意,光有技术和钱可不够,得懂“规矩”。
谷歌这次能顺利官宣,靠的是拉对了盟友,阿达尼集团和Airtel这两个本土巨头。
这波操作首先化解了“外来者”的尴尬。
印度近年一直在推“印度制造”,对外资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
谷歌把项目包装成“美印顶级企业共建的国家级设施”,一下子就从“外企投资”变成了“本土合作”,既分担了建设风险,又拿到了本地的政治和商业支持。
更重要的是应对监管的“暗战”。
谷歌在印度正面临好几起反垄断调查,要是再被贴上“垄断数据”的标签,日子肯定不好过。
现在砸150亿建基建,等于告诉监管机构:我不是来抢市场的,是来帮印度建数字经济根基的。
这波“以投资换信任”的操作,给后续的监管沟通加了不少分。
这时候和美印贸易的大背景一结合,更能看出谷歌的精明。
最近美印因为关税问题闹得有点僵,150亿的投资正好成了“企业外交”的筹码。
对印度政府来说,这是吸引高科技外资的大政绩;对美国政府来说,这也是美印互利共赢的活例子。
两边都讨好,谷歌在中间自然吃得开。
而阿达尼和Airtel也不吃亏。
阿达尼能借着谷歌的项目扩大绿色能源版图,Airtel则能靠海底光缆和数据中心业务坐稳电信巨头的位置。
这种“三赢”的合作,在印度复杂的商业环境里简直是“生存范本”。
谷歌这步棋落子,不光影响印度,更会搅动全球AI基建的格局。
以前亚太的算力中心主要在中国、新加坡这些地方,现在维沙卡帕特南要崛起了。
靠着海底光缆的优势,这里能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和全球的算力枢纽。
就像东南亚-海南-香港海缆能带动区域互联一样,谷歌建的光缆登陆站,会让印度东海岸成为新的数据“中转站”。
以后亚太地区的AI数据处理,可能要多一个重要选项。
对印度来说,这只是开始。
安得拉邦的目标是2029年前建成6吉瓦的数据中心产能,谷歌的项目就是“排头兵”。
加上印度太阳能发电已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三,2024财年光伏组件出口额还涨了23倍,能源和产业基础都在夯实。
再配上Aadhaar这样覆盖13亿人的生物识别数据库,印度的AI生态一下子有了“数据+算力+应用”的完整链条。
当然,挑战也不少。
印度的水资源短缺和电力供应不稳定,还是数据中心建设的老难题;《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落地,未来的合规风险也得提防。
但不管怎么说,谷歌的150亿已经砸下去了,这枚关键棋子已经落定。
接下来,就看微软、亚马逊这些对手怎么接招,也看印度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从“互联网大国”真正升级为“AI算力大国”。
全球AI的权力游戏里,印度这股新势力,再也不能被忽视了。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