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五晚,摩尔线程IPO通过上市委审议(进入后续注册流程)。
有点大家要知道,摩尔线程从申报受理到上市委审议通过历时约88天
这一节奏在近年来的硬科技企业中属于较快水平。
因为正常来说芯片企业通常研发周期长、验证门槛高、商业化路径慢,能以“百日级”节奏完成上市审核的。
这或许意味着摩尔线程可能具备:一是技术路线清晰,二是市场需求明确。
这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今天笔者就从三方面来分享一下,关于摩尔线程的快速上会有哪些方向会受益。
先厘清定位:摩尔线程是一家专注于全功能GPU芯片自主研发的企业。
创始团队颇具辨识度。其核心人物是张建中,公司创始人兼CEO。
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负责英伟达在中国的整体战略与业务拓展,任职长达15年。
产品方面,覆盖图形渲染、AI计算、高性能计算、虚拟化和多媒体处理等多个场景,目标是构建“云—边—端”一体化的加速计算平台。
这一定位,在国内并不多见。
多数国产GPU企业聚焦单一赛道——或专攻信创桌面替代,或主打AI推理加速。
而摩尔线程试图“两条腿走路”:据公司披露,基于MTT S5000已构建千卡规模的GPU集群,并在部分AI训练任务中进行验证,初步展现出集群扩展潜力。
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已实现五颗芯片流片量产,完成四次架构迭代。
其基于MTT S5000搭建的千卡级GPU集群,在实际AI训练任务中展现出良好的集群效率;
MTT S80的单精度浮点性能,已接近上一代主流消费级GPU产品水平
虽然在图形兼容性、软件生态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硬件能力的持续进步,已让它进入“可用”的实用阶段。
换句话说,它不再是“概念验证”,而是开始接受真实场景的检验。
摩尔线程在不到三个月内完成IPO的关键一步,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高端计算芯片自主化进程的高度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GPU作为现代计算的核心组件,其应用早已超越传统图形处理,广泛渗透至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工业仿真、智能驾驶等领域。
随着大模型训练、边缘推理等需求爆发,高性能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具备自主GPU设计能力的企业,自然成为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
摩尔线程的技术积累、产品落地节奏以及团队背景,使其成为当前阶段较具代表性的标的。
其快速过会,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对“国产高端芯片能否持续突破”的集体期待。
后续,摩尔线程若成功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的研发。
根据招股书,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主要用于技术升级,也将推动上下游协作深化。
从中长期看,以下几类主体可能间接受益:
1、本土半导体供应链:GPU研发涉及架构设计、IP整合、先进封装、测试验证等多个环节。
随着产品迭代加速,对国内EDA工具、封装测试、晶圆代工等配套能力的需求也将提升,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2、行业应用客户:在设计、制造、能源、媒体等行业,图形与AI算力正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摩尔线程提供的多元化产品组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有助于降低技术迁移成本,提升整体算力部署灵活性。
3、AI开发者生态:随着国产GPU软硬件成熟度提高,更多开发者有机会在本地化平台上进行模型训练与应用开发。
若配套工具链不断完善,有望降低AI创新门槛,激发更多场景化应用的出现。
我们无需夸大摩尔线程当前的实力——它生态仍在建设,距离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
但也不能忽视它所代表的趋势,国内企业在高端计算芯片领域的探索,正在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构建”。
接下来跟踪:能否持续迭代?能否赢得客户信任?能否在性能、功耗、易用性之间找到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