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抠门哲学”卷赢,却年入百亿,预制菜教父到底做对了什么?

你可能一辈子没去过米其林,但你很可能在商场角落里吃过这顿,人均不到30元的“套餐”,买单时还觉得“真香”。

说的就是这家被骂成“预制菜祖师爷”,却年赚百亿、口碑屹立不倒的神店:萨莉亚。

比起那些靠加盟疯狂开店、靠噱头收割第一波流量、靠营销硬撑日常营收的“速生”品牌,萨莉亚的扩张之路慢得离谱。可就是这个“慢性子”,如今却成了最赚钱的“快手”。

靠着一口成本几块钱的预制菜,它是怎么做到一年赚走中国人超过百亿的?

它是懂如何收割打工人钱包的“极致理性主义者”,餐饮界的字节跳动,零情绪,全效率。

一、把预制菜玩成艺术,是技术更是管理极致

餐饮圈的天条是食材新鲜、厨师手艺、环境优雅。

但萨莉亚,恰恰全反着来:总部明说自己用的是全预制菜,而且门店统一配送,厨房里甚至连一把刀都没有。

它从不追求什么“现炒”、“好食材”,而是用中央工厂+数据驱动的“工业级预制”彻底改写了餐饮范式。

这背后藏着整个行业最变态的一套效率公式:从食材种植、工厂加工、中央厨房烹饪,再到门店加热上桌,全流程控速、控人、控味。

一个300平米的店面,只配4个员工,就能日销三百份;一道意大利面,1分钟搞定上桌。

甚至为了节约回盘时间,他们研究发现员工直接端盘比用托盘每天能多节省8.6秒!

这已经是流水线打仗,工程部+效率部+工学部联合出品的精密作战系统。

二、减租金不减人流,比同行便宜却更精准

餐饮想赚钱,离不开好位置。

价格和人流通常无法兼顾。别的品牌做的是“111策略”,一流城市、一流商圈、一流地段。结果就是人来不少,租金高到吐血。

可萨莉亚一早另辟蹊径:“113策略”,选一流城市、一流商圈、三流地段。

看似偏一点没事,只要蹭到主力商圈边缘流量,再靠“高性价比”引流,就能精准吃下目标客群。

不是吸引所有人,而是精准干掉穷人预算里的每一分钱。你觉得不体面,他却赚得体面。

租金成本占比控制在营业额的13%以内。餐饮同行听了得沉默,奈雪、喜茶哭着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从1967年到1994年,萨莉亚总共才开出100家门店。

从1995年后,每6天就开一家,到2000年就开到了400家,全靠内部资金滚动开发;1999年,更是强势登陆东京证交所上市。

延缓增长不是因为慢,而是他比谁都清楚。扩张前,先打扎供应链、效率链、成本链三条底座,一旦发力,全是惯性加速。

很多餐饮品牌动不动就搞加盟赚快钱,结果三年烧光,五年关门。

萨莉亚开哪家活哪家,活得长、活得稳,一年起不来?看五年啊,他已经全面覆盖中国主流一二线城市商圈,2025年的目标是新增136家门店,几乎翻倍扩张。

三、成本战打到极致,一顿饭照样干爆你钱包

萨莉亚一顿人均不超30元的饭,毛利率可以超过60%。

一边极限压缩租金和人工成本,一边靠自建工厂和农场控价源头,连生菜籽、番茄种子、米都自己种,全链路不被任何人“卡脖子”。

它成本比你低,但挣得比你多。

2024年,中国超过105.6万家餐企倒闭。萨莉亚不仅利润翻番,更是直接把近八成利润赚自中国市场。中国成了它最重要的利润引擎,也是它胜负的关键战场。

2025年,萨莉亚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再开136家中国门店。

当城市下沉红利开启,“抠门经济”风暴席卷一到三线城市之外,其实萨莉亚才刚刚进入主战场。

别以为预制菜没有未来,真正被淘汰的,只是毫无效率、毫无标准化的差成本门店。

萨莉亚,用铁打的“系统+算法+自控供应链”,早已把整个行业抬升到了另一个赛道。

预制菜并不丢人,丢人的是做不好还死贵。把预制菜做到了极致,成了打工人下馆子的“人均理性+情绪价值”第一选择。

总结

从中国角度来说,这片餐饮土地从不缺客人,缺的是能够穿越周期的商业模型。

你可以不喜欢萨莉亚的低价打法,但不能否认,他用20年跑出来的成本结构,几乎是行业的理性顶点。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份严肃到冰冷的答卷,自营为主,不贪盲扩、深耕供应链,不躺营销坑、薄利高频,打工人买账、员工可复制,管理靠系统。

未来中国企业真正能在饮食行业里“走出去”的,绝不会是情怀爆款,而是效率战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美食   抠门   教父   对了   哲学   成本   餐饮   效率   商圈   中国   极致   城市   精准   租金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