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默的荣耀》开播,好多人追完都说这剧看得心揪着疼。
为啥?因为剧里讲的吴石将军,那故事比《潜伏》还真实,真人真名真事,而且他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写满了悲壮。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1949年说起,当时解放军解放福州,吴石作为国民党中将,本可以留下起义,但蒋介石一纸调令让他去台湾当“国防部参谋次长”。
换别人可能犹豫了,可吴石琢磨的是:这职位搞情报不是更方便?就这么着,他去了台湾,成了潜伏在敌人心脏的卧底。
剧里有段香港接头的戏,现实里真发生过,当时台湾搞举报制度,地下党和大陆断了联系,吴石得想办法送情报。
怎么去香港?他瞅准国民党急着抱美国大腿,熬夜写了份让美国人点赞的援助方案,借着去香港签约的由头出发。
但他不知道,国防部二处和保密局早盯着他了,福州战役时就有人见过他,这会儿怀疑他“通共”,香港之行说是签约,实则是试探。
吴石第一回想在路上甩开眼线,利用二处和保密局消息不通的空子,假装发现跟踪让二处去追,结果低估了保密局对当地的熟悉,没成功。
第二次他冒险把酒会消息透露给记者,指望接头人看到,可酒会里一半服务员都是保密局假扮的,拍照盯梢寸步不离。
最后咋接上的?吴石看见商会主席坐轮椅进来,后面戴帽子那人是接头人,他把纸条藏杯底,假装拿错杯子,就这么一两秒把情报递出去了。
这操作,说实话,比剧里演的还紧张,有人说这剧跟《潜伏》比差了点,但就冲这真实劲儿,我觉得耐看。
尤其是知道历史上吴石真这么干过,就觉得谍战剧再怎么编,都不如真人真事惊心动魄。
其实吴石本身就是个“学霸”,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800多人里考第一,人称“吴状元”。
后来去日本炮兵学校、陆军军官大学,都是第一毕业,能文能武,被叫做“十二能人”。
放现在,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抗战时他写的《日军作战之判断》,对日军分析准得吓人,白崇禧推荐他当第四战区参谋长,还救过胡志明。
可国民党内部太腐败,吴石后来跟朋友吐槽“党国不亡,天理难容”,这话传到蒋介石耳朵里,他早被盯上了。
1946年他遇到地下党员吴仲禧,才找到方向,开始给我党送情报。
淮海战役前,为了让吴仲禧拿到国军情报,吴石写信给“剿总”参谋长李树正,让他招待好吴仲禧,这才让吴仲禧进了机要室看到军事地图。
南京解放后,国民政府想把500箱文件运台湾,吴石建议先放福州,结果只运了100多箱不重要的,留下298箱关键文件,这事儿就能看出他的心思,不光是搞情报,还想着保存资料。
可这么聪明的人,为啥最后没逃过死局?1950年台湾白色恐怖太狠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那种当街抓人、枪决的场景,都是真的。
当时台工委往蒋介石官邸投《光明报》,保密局一查,抓了40多人,还抓到了地下党领导人蔡孝乾。
蔡孝乾叛变,供出了所有名单,包括和吴石联系的朱枫。
吴石赶紧帮朱枫办通行证,让她坐军用飞机去舟山,离大陆就差一江之隔,结果最后还是没走成。
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他们被枪决,毛主席当时写了首《赞“密使一号”》,“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可吴石没等到曙光。
现在北京西山有个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立着他们四人的雕像,远远看着北京,这场景,想想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看《沉默的荣耀》时,我总在想,吴石知道去台湾是死局吗?他肯定知道,但他还是去了,就为了那句“拿情报会不会更方便些”。
现在我们看剧觉得揪心,可真实历史里,这些潜伏者面对的远比剧里残酷,他们没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却把情报送了出来,给后来的人铺了路。
西山那四个雕像,到现在还在那儿看着,七十年过去了,我们没忘记,也不能忘记,这些沉默的荣耀,才是最该被记住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