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摊牌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料到,中国市场赏饭吃的时代结束了

还记得那个声称在中国建厂是“赏饭吃”的郭台铭吗?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代工皇帝”,如今在郑州富士康新总部的奠基仪式上,却显得格外谨慎。

镁光灯闪烁,众人目光复杂,打量着这位75岁企业家重返故土的姿态,曾几何时,他依仗富士康的龙头地位,狂妄放言,以为中国制造离不开他。

但时移世易,当他在海外投资接连碰壁,狼狈转身时,才猛然发现:中国市场的格局早已天翻地覆。

那个靠廉价劳动力和政策红利就能稳坐钓鱼台、甚至“赏饭吃”的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富士康的发展之路

郭台铭是1950年出生的台湾人,家境清贫,每天得打工才能凑够学费完成学业,毕业后进了部队。

退伍后把遣散费全拿出来办了家塑料厂,人称鸿海,从此开始自己闯荡的路子。

开厂头几年正遇上石油危机,那时生意难寻,好几月家里揭不开锅,但他没泄气,那时天天琢磨要找条挣钱的路,后来电子件组装行当冒头让他逮到翻身的时机。

80年代,组装行业兴起,郭台铭抓住机会挣得第一桶金,积累了自己的产业基础。

台湾市场太小限制发展脚步,日本之行改变了他的视野,回国后他创办台湾首家连接器厂。

80年代末中国推行改革开放,郭台铭又嗅到商机,将富士康搬到深圳,开设了中国首家工厂。

选这儿看中的是遍地廉价工人和优惠条件,接下戴尔、惠普、宏基和索尼这些电脑巨头的订单,厂子越做越大,尤其接到苹果代工单后发展更像开了挂。

靠着造iPhone登上全球电子制造头把交椅,郭台铭身价跟着水涨船高,连续四年稳坐台湾科技首富,2001年《福布斯》富豪榜也挂上他名字。

成功连着成功让他飘得不行,真以为中国制造业离了他玩不转,有回公开摆谱说"大陆建厂是给当地人赏饭吃"。

那时沉浸在风光里的郭老板压根想不到,后头栽跟头的日子还在排队等着呢。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关税压力和政治风险让郭台铭感到担忧,他怕把所有业务押在中国大陆太冒险,必须分散风险转移部分产能,美国成为新目标。

特朗普政府承诺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时,郭台铭立即行动,信心十足宣布计划在威斯康辛州砸100亿美元建"超级工厂"。

特朗普亲自站台助威,规划中这座液晶面板厂要创造1.3万个岗位,规模气势十足显得前景光明。

六年光景过去项目却彻底泡汤。美国工人工资比国内高出太多推高生产成本,苛刻环保标准更让工厂达标困难重重,原定的政府补贴也大幅缩水。

多重压力下郭台铭的美国梦碎得彻底,液晶生产线根本没动工,所谓"超级工厂"只有烂尾厂房杵着,《华尔街日报》直接称这项目是"海市蜃楼",当初的蓝图如今只剩满地难堪。

郭台铭美国投资失败之后,2020年为配合苹果供应链多元化战略,盯上了印度巨大人口红利,他在金奈投资7亿美元建厂,承诺创造十万工作岗位,梦想复制中国模式的传奇。

可印度情况远不如他所料。这里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电力供应也不稳定,生产时常遭遇停电,工厂被迫走走停停。

物流效率低下抬高了原材料运输成本,侵蚀着产品利润空间,工人技能跟不上节奏,培训效果甚微,工会强势经常罢工,生产链屡遭中断。

数据最能说话:2024年印度富士康只产出约三千万台iPhone,勉强撑起苹果全球产量的13%,距离当初20%-25%的雄心壮志差着一大截。

到了今年1月,富士康管理层换了路数,停派大陆员工改遣台湾同胞,这手棋暴露了企业对印度工厂管理效果的怀疑,暗示大陆团队也难以扭转局面。

比亚迪的逆袭与立讯精密的崛起

当郭台铭在海外市场遇阻时,比亚迪却在新能源车领域突飞猛进。

2024年这家公司卖车427万辆,比去年增长40%,摘下中国车市第一车企和第一品牌桂冠,全球新能源市场称王,坐稳霸主之位。

比亚迪的成绩源于核心技术掌控,它自己研发的刀片电池防护可靠、电量饱满,奠定新能源领域优势基础

这些年来,比亚迪坚持创新路线,研发砸进重金,关键科技紧握手中。

王传福常说“掌握尖端技术链,布局全产业链和规模大网,定价自由在握”,这句话有理,没硬核功夫、没全产业体系,难以摆脱牵制,市场难言分量。

比亚迪稳步推进,靠持续创新打通技术市场通道,新能源王座稳如磐石。

与此同时立讯精密也一路高歌,2024年这家公司拿下2687.95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5.91%,其净利润高达133.66亿元,这数字相当漂亮。

曾经做连接器的小供应商默默无闻,立讯只用了不到20年把手伸向富士康的地盘,摇身变成代工巨头,它不仅守着老本行,还把脚踩进汽车电子领域多条腿走路。

苹果策略调整与富士康转移带来的影响

富士康印度工厂2024年组装iPhone 15时遇上大麻烦,生产的大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大量退货,最后只能降价处理,让工厂遭受重大损失。

富士康的窘境惊动了苹果总部,库克直接飞赴中国重新整合供应链体系。

苹果吸取教训后认识到产能过度转移印度的风险过高,随即调整策略将部分计划迁往印度的产能重新分配给中国工厂。

比亚迪和立讯精密这些技术实力突出的中国企业顺势接过iPhone 16的代工订单,再度成为苹果核心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分量愈发重要。

富士康以前可算得上是很多地方的产业支柱,厂子里头动不动就有上万名工人,比如郑州那个超级大厂,建厂高峰时能容纳近30万工人,整个富士康养活近百万人不在话下。

高峰期靠着富士康干活的人有几十万,普通家庭有了稳定收入,不少年轻人光靠打螺丝就能过上还不错的日子。

后来郭台铭为了利益把工厂搬到美国和印度,这事害苦了国内工人,直接让几十万人丢了饭碗。

没有半点同胞情分,为了赚钱不顾工人死活,想都不想就把养活自己的人甩开,他跟李嘉诚当年卖掉港口码头一个套路,这种只看钞票的搞法,早晚碰上有人指着鼻子骂。

启示

现在大陆科技发展远超郭台铭想象,华为小米这些企业已能自主研发生产运营,彻底告别代加工模式。

当年抢走富士康iPad订单的比亚迪势头更猛,资产已是富士康两倍。

其他优秀企业正强势崛起,各自带着独特优势抢占市场,OPPO、vivo这些厂商研发制造实力相当强悍,芯片人工智能领域更有科技新锐接手,他们撑起中国技术新天地。

再看富士康自己,从来缺核心技术,全凭人海战术苦撑生产线,这些年谁都瞧见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先进机械进驻车间后效率飙升人工大减。

往后工厂里人影还要稀疏,郭台铭要死守人海战术怎能打过技术派?

苹果未必只让富士康代工,准备找更多伙伴分单,没了订单,以后靠零件组装赚钱会更费劲,人家科技大厂的机器人早开启24小时高效运转。

郭台铭想回当年风光怕是没戏。

参考资料:

1、从赏饭论到跪求大陆?富士康300精英逃离印度,郭台铭自食恶果——新浪财经2025-07-08 10:31

2、郭台铭 —— 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财经   中国市场   时代   印度   工厂   苹果   中国   代工   美国   台湾   工人   新能源   精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